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雾化吸入的方式,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将115例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雾化组(A组)、氧气驱动雾化组(B组)、喷射雾化组(C组)3组,观察3组患者雾化吸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憋气、紫绀、心慌、胸闷、喘息加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P<0·01);血氧饱和度A组最低,B组最高(P<0·01)。结论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选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或喷射雾化吸入,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孟庆芝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315-1316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过程中较好的氧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对照研究,将90例患者分为3组,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组:超声雾化吸入加鼻塞吸氧;C组:超声雾化吸入时口含器旁加一氧气管吸氧。动态记录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3组在雾化吸入前的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8,P=0.746)。A组吸入后平均SaO2较吸入前有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8,P=0);B组吸入后平均SaO2较吸入前无明显变化(t=0.412,P=0.695),C组吸入后平均SaO2较吸入前也有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0,P=0)。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选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时经口吸氧,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对SPO2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COPD患者按单双日入院进行分组,每组43例,分别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PO2的变化及缺氧症状的改善。结果氧驱动雾化吸入法雾化吸入30min后,患者SPO2较雾化前显著提高(P〈0.05);超声雾化吸入组雾化吸入30min后,SPO2雾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组患者雾化吸入后SPO2较超声雾化治疗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结论 COPD患者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法,可提高血氧饱和度,达到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对肺结核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以改善患者雾化吸入中的血氧浓度,避免不适.方法 对2007年3月-2008年12月住我科确诊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法,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肺结核效果优于超声雾化吸入.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较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有明显优点,避免了雾化吸入治疗中患者由于血氧饱和度的下降而引起的不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2月开始收治的40例COPD患者,其中20例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为A组,20例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为B组,探讨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血氧张力)、SpO2(氧饱和度)、PEF(峰值呼气流速)和患者前后的症状。结果氧气雾化吸入法治疗COPD患者效果安全,确切,患者治疗前后FEV1、PaCO2、PaO2、SpO2、PEF和症状得到改善,比超声雾化吸入法效果更好,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且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法更适合COPD患者,同时配合系统的护理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开胸术后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开胸术后患者的应用护理。方法:采用床边监护仪(型号:BSM-73)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分析30例开胸术后患者给予两种不同雾化吸人方法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超声雾化吸入组测血氧饱和度比雾化前低5%~8%;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比雾化前增加4%-6%。结论:开胸术后患者更适合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能有效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消炎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对肺癌患者术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道刺激症状改善及容易排痰的作用。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1月~2011年10月60例肺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实行有氧雾化吸入,对照组病人实行超声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及容易排痰情况三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容易排痰情况两组没有差异。结论有氧雾化吸入比超声雾化吸入能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道刺激症状,更有利于肺癌术后病人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肺阻塞疾病患者雾化吸入方式选择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阻塞疾病患者188例 ,按随机字母表法分为 A 组和B组 ,各94例 ,A 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B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强化护理工作 ,比较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A 组SpO2 水平明显改善 ,优于B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超声雾化吸入方式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更具有优越性 ,可有效降低患者SpO2 水平下降带来的不适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空气组与氧气组各30例,空气组患者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氧气组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氧饱和度改变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雾化吸入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氧气组SpO2升高,而空气组SpO2相对降低,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氧气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气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空气组(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疗效较好,心肺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将2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的血氧饱和度检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法应用于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有效降低了湿化气体对呼吸道产生的阻力,减轻了患者呼吸肌疲劳症状,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靠,对提高临床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法与超声雾化吸入法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慢支患者随机分为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组(超声组)各30例,两组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P<0.05,P<0.01),两组雾化吸入中心率、呼吸较雾化前显著改善(P<0.05)。超声雾化吸入中的SpO2较雾化吸入前、吸入后1h显著降低(均P<0.05);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于超声组(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支患者刺激小,患者耐受性好,适用于老年患者上、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应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最佳雾化方法。方法 75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肺部感染和气道湿化情况。结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降低肺部感染,提高血氧饱和度。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提高血氧饱和度方面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是最佳的雾化吸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375-1377
目的:探讨不同氧流量在氧动力雾化吸入过程中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68例氧动力雾化吸入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选择氧流量为5 L/min组18例,6 L/min组16例,7 L/min 19例,8 L/min 15例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4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患者不同氧流量雾化吸入前10 min血SpO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同氧流量雾化吸入后10 min患者血SpO2均较雾化吸入前10 min明显增高(P<0.01),但6 L/min组和7 L/min组氧流量雾化吸入后10 min血SpO2明显高于5 L/min组和8 L/min组(P<0.01)。结论:氧动力雾化吸入疗法采用6~7 L/min的氧流量,可达到最佳雾化吸入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更好的雾化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组:超声雾化吸入.每天雾化吸入2次,每次15min,连续观察7d.动态记录两组在雾化过程中咳嗽反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结果 A组吸入过程中咳嗽发生率为3.33%,B组吸入过程中咳嗽发生率为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选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咳嗽反射,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 19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被随机平均分为氧驱动雾化吸入(A)组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B)组.A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沙丁胺醇0.2 mg+4 mL生理盐水.B组药量与A组相同.观察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和缓解时间.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95.79%vs 75.79%),失效率低于B组(4.21%vs 2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雾化治疗后,两组SaO2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A:(95.4±0.4)%vs(80.6±0.8)%,B:(92.1±1.1)%vs(79.3±0.7)%](P<0.05),且A组治疗后SaO2水平高于B组[(95.4±0.4)%vs(92.1±1.1)%](P<0.05).A组有效缓解和完全缓解时间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均能有效缓解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但氧驱动雾化吸入效果更好,SaO2水平提高更显著,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春雨 《当代医学》2014,(16):26-27
目的观察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1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6例,随机分为2组(n=43)。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与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均有明显疗效,但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具有刺激小、明显提高患儿血氧饱和等优势,更适合运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理想的舒适度的雾化吸入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OPD患者分为压缩空气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各30例,分别采用压缩空气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患者舒适度改变;经皮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saturation,SpO2)的改变;化痰咳痰效果情况。结果:雾化吸入后压缩空气雾化组患者舒适度改变、SpO2升高较超声雾化组患者明显(P<0.01);两组患者痰液是否容易咳出,化痰咳痰效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缩空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提高COPD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的效果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提示其为COPD患者较理想的雾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许章华 《中外医疗》2011,30(9):35+37-35,37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药物雾化吸入2次/d,15~20min/次,并设未行雾化吸入组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雾化吸入在治疗COPD的过程中,患者舒适度增加,咳痰困难减轻,血氧饱和度提高,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方便,容易掌握,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雾化方式对开胸术后血氧含量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的雾化方式,防止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超声、氧气两种不同雾化方式,记录两组雾化吸入前、后的血气以及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种雾化方式比较,PaO2、PaCO2.PH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氧饱和度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减少开胸术后肺部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在脑出血并发肺炎患者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脑出血并发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即氧气雾化吸入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超声组),每组各25例,两组病例雾化药物、剂量、次数和专科治疗情况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氧气组病人行雾化吸入后血氧饱和度(SpO2)稳定在95%以上,患者无一例出现不适症状,效果明显优于超声组(P〈0.01)。结论氧气雾化吸入相对于超声雾化吸入用于脑出血并发肺炎患者更具有安全性,值得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