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诊治和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4例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教训、诊治体会和预防方法。结果 与结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要避免吻合口漏,主要在于术前、术中的预防;发生吻合口漏后,要积极处理,控制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多发性的周围血管疾病,也是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11例直肠癌术后LDVT患者,本文对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30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是外科医生关注的临床问题,虽然近三十多年来直肠癌治疗手段不断的改进,但总的治疗效果提高并不显著。大宗病例报告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本研究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的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30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如何减少直肠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逐年提高,高龄直肠癌的病人逐年增加。我院从1991年1月至2001年11月共收治70岁以上直肠癌的病人123例,现对临床围手术期的治疗加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低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提高低位直肠癌的切除率、保肛率和控制术后复发,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目前,欧美国家推行术前辅助放化疗治疗直肠癌,并证明其疗效有明显提高。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了中剂量的术前放疗及化疗临床随机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许宏  孙桂富  薛小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074-1075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应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双吻合器行低位吻合保肛术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各1例,局部复发2例。结论双吻合器的应用可以增加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能性,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直肠癌术后腹壁造瘘口患者失去正常的排俘方式,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收治直肠癌55例,行Miles式手术40例,对于术后腹擘造瘘口患者实施了护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龄患者亦逐年增加。高龄患者作为一类特殊人群,由于其耐受性差,合并症及并发症多,故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随着医学技术和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接受直肠癌mile’s术的高龄患者逐渐增多。现将我科200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间,72例高龄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mile’s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直肠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2]。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8例及在同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其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保肛术治疗直肠癌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004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经保肛术治疗的43例直肠癌患者疗效,并与同期经Milse术治疗的2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肛组局部复发率、肿瘤远处转移率、2a生存率、5a生存率依次为7.0%、13.9%、83.7%、65.1%,与Miles术组的9.1%、13.6%、81.8%、63.6%相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说明保肛术与Milse术治疗直肠癌均有较好疗效。结论:保肛术治疗直肠癌疗效与Miles术相当,但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术后痛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笔者从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20例低位直肠癌致完全性肠梗阻病例,均经手术一期切除吻合,我们体会到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及盆腔的解剖特点,手术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现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唐合兰  颜伟  杜斌  韩全利  杨春敏 《医学综述》2013,19(18):3407-3409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在临床普查中的临床价值和必要性.方法 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空军总医院收治的260例60 ~86岁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肠镜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情况.结果 术前有腹痛、腹胀、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临床表现,术中病灶情况与术前肠镜检查部位一致,早期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为53%.结论 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部位、范围、程度和进展情况,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及结直肠癌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武香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93-193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需肠造口术病人53例,女20例,男33例。结肠癌患者27例,直肠癌患者23例,外伤患者3例。年龄22~68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28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5年复发转移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并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评估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284例患者在直肠癌根治...  相似文献   

15.
龙亚林 《医学文选》2006,25(2):267-268
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21例直肠癌的病人实施手术,并且于术后加强临床观察与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外科规范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192例。结果其中结肠癌78例,直肠癌114例,均行手术治疗。Ⅰ期肠切除吻合179例,切除肠造瘘13例。临床治愈186例,死亡6例。结论结直肠癌规范化外科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及优点。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的72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结果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全部出院,预后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在临床上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可以有效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术前血清CEA差值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连续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直肠癌术后患者96例,根据术后三年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16)和存活组(n=80)。收集术前和术后1月CEA和CA125水平情况,比较术前术后差值与术后三年存活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术后1月CEA呈上升趋势(P0.05)。存活组患者△CEA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CEA对于直肠癌术后3年死亡事件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术后术前血清CEA差值可作为直肠癌术后3年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了解青年人结直肠癌发病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34例青年结直肠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首发症状、就诊时间、辅助检查及术后病理等资料。结果 34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主要以大便带血为首发症状就诊,腹部CT、钡剂灌肠及肠镜可以协助诊断,且肿瘤多位于直肠,以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为主,占48%,预后差。结论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上需对有消化道症状、家族性息肉病史及肠癌家族史的青年人,行必要的结直肠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