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Harrington棒、AF钉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自 1992~ 1997年间应用Har rington棒及AF钉 ,共治疗 86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病人。现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临床资料 本组男 6 2例 ,女 2 4例 ,年龄 18~ 6 1岁 ,平均 35岁。骨折类型、损伤部位及神经功能情况见表 1。手术方法 AF钉组经局麻后路显露 ,C臂X光机定位。因椎板内陷压迫造成椎管狭窄者 ,先减压而后按常规方法定位 ,打入椎弓根钉行复位固定 ,其他则先打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 ,根据CT片、椎管狭窄指数、伤后时间、神经损伤情况决定减压方式 ,有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 ,因椎管前缘压迫造成的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重建椎管方法在多节段髓内肿瘤切除术后应用的优点。方法 多节段髓内肿瘤24例,均采用桐田法切除整块椎板,其中7例以微型钛板固定回植已切除的椎板,椎管成形,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经回植椎板行椎管成形的病人没有发现椎管狭窄、脊柱后突及不稳;未经回植椎板椎管成形病人中有5例出现脊柱后突畸形,2例出现呼吸障碍,5例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出现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3例出现硬膜外积液。结论 应用桐田法切除整块椎板后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回植法对多节段髓内肿瘤切除术病人术后脊柱的稳定性意义重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术式多采用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开窗切除三种方法。就疗效而言,哪一种方法更为合理,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我院从1981年1月~1990年12月的10年间共做腰椎间盘切除手术238例,有随访结果的183例,门诊随访96例,信访87例,随访时间平均6年2个月。全椎板切除61例,优良53例,占88.8%;半椎板切除73例.优良65例,占89%;开窗手术49例,优良45例,占91.8%。根据随访结果分析,三种术式疗效结果差别不大。 作者认为:这三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现提出几条建议供同行参考。 (1)在保证间盘切除彻底、神经…  相似文献   

4.
透明质酸钠在预防关节、肌腱和腹腔粘连方面已有较多报道,而椎管内应用的报道甚少。自1993年2月~1997年3月,我们在58例腰椎管手术中应用了透明质酸钠,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8例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28~76岁,平均42.5岁;病程6d~18年,平均3年4个月。手术种类:单节段椎板开窗髓核摘除28例;多节段开窗髓核摘除12例;半椎板切除8例;全椎板切除6例;全椎板切除Steffee钢板固定加后路植骨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美萍  张丽 《护理学杂志》2002,17(3):202-2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病人痛苦 ,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截瘫[1] 。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但由于手术切口较大 ,软组织剥离广泛以及不同程度的椎板切除 ,术后易发生严重并发症以致终生残疾 ,对病人产生极大危害。我院 1 992~ 2 0 0 0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 680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 2 5例 ,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80例中 ,男 5 81例、女 99例 ,年龄 2 0~ 69岁 ,平均 44.5岁。行全椎板切除 2 86例 ,半椎板切除2 98例 ,扩大开窗 96例 ;术后出现马尾神经根损伤1 0例 ,椎间隙…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使用薄刃骨刀作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单侧暴露的椎板上应用薄刃骨刀作半椎板切除,根据需要切除1~4节半椎板,包括根管和隐窝的后壁。通过半椎板切除的入路,切除肥厚的黄韧带、椎间盘和椎体后缘骨赘,来达到全椎管减压的目的。[结果]本组100例经过3~10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分为:优、良、可、差4个档次。优40例,良48例,可10例,差2例。随访的优良率为88%。[结论]半椎板切除显然比全椎板切除损伤小,由于保留了棘突和对侧椎板及其附着的韧带、筋膜和肌肉,故稳定性强,病人术后能够早期下床活动,恢复顺利,为一较好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培刚  宋跃明 《中国骨伤》2001,14(11):694-695
198 4年 1月~ 1998年 6月我院与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手术者 5 2例 ,本文就 5 2例再手术中所见的各种病理表现 ,分析术后复发的原因 ,并探讨预防复发的措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中 ,男 32例 ,女 2 0例 ;年龄 2 5~6 7岁 ,平均 46 8岁 ;术后复发时间 1天~ 10年 ;初次术后与再次手术相隔时间 2个月~ 10年 ;手术方式 :初次手术有开窗 12例 ,扩大开窗 2 4例 ,半椎板切除 11例 ,全椎板切除 5例 ;再次手术有扩大开窗 7例 ,半椎板切除 2 9例 ,全椎板切除 16例。1 2 再次手术中所见 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半椎板入路切除颈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7年7月~2019年6月,对36例颈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瘤,在保持项韧带、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完整的基础上,经后路行半椎板显露、切除,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36例椎管内肿瘤均获全切,手术时间90~246 min,平均120 min;出血量90~600 ml,平均200 ml;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9 d,平均6 d。术后病理: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1例,肠源性囊肿2例。36例随访6个月~10年,中位随访时间5.3年,其中6个月~3年9例,3~5年10例,5~10年17例,末次随访按McCormick分级标准:Ⅰ级35例,Ⅱ级1例,MRI示肿瘤无复发。结论对大多数颈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瘤,经后路半椎板入路切除,手术对肿瘤显露及切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腰椎后路手术对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进一步了解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光三维测量系统 ,对 12具人新鲜尸体腰椎实施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交叉半椎板切除 ,对其屈伸状态下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定量变化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腰椎屈曲活动时硬膜囊容量增大 ,仰伸位变小 ;全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 ,硬膜囊容量改变相近 ,但均较半椎板切除明显增大 (P <0 0 1) ;任何一种腰椎后路手术 ,均能破坏腰椎稳定性 ,其中半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破坏性较小 ,而与全椎板切除相比较 ,后者破坏性大于前二者 (P <0 0 1)。结论 :下腰椎疾病后路手术应尽量保留棘突及其韧带 ,交叉半椎板切除可使椎管得到充分减压 ,同时又较好地保留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且获得随访的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其中L1/24例,L2/39例,L3/49例。均接受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8例行单侧椎板切除减压,4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32.6min,术中出血200~350ml,平均263ml。术中无硬膜损伤。1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牵拉伤,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VAS、ODI及R分别为8.3±0.6分、(52.32±9.17)%、0.211±0.052,术后1年时VAS、ODI及R分别为2.1±0.8分、(20.33±5.72)%、0.324±0.048,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1例可能不融合,融合率为95%;内置物位置佳,无松动、脱出。结论:采用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并介绍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 90°回植椎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 1995年 6月~ 1998年 6月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的 6 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35例患者行椎板切除术 ,33例患者行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 ,分别于术后 1年及 5年进行JOA疗效评分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 1年疗效优良率椎板切除组为 91.4%,椎管成形组为 94%,两组疗效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 5年疗效优良率 ,椎板切除组为 6 8.6 %,椎管成形组为 90 .9%。术后 5年椎板切除组疗效下降显著 ,椎管成形组疗效下降不显著。且两组疗效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 1年所有患者X线检查未显示有腰椎不稳 ,术后 5年X线显示7名患者有腰椎不稳或Ⅰ度腰椎滑脱 ,均在椎板切除组。结论 :椎板切除术和椎管成形术治疗椎管狭窄症 ,近期疗效均满意 ,远期疗效椎管成形组明显优于椎板切除组 ,且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的发生率明显较椎板切除组低。  相似文献   

12.
回顾分析我科自1987年元月~1996年12月近十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2例中,发现术后并发腰背衰弱综合征有7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7例中,男2例,女5例,年龄35岁~55岁。L4,5椎间盘突出5例;L5S1椎间盘突出2例。其中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3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3例;椎板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1例。随访时间6月~3年。7例病人术后均诉有腰部酸痛乏力,牵涉至骶部。原术前腰腿疼痛症状消失。全部病人术后均行CT检查,未见有椎间盘再突出及椎管狭窄。腰椎X线片未见有腰椎不稳或滑脱征象。  治疗方法 治疗主要依靠理疗及进行腰背…  相似文献   

13.
半椎板与全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30例,全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40例护理经验。结果全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为:保持脊柱的功能位置,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为: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应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以使护理工作能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强  吴越 《颈腰痛杂志》1998,19(4):272-274
目的:本试验通过切除幼兔多个节段的全椎板观察各种手术方法对幼兔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幼年家兔24只,日龄40天,体重460g(400~550g),随机分成四组。每组6只。A组:全椎板切除组;B组:跳跃式全椎板切除组;C组:全椎板切除原位回植组;D组:正常对照组。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全椎板切除可以造成幼兔脊柱后凸、侧凸、滑脱并椎管内广泛粘连,跳跃式全椎板切除术、全椎板切除原位回植术可以减少畸形和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腰椎管狭窄症的针对性减压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腰椎管狭窄的因素、形式、范围和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减压术式 :全椎板切除治疗单纯中央管狭窄 8例 ;全椎板切除 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严重的退变性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 12例 ;椎板间隙潜行扩大减压治疗椎板间水平的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 17例 ;半椎板切除 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中央管一侧狭窄伴侧隐窝狭窄 13例 ;椎板间开窗减压治疗单纯侧隐窝狭窄 46例。同时行间盘突出髓核摘除 63例 ,腰椎不稳侧后方植骨融合 9例 (内固定 6例 )。结果 :本组 96例 ,平均随访 2年 8个月。疗效评定优良率 82 3 %。术后继发腰椎不稳 6例 (其中全椎板切除组 2例 ) ,发生率 6 2 5 %。再狭窄 4例 ,发生率 4 17%。腰椎融合失败 1例。结论 :针对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疗效满意 ,并可减少继发性腰椎不稳和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后入路手术治疗寰枢椎硬膜下髓外神经鞘膜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3月,收治9例寰枢椎硬膜下髓外神经鞘膜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5~62岁,平均45.4岁。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1例;肿瘤位于C1 1例、C1、2 8例。病程5~120个月,平均45.9个月。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为D级8例,E级1例;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2.8±2.5)分。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后入路手术治疗,肿瘤切除后其中2例行椎板回植内固定;均未行寰枢或枕颈固定。结果手术时间90~343 min,平均179.2 min;术中失血量50~1 000 mL,平均335.6 mL。术中及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1.1个月。术后X线片复查示寰枢椎稳定性良好;肿瘤均切除彻底、未见复发;椎板回植内固定融合效果满意。术前3例ASIA分级为D级患者,术后3个月时改善为E级;其余患者分级无变化。术后6个月JOA评分为(15.1±1.4)分,较术前显著改善(t=4.221,P=0.003)。结论颈后入路手术可完全切除寰枢椎硬膜下髓外神经鞘膜肿瘤(包括腹侧肿瘤),必要时枢椎椎板可回植并采用微型钛板或椎板螺钉固定,无需行寰枢或枕颈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硬膜外。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术中57例采用半椎板切除,6例行全椎板切除,2例行多节段半椎板切除,6例行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完全暴露肿瘤组织,切除肿瘤;其中载瘤神经根与肿瘤无法分离而一并切除者9例;14例行全椎板切除或多节段半椎板切除或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切除者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8~70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手术时间2~6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300~800ml,平均450ml。71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随访期内(8~7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复查MRI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现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入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1995~ 2 0 0 2年对 6 2例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 ,仔细分型 ,采用 3种方法 ,a)开窗潜行扩大椎板减压术 ;b)扩大的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c)全椎板切除加椎间融合术。结果 随访 1~ 6a ,按Nakal分级评定优 4 3例 ,良 16例 ,可 3例 ,优良率 96 .5 %。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主要以充分彻底的减压、解除神经根的致压因素为主 ,但要兼顾减压的彻底性与腰椎的稳定性。单节段病变选择开窗潜行减压术或扩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多节段病变选择全椎板减压术同时行椎间融合术以保证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自1987年起,采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间盘突出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而不作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①为了解颈椎间盘突出是否也象腰椎间盘突出一样可以发生自然退缩;②为了比较椎板成形术和前路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所致颈椎病的效果,从而根据这些结果来确定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对策。作者从1987年~1995年,共治疗了47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32例(平均56岁)做椎板成形术而未作椎间盘切除术。7例中度颈脊髓病及8例伴有神经根损害者(平均53岁)采用保守治疗,同期对照组44例(平均53岁)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SF术)。所有采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明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承受截瘫的风险性。作者对1968年至1991年间3006名进行康复治疗的截瘫病人,发现21例医源性截瘫,发病率0.69%,其中5例为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和椎体融合术所造成的截瘫。1例为脊椎结核伴有驼背畸形的患者行T7~T9病灶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