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素玲 《河北医学》2016,(9):1581-1583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承德地区的学龄前儿童1000例进行研究。调查所有入选儿童的基础资料,分析家长版SDQ评分调查结果,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的单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所有学龄前儿童的问题总分为(9.87±1.34)分。且男童在情绪问题和品行问题,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问题总分上的得分值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DQ评分异常者的独生子女、祖辈看护、学习型家庭、与父母关系差、家庭不和睦、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家庭收入低的比例高于SDQ评分非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承德地区学龄前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卫生状况,且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林桂华  杨如霄 《当代医学》2012,(34):157-158
儿童卫生保健不仅包括身体的保健,而且还包括心理方面的卫生保健,儿童要健康地成长,就必须同时满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要求.因为只有当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时,他们才能够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概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9年 11月 2 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上明确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全世界范围内 ,5~ 16岁的儿童约有 12亿[1] ,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全球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世界未来的繁荣与发展。儿童心理卫生就是保持儿童心理处于健康状态 ,其范围包括儿童精神障碍、儿童心理问题评估、治疗和预防保健等。一、我国儿童心理卫生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国内外学者对于儿童心理问题发生情况做了不少研究。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 ,3~ 15岁儿童的心理社会问题的检出率为 5 %~ 15 % [2 ]…  相似文献   

4.
5.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上明确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全世界范围内,5 ~16岁的儿童约有12亿[1],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全球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世界未来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浅谈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儿童心理卫生直接影响其成长,儿童期是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儿童保健工作中要有计划目的 地开展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8.
家庭对儿童心理卫生发育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300名儿童心理卫生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无显著差异,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及对子女的管教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卫生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调查300名儿童心理卫生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无显著差异.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及对子女的管教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卫生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医务工作者子女SARS心态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子女"非典"时期心理反应,以便对传染病爆发期儿童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西安市所属的七个区各随机抽取一个学校,每个学校抽取四、五、六年级各两个班,对2000名儿童进行调查.选取母亲职业为医务工作者的小学生286名为研究组,母亲职业为非医务工作者的具有可比性的小学生615名为对照组,利用自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的神经衰弱(neurasthenia )、恐惧(fear)、抑郁(depression)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而强迫-焦虑(force-anxiety )、消极(passiveness)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0.001).研究组四年级疑病(hypochondriasis )因子得分最高、消极(passiveness)因子得分最低(P<0.001).强迫-焦虑、疑病、抑郁因子中度~重度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1).结论:医务工作者子女SARS 心理健康状况除消极因子外,其余因子从程度上、或从发生率上高于对照组,需引起社会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用应付方式问卷、SCL-90、自我意识开放性问答,比较2003-2004年下半学期选修《健康心理学》的369名大学生教学前后心理健康变化情况。结果教学后SCL-90各因子分均有所降低,且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前后应对方式差异虽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学后合理化因子得分有所增加,求助、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得分有所降低。教学后,大学生对自我的负性评价更少,更倾向于中性和正性评价,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加全面平衡。结论《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及自我意识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就是指人们的心态正常,想法和观念中没有扭曲,是一种理性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一个人能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待人接物,可以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失败和挫折,也包含成功和喜悦。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面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这都必须保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毒者生理戒断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治疗。方法:选择123例生理戒断的吸毒者为吸毒组和142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评,测评内容包括SCL-90、社会支持评定、EPQ、SAS和SDS自评量表,然后进行比较,结果:恐怖因子分吸毒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SCL-90总分、EPQ神经质量表(N)、SAS和SDS及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表明吸毒组有严重心理障碍和个性状况异常,在生理戒断后需长期心理治疗和个性矫正。  相似文献   

15.
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态度、行为和价值取向。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748名大学生作为问卷对象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心理困惑排序为:第一位:学习问题;第二位: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第三位:毕业分配、前途与社会适应;第四位:人际交往;第五位:心理情绪障碍;第六位;人生观与价值观;第七位:家庭关系;第八位:经济困难;第九位:生理健康;第十位:其他。结论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青春期师生关系的特点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与师生关系问卷,选取2189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师生关系存在性别、生源地差异(P〈0.05);初中生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P〈0.01)。结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八段锦练习对躯体化、焦虑、其它症状的影响较为职显,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对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总均分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已达非常显著水平(P≤0.01)。结论:八段锦是一项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重视修心养性,调整心态,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性别、生源地、入学动机与专业满意度4个因素对非独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校非独生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数据1 575例.结果:非独生大学生的UPI心理健康3类水平在入学动机与专业满意度不同维度上的分布差异显著(P≤0.01),SCL-90阳性筛出率在专业满意度不同维度上分布差异显著(P<0.01).专业满意度越高非独生大学生的SCL-90量表总分越低.专业满意度越高,持模糊动机的学生得分越低,达到显著水平(P<0.01);农村女生与持功利动机的城镇女生SCL-90总分高于其它学生,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P<0.01).结论:性别、生源地、入学动机及专业满意度共同影响非独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非独生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引导学生尤其是女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更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同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自编问卷,测试某师范大学200名大学生对目前较流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同度。结果:(1)对于30条心理健康标准,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持认同态度。(2)大学生对将“人际关系”、“心理状态”、“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较强的自制”等几个维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男生和女生的态度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对将“善于处理事务”、“接受缺失”“正确表达情绪”等3个维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某大学2007年入学的学生,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9),而且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新生在自我和谐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对大学新生影响最大的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其次是自我的灵活性。结论培养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