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兰秘典论》与心配土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古代曾出现过两种五行配五脏,即心土、脾木、肺火、肝金、肾水,还有一种是心火、肝木、肺金、脾土、肾水之说。经考证认为,《灵兰秘典论》的心配土说很隐晦,表面上毫不带五行气息,故得以保留在《素问》中,否则早被心配火说修正了。  相似文献   

2.
阴火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阴火生于五脏,暗耗气血津液,不能奉养周身血脉筋骨以及头部清窍,致使筋脉失养、神明生变,从而出现运动迟缓、肢体僵硬、面具脸、睡眠及精神障碍等症状,并因风助火势,而有震颤麻痹、肢体抖动等表现。因为五脏不足而现相火、湿郁化火、心火、伏逆之火、风火等诸火皆为阴火之变。肝肾亏虚、脾胃虚弱、心肾不交以及肺主治节的功能失调等病机在帕金森病的产生中具有重要意义;风气内动、风助火势是阴火导致帕金森病的关键因素。临证时应从补肾养肝、培土荣木、交通心肾、调金安木等方面治疗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3.
"阴火"辨治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火一词,始于东垣,贯穿于《脾胃论》之始终,然李氏终未详释之,故后世医家众说纷纭,未成定论。笔者对此小有感悟,发表点滴之见,仅供参考。1 概述1.1 阴火产生的病因病机 经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生理情况下,因脾胃为元气...  相似文献   

4.
《脾胃论》阴火理论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脾胃论》原文明确了阴火的范畴和实质,从心火、肝(胆)火、相火与脾胃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角度,按脾胃先病和脾胃后病分析了阴火的产生机制,简述了阴火的见症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中补土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脾胃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起关键的作用。在他的脾胃学说中最具独创性的便是阴火理论。该理论首见于《内外伤辨惑论》 ,后又在《脾胃论》中有所阐述。李东垣饱读《内经》、《难经》、通晓《易经》 ,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阴火理论可有效地指导临床 ,实为中医之瑰宝。后世医家对此理论各抒己见 ,只惜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故今综述如下 ,以飨诸贤。1 对阴火概念的研究胡氏[1 ] 认为东垣以阴饰火有以下几个目的 :①强调内伤 :外感为阳 ,内伤为阴 ,特意将内伤所致之火邪称…  相似文献   

6.
浅议李东垣的脾虚阴火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东垣阴火论中“阴火”是指里虚、脾胃中气不足而产生内热而言,喜怒过度、饮食失常、寒温不适、劳倦所伤、内伤脾胃、中气不足等均可导致阴虚生内热;对其机理、临床表现作斩阐述。阴火证是本虚标实证,故其治疗也应从本虚和标实两方面加以考虑。虚,常用甘温益气法;阴火实的一面,多取苦寒泻火法或升阳散火法,这样,乃成标同同治之剂。  相似文献   

7.
<正>李东垣是"补土派"的创始人,在他所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4部著作中,有40多处提到"阴火"。但他对阴火的概念交待得不够确切,有时指心火,有时指肾火,有时又指脾火、胃火、肝火、肺火、经脉之火、五志之火、实火、虚火、相火、下焦包络之火、七情之火等。上述这些繁杂不同的说法,造成了后世学者对其"阴火论"学术思想认识的不同。正确理解李东垣"阴火论"学术思想,对全面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李东垣整个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历代医家对阴火的认识以及阴火的致病特点,从阴火的角度探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辨治特点,并分析治疗阴火伏肺的治则及选方用药,认为从阴火论治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的"阴火"理论贯穿于慢性湿疹发生发展的始终。"阴火"的本质为一种致病性的内伤之火,其成因与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情志不调损伤脾胃,人体气机升降失常息息相关。脾胃元气亏虚,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火"内生,与湿热相搏结,流注脏腑、肌肤及毛窍是慢性湿疹产生及病变之关键。治疗应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气为主,同时兼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等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藏象学说的科学性,指出了藏象学说的欠缺之处,认为确立和发展“脑主神明”说是正本清源,也是藏象学说发展的必然,阐明了在脑主神明基础上的脏腑关系,并提出脑主神明说应该完善的假说。  相似文献   

11.
案1车某,男,29岁.2004年11月21日首诊.自诉今年春节期间开始出现胃脘胸骨后灼热感,连及咽喉,口干舌燥,曾服用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开始尚可缓解,但仍感胃脘胸骨后灼热感,后服用效果不理想,外院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为主.西医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西医给予抑酸药治疗及中医从肝胃郁热着手治疗,服药多月后症状仍未见减轻.  相似文献   

12.
舌下腺囊肿为口腔科常见疾病,属中医舌下痰包范畴,中医古籍中记载了多种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有文献报道显示,目前临床对本病的治疗均以外治为主,其中以手术切除囊肿并摘除舌下腺为根治方法,但复发率高[1]。我们运用中药治疗了舌下腺囊肿1例,该患者为单纯型舌下囊肿,初诊时采用补脾胃、泻阴火、散痰结的方法治疗,5 d后囊肿消失,继以汤药调理善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现将病例介绍如下。1病案资料郭某,男,24岁。主因右舌下生肿物1月余,于2012年10月27日就诊。患者于2012年9月初曾多次到外地出差,旅途奔波劳累,饮食不节,且思虑过  相似文献   

13.
14.
司国民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中、晚三期,强调分期论治.早期,阴火藏脾,久则及肾,以健脾升阳、兼清邪热为治则,施以补中益气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中期,精滞火郁,湿浊酿毒,以固肾益精、清泻火浊为治则,施以补肾泻浊汤(生地黄、金樱子、芡实、鬼箭羽、桃仁、鳖甲、海藻、天仙藤、泽兰、黄柏)治疗;晚期,邪火夺权,命门火灭,以固保元...  相似文献   

15.
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气虚,阴火邸张”,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阴火”理论,气虚与“阴火”关系密切,脾胃气虚在“阴火”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肾脏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气虚也是糖尿病肾脏病炎症产生的重要基础,而脾胃运化失常在糖尿病患者肾脏发生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糖尿病肾脏病炎症机制与“阴火”理论相契合。当代医家也有依据“阴火”理论来论治糖尿病肾脏病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拟从东垣学说、炎症机制学说、当代医家对糖尿病肾脏病认识三个角度对“阴火”理论与糖尿病肾脏病炎症机制的关系作初步论述,旨在进一步完善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理论,从而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演变过程与中医阴火病机理论存在相通之处。脾胃虚弱,元气不足,产生阴火;脾胃元气亏虚,升降失常,脾气下陷,"阴火"上冲,胃络损伤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病机关键。阴火证治疗原则是益气、升阳、降火,从阴火论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东垣于《脾胃论》中立"阴火"之说,并详论治法与方剂。后世学者按图索骥,于临床效验恒多。而于"阴火"之实质,李氏所述似明似暗,后世诸家之论亦见仁见智。本文基于玄府学说,并从方药运用的角度探析"阴火"及"甘温除热"法,以期管窥其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8.
张承坤  崔为 《中医学报》2022,37(1):78-81
"阴火"最初为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事物,如海火、地热等。宋代开始,理学思想兴盛,大量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被征引来解释人体。金代名医李杲将"阴火"的概念植入人体中,形成了中医的阴火理论,完成一次中医学术创新。李杲所论之"阴火",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引起的下焦病理之火,但明清医家将之与朱丹溪的"相火"理论混淆,形成内容相互冲突的阴虚之火说和命门之火说两种理论,并且各自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代中医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为了消弭观点冲突,并基于临床实际情况,先后将"阴火"的概念进行范围扩大,最终形成"阴火"是指一切内伤引起的虚性火邪的观点,完成中医学术史上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运用李东垣《脾胃论》中有关阴火产生的机制,解释肺癌化疗患者毒副反应的中医辨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封髓丹出自元代<御药院方>,清代中医大家郑钦安非常推崇此方,认为此方至平至常,至神至妙,在临床中运用此方治疗多种阴盛阳虚,虚阳浮越所致的种种阴火病症,并随证加减化裁,疗效满意.总结其临床运用关键,乃辨明阴火病机是阳虚火浮,而不是阴虚火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