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莫琼 《医学文选》2001,20(4):484-485
法莫替丁是第三代 H2受体拮抗剂 ,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明显强于西米替丁、雷尼替丁 ,而相应抑制 5 0 %五肽胃泌素刺激的酸分泌所需的有效血浓度最低 [1 ] ,临床上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常与替硝唑、甲硝唑、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合用抗感染以增强疗效。本实验考察室温下法莫替丁 (famoti-dine,FM)分别与替硝唑 (tinidazole,TN) ,甲硝唑 (metron-idazole,MT) ,氧氟沙星 (ofloxacin,OFX)三种输液直接配伍后其外观、p H及含量变化 ,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  5 3WBI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光学仪器厂 ) ;HP- 84…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注射液为血管扩张药,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近年来还发现其具有降血糖、调血脂的功能。临床应用时多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糖尿病患者应用时与生理盐水配伍。笔者对注射用葛根素在临床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孢类抗菌素静滴后饮酒心电图变化。方法对23例使用头孢类抗菌素15min~12h饮酒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时做常规心电图检查,待双硫仑样反应消失后2h~24h复查心电图。结果23例静脉滴注头孢类抗菌素15min~12h饮酒,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23(100%),ST-T缺血性改变达18(78.3%)高于房速7(30.4%)、室性早搏4(17.4)和阵发性房颤3(13%)。结论头孢类抗菌素使用后饮酒可致双硫仑样反应和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4.
头孢类抗菌素静滴后饮酒致心电图改变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头孢类抗菌素静滴后饮酒心电图变化.方法 对23例使用头孢类抗菌素15min~12h饮酒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时做常规心电图检查,待双硫仑样反应消失后2h~24h复查心电图.结果 23例静脉滴注头孢类抗菌素15min~12h饮酒,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23(100%),ST-T缺血性改变达18(78.3%)高于房速7(30.4%)、室性早搏4(17.4)和阵发性房颤3(13%).结论 头孢类抗菌素使用后饮酒可致双硫仑样反应和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5.
头孢噻肟钠与4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测定头孢噻肟钠含量的方法有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1 ] 、高级液相色谱法 [2 ] 、紫外分光光度法。本文选择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定量方法 ,头孢噻肟钠为半合成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革兰氏阳性杆菌 ,尤其是对肠杆菌科细胞具有强大抗菌活性 ,对葡萄糖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 ,是抗感染治疗的常规药物。临床常将其溶于生理盐水静滴 ,进行抗感染治疗。王南琴 [3] 报道 ,头孢噻肟钠在生理盐水中降低明显 ,室温放置沉降解即超过 5 % ,认为其不宜与 0 .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为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本文考察了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常…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组子宫全切术后病人不同抗菌素配伍的疗效观察,表明在妇科感染中,青霉素和灭滴灵与环丙沙星配伍较之与氨苄青霉素配伍更合理,互补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头孢唑肟钠(Cefizox)为头孢菌素族衍生物,在第7位上有氨噻唑甲氧亚铵基而在第3位上无转换基团的新结构式的头孢唑肟钠盐。为广谱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本文对头孢唑肟钠与五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了检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仪器与试药UV-754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PHS-9V型酸度计(杭州华光无线电厂);生化培养箱(广东省医疗器械厂);头孢唑肟钠(日本藤泽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批号980201);10%葡萄糖注射液(杭州民生药厂,批号990127);5%葡萄糖注射液(杭州民生药…  相似文献   

8.
9.
王晋予 《当代医学》2014,(25):78-79
目的 分析注射用头孢孟多等10种头孢类抗生素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配伍禁忌。方法 按照药品使用说明,将注射用头孢孟多等抗生素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原溶液混合反应,观察反应结果;再用灭菌注射用水将注射用盐酸氨溴索稀释,观察反应结果并与前者结果对比,最后是用氯化钠+抗生素+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以及氯化钠+抗生素+注射用盐酸氨溴索+葡萄糖进行反应,观察反应结果。结果 注射用头孢孟多等抗生素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原溶液混合反应后产生不知名的白色混合物,氯化钠溶解头孢孟多等抗生素并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原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絮状物,灭菌注射用水将注射用盐酸氨溴索稀释后反应结果同上;氯化钠+抗生素+注射用盐酸氨溴索混合后没有产生白色絮状物以及浑浊,在反应瓶壁上出现了较少的颗粒,放置10 min后颗粒消失,反应液呈澄明状,颜色为微黄;氯化钠+抗生素+注射用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混合后没有产生白色絮状物以及浑浊。结论 注射用头孢孟多等10种头孢类抗生素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详细掌握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生脉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生脉注射液按临床常规剂量与2种输液配伍,在室温条件下放置5 h,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的人参皂苷Rg1含量,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形状,测定不溶性微粒数目。结果:生脉注射液与2种输液配伍后,其外观无显著性改变;配伍后注射液中的微粒数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多;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1 h后人参皂苷Rg1含量明显下降,与0.9%NS 250 ml注射液配伍5 h内人参皂苷Rg1含量基本不变。结论:与5%葡萄糖注射液相比,生脉注射液在0.9%NS注射液的稳定性更好,同时也适合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室温([25±1)℃]下,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 C18,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8︰82)为流动相,测定配伍液中氟康唑与甲磺酸帕珠沙星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结果: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6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25±1)℃]下,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配伍后6 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患者头孢菌素脑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头孢菌素脑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对31例尿毒症头孢菌素脑病患者使用的头孢类药物及发病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治疗尿毒症合并感染可引起脑病。第1、2、3代头孢菌素脑病有不同特点。第1代头孢菌素脑病多发生于用药剂量未作适当调整且未规则血透病人,发病后血透效果好。第3代头孢菌素脑病在血透病人也会发生,发生后血透疗效差,但停药后可自行缓解。第2代头孢菌素引起脑病,血透效果差,且不能自行缓解,预后最差。结论:尿毒症患者使用头孢菌素时应注意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发生脑病后应根据药物药理特点治疗。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卡络磺钠与头孢拉定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卡络磺钠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ODS-C18色谱柱,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测定卡络磺钠与头孢拉定在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室温下8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卡络磺钠含量无明显变化,头孢拉定含量4h后下降至95.0%。结论:室温下,注射用卡络磺钠与头孢拉定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可配伍使用,但应在4h内用完。  相似文献   

14.
吴洲  武风云 《黑龙江医学》2007,31(5):360-360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不同pH值液体中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选择大输液及相关药物的配伍禁忌提供依据。方法配制一系列不同pH值的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加入盐酸左氧氟沙星,观察溶液的稳定性。结果溶液pH在6.4以下稳定,在6.4~7.6之间部分出现浑浊,在7.6以上容易析出结晶。结论配制含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输液宜选用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选择偏中性的氯化钠注射液,避免和碱性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15.
潘力  廖厚知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98-10,991,083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果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测定盐酸氨溴索分别在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后8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8h内的外观及pH值的变化.结果:室温条件下8h内,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后外观色泽、澄明度、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室温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8h内是稳定的,可用于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维加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选择国产注射用兰索拉唑(奥维加)与进口注射用兰索拉唑(进口品),按照说明书中配制方法溶解2种药品,并分别加人到100mL生理盐水注射液中,观察不同供试品在室温条件下放置0、2、4、6、8h的含量、pH、颜色、澄清度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在观察时间内奥维加与进口品溶液的含量均有普遍下降的趋势,溶液pH值均随时间的变化而普遍呈线性下降趋势,奥维加和进口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伍后,进口品溶液中10μm不溶性微粒数为755.60~9911.10粒,奥维加溶液中10μm不溶性微粒数为520.00~1988.90粒;进口品溶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为33.30~555.60粒,奥维加溶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为0~111.10粒,奥维加和进口品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奥维加与进口品溶液中的兰索拉唑在配伍后一段时间内,颜色均未发生变化,均保持澄清。结论在室温条件下将兰索拉唑溶于100mI。生理盐水注射液中,在含量、pH值、溶液颜色、溶液澄清度等方面奥维加与进口品等同,在不溶性微粒(10μm和25μm)方面优于进口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室温6小时内利巴韦林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注射液与3钟输液配伍后,6小时内利巴韦林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利巴韦林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6小时后,外观、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利巴韦林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医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2007年我院头孢菌素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用药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39.57%;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量最大,用药金额占当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75%以上;2007年的第一代、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DDDs明显高于2005年。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明显增加,为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应采取措施防止滥用该类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室温24小时内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与三种输液配伍后,24小时内非诺多泮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甲磺酸非诺多泮与上述三种输液配伍24小时后,外观、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在3种不同pH溶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配伍后外观变化及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丝裂霉素配伍后含量的变化,用pH计测定配伍前后溶液的pH值,并进行配伍稳定性加速实验。结果:丝裂霉素在pH6.47,pH8.8,pH9.2溶液中25℃时t0.9分别是74h,371h及552h。在这3种溶液中丝裂霉素在室温8h内其含量大于90%,结论:丝裂霉素在pH6.47-9.2溶液中室温下是稳定的,但丝裂霉素在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