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产前保健项目对产妇知信行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探索农村社区产前保健项目对产妇的孕产期健康与保健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要调查的村 ,入户问卷调查干预组 41 1名、对照组 442名产妇。结果表明 ,干预组产妇掌握母婴健康保健知识较好、正确或恰当态度率较高、正确行为率较高。但两组产妇对首次产前检查孕周的正确回答率均在 50 %以下 ,对孕期无异常也要定期产前检查的正确态度率不理想 (干预组 61 %、对照组 45% )。说明产前保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妇的知信行 ,但改善的力度还不够大 ,项目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中发 [2 0 0 2 ]13号 )文件指出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 ,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 ,振兴农村经济 ,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预防保健工作的新路子 ,是我们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长宁县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证明 ,该机制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产前保健利用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妇女产前保健利用的影响因素 ,为提高农村地区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供信息基础 ,用问卷的方法调查了安徽省定远县 18个乡 868名在乡镇或县城卫生机构分娩产妇的产前保健情况 ;采访县乡两级卫生部门领导及乡镇卫生院领导和妇产科医务人员与产前保健的有关的一些问题。结果 :影响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的因素有乡镇卫生院院长是否支持产前保健工作、保健保偿制、医生是否下乡、是否开展孕产妇系统保健、所在乡镇私人诊所数、乡镇经济水平等。提示 :绝大多数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产前保健利用的因素都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加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开展孕产期健康促进的方法。方法 在安徽省定远县开展了为期3年的“中国农村妇女产前保健评价”课题研究。结果 孕产妇孕管卡建卡率≥5次、产前检查率、初次检查孕周均有提高。结论 在经济欠发达农村开展孕产妇健康促进,计划生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强合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产前保健是否能改善围产儿健康水平。方法:运用群随机设计方法,选取定远县55个乡镇中具备实施干预基础条件的20个乡镇,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提供和利用等指标进行匹配,随机将乡镇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内容包括:①对乡镇医疗机构的产科医生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提供系统的产前保健服务;②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形式,告知产前保健的重要性;③为乡镇医院提供基本的产前检查设备。通过应用观察、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评价。结果:过程评价发现,干预措施未能完全按照计划实施。主要的制约因素有:卫生部门与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协调有障碍;项目实施期间有关政策发生改变;政府对母婴保健工作的投入不足。结果评价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项目受到政策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完全按计划实施,因此,该研究未能回答产前保健是否能改善妊娠结局这一问题;在开展社区卫生项目评价中,为真正了解项目是否能够取得预期效果,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项目县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治军  汪洋  王宏  唐晓君  龙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81-1983
目的:了解项目县农村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1223名,运用SAS8.2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5.58%,5次及以上产检率为62.30%,孕早期检查率为47.44%。是否参加母婴保健保偿制是产前检查覆盖率和5次及以上产检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前检查覆盖率的影响因素还有到最近乡镇卫生院的时间,5次及以上产检率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已有小孩数和家庭硬件设施。孕早期检查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已有小孩数、父亲和母亲的年龄以及怀孩子前1年家庭收入。结论:该地区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是否参加母婴保健保偿制是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芃  王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55-2557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状况,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目前在中国13个省50个县进行的"母子系统保健项目"的基线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分层描述。结果:5岁以下儿童母亲和孕中晚期孕妇产前检查率分别为82.9%和88.9%;孕早期检查率分别为45.9%和50.0%;首次产前检查地点均以乡卫生院为主;产前检查次数分布为产前检查率较高,而至少4次检查率低、按时检查率低;5个基础项目全部检查率分别为17.6%和16.5%。四类农村地区之间,产前保健各项指标均随经济水平下降而下降。结论:被调查农村地区产前保健服务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且四类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应大力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利用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在医院分娩的1159名产妇。结果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4.54±2.87,产妇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0.5%,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为52.5%,早孕检查率为45.7%,剖宫产率为9.1%。有无孕管卡是产前检查覆盖率、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和剖宫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前检查覆盖率的影响因素还有丈夫文化程度。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产妇职业、已有孩子数、怀孕次数。结论该地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利用不足、产前检查次数偏低、初检孕周偏晚、5次产前检查率偏低。有无孕管卡是影响孕产期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建议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9.
张东霞  吴辉  张飞  陈嫣  田庆丰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086-4089
目的:评价卫生Ⅷ项目对河南贫困地区妇女产前保健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要调查的村,入户问卷调查综合项目县、基本项目县和对照县共1238名5岁以下儿童母亲。结果:项目县的产前检查率、检查次数和在乡镇卫生院检查人次都比较高;3县的平均产前检查次数都小于5次,孕早期检查率也都比较低(综合项目县25.80%、基本项目县26.26%、对照县9.40%)。结论: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产前保健情况,但河南省贫困地区妇女产前保健服务水平相对还比较低,有待项目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之后,吉安地区采取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先易后难、逐级负责”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全区2801个村委会在1997年上半年就进行了422个村的试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疆和安徽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社会性别意识及孕产期保健状况,分析孕产期保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新疆和安徽农村地区妇女社会经济地位较低,93.2%的妇女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妇女政治意识和行动不足,只有63.1%的被调查妇女亲自参与选举并投了票.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妇女家庭地位与男性相当,但家庭重要事务的决策权仍主要掌握在男性手中,如47.3%的家庭由丈夫当家;37.7%的家庭由丈夫管理钱财;当家庭有大笔开销时,35.2%的家庭都是由丈夫决定;当妇女和丈夫处理同一问题的意见不一致时,"大多数是按照丈夫意见办"占44.2%,"大多数是按妻子的意见办"占6.3%.妇女社会性别意识各条目得分普遍不高,尤其表现在性的平等意识以及对男性的领导态度上.在孕产期保健行为上,73.9%的妇女进行了产前检查,未住院分娩的妇女占30.3%.社会性别意识、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妇女的孕产期保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提高农村妇女社会经济、家庭地位和社会性别意识是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的重要领域,应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和社会性别意识,促进孕产期保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分析我国已婚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状况及其变化。方法: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和《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两次调查资料,采用STAT/TRASFER软件转换数据库,经过变量重新设置,连接两次调查的数据库,用SAS8.0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1997年调查前3年相比,2001年调查前3年育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增加较小。②1998~2000年间,95%以上城镇妇女接受产前保健服务,76%的农村妇女接受产前检查。③1998~2000年间,西部地区妇女中,超过1/3不做产前检查。西部地区以农村、少数民族、文化程度低的妇女产前保健最为薄弱。西部地区农村产前检查率远低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④少数民族育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明显低于汉族育龄妇女;随着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增加育龄妇女对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增加。文盲妇女、经济收入低的妇女产前检查率极低。结论:我国产前保健服务状况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农村的产前保健服务急待提高。需加强对西部地区和弱势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的支持力度。对西部农村妇女,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妇女应实施财政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state-level Medicaid reimbursement rates for obstetric care on prenatal care utilization across demographic groups. It also uses these rates as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prenatal care on birth weight.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using a unique dataset of Medicaid reimbursement rates and 2001–2010 Vital Statistics Natality data. Conditional on county fixed effects, the study finds a modest, bu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id reimbursement rates and the number of prenatal visits obtained by pregnant women. Additionally, higher rate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probability of obtaining adequate care, as well as a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going without any prenatal care. However, the effect of an additional prenatal visit on birth weight is virtually zero for black disadvantaged mothers, while an additional visit yields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birth weight of over 20 g for white disadvantaged mothers.  相似文献   

14.
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产前检查的次数及健康教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278例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产前检查手册进行相应的回顾性调查。按产前检查次数<5次、≥5次分为两组,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早产、前置胎盘伴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新生儿窒息、早产、围产儿死亡、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③接受过产前健康教育的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明显高于未接受过产前健康教育者(P<0.01)。结论:加强产前保健及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产前检查次数和质量,及时发现并治疗高危妊娠,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收入状况孕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及公平性。方法:以1 685例不同收入水平孕妇为研究对象,利用五分组法测算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和健卡率,不同收入状况孕妇各率的比较采用列联表χ2检验,用极差法(率差RD、率比RR)和集中指数(CI)进行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比较。结果:在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项目中,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及建卡率在不同经济水平孕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均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高而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三项指标中的RD均为负值,集中指数为正值。结论:年均经济收入高、经济状况好的孕妇首次接受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及建卡率高于年均收入较低的孕妇,该地区不同经济状况孕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方面存在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assessed impacts of immigrants' legal status on utilization of prenatal care and public programs by non-citizen women. Interviews and chart reviews of 171 women were conducted less than 48 hours after delivery at an urban hospital. Among non-citizens, 67% were legally documented. No differences in prenatal care adequacy by legal status were detected among non-citizens, who as a group had less health insurance, worse socioeconomics, and less program use compared to U.S. citizens. Non-citizens also were less aware of newborn's citizenship and eligibility for public programs and benefits. Non-citizens utilized fewer programs while reporting greater economic hardship than citizens; however, non-citizens selectively used programs important for pregnancy. Given changes in eligibility for federal programs and high rates of reported food insecurity and socioeconomic hardship among non-citizens, monitoring for adverse effects on utilization of prenatal care and birth outcome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互助医疗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哈佛大学领导的项目小组在对中国西部农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诊断分析和原因分析之后,提出了通过建立农村互助医疗制度来解决中国西部农村基本卫生和因病致贫问题的初步设想。详细描述了农村互助医疗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并且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试点获得可操作性知识和经验及其实施效果。目标是通过农村互助医疗制度的实施,降低农村居民享受基本医疗的成本,提高基本医疗的质量,减缓农村因病致贫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