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师姜春华教授说:“眩晕是常见病证。眩就是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往往同时存在,故眩晕并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伴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的感觉,以致站立不稳,可以引起恶心、呕吐,严重的甚至汗出、晕倒。”他还指出:“眩晕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内耳眩晕(即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病、贫血、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某些脑部疾患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笔者随师应诊,初步整理姜老师辨证治疗眩晕的经验为以下11法。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等症状。导师胡志强教授从事神经内科多年,临床经验丰富,于眩晕一病,多用化痰通络饮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现,故统称为眩晕[1]。眩晕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西医认为眩晕可因多种疾病发生,如高血压病、低血糖、低血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贫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2]。眩晕亦是中医常见疾病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有“头眩”“螟眩”“眩冒”等病名。  相似文献   

4.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笔者在临床单纯用针刺治疗重度眩晕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眩晕一证,又称头眩,眩运,旋晕等名。眩是眼花,晕是头运,两者往往同时出现,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心悸。《医砱》说:“眩惑乱也;从目从玄、玄黑暗也;谓眼见黑暗也;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也谓之头旋是也。”  相似文献   

6.
眩晕治验3则     
赵乾龙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87-2389
眩晕是机体空间定向觉和自身平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所产生的一种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颠簸、摆动、升降和倾斜的运动性幻觉.西医学从解剖角度将其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其临床常见于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一般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医对眩晕早有认识,《内经》即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历代医家对于眩晕大体有两种观点,一是朱丹溪提出的“无痰不作眩”,一是张景岳提出的“无虚不作眩”.  相似文献   

7.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不清;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不能站立等。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仆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眩晕一证,临床多见,传统多认为“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故多从虚、痰、瘀、风、相火论治。然笔者临床观察发现,该证除表现眩晕外,多伴有口干口苦,胸胁苦满,纳呆,心烦喜呕,伴有或不伴有恶寒发热,偶见往来寒热者,证属少阳,乃少阳枢机不...  相似文献   

9.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古代医家认为引起眩晕的病因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外伤等方面;其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故又有“无虚不作眩”,“无痰不能作眩”之说。  相似文献   

10.
痰瘀互阻型眩晕的临床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鹏 《河北中医》2010,32(11):1649-1650
眩晕一证,始见于《黄帝内经》。眩晕是眩和晕的总称。眩为眼花,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如坐车船之中,站立不稳或感觉外界景物旋转,临床上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之为眩晕。眩晕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甚者猝倒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美尼尔氏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症的范畴。眩晕是目眩和头晕,二种症状合并出现则称眩晕。眩即有眼前昏花潦乱的感觉,晕即有旋转位移的感觉。正如《证治汇补》说:“眩者,言视物皆黑,晕者,言视物皆转,二者兼有方日眩晕”。眩晕一症,历代医家又有称:眩运、旋晕、眩冒、冒眩,或简称眩,或运等。美尼尔氏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具有前庭器刺激症状,如:呈突发性阵发性的有旋转性的眩晕、耳鸣、难听、恶心、呕吐、眼颤等。一、古典医籍有关美尼尔  相似文献   

12.
眩晕是患者自觉有晕旋之感。轻者可见站立不稳,而无旋转的感觉,闭目可止;重者感到自身和周围的环境都旋转,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昏倒。正如《医学心悟》曰:“眩为眼黑,晕者头旋也,故称头旋眼花是也。”眩晕是常见的疾病,引起发病的原因甚多,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病位以肝、脾、肾三脏为常见。总之,脏腑之虚为眩晕之本,风火痰之实为眩晕之标,在临床上以本虚标实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眩晕是指患者自觉头昏眼花,视物旋转翻覆,不能坐立,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各种类型的眩晕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李延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对于中老年人眩晕而言,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为其发病基础,瘀血阻滞,脑络不畅是其病理变化。确立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治疗原则,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经临床研究表明,本方在治疗眩晕  相似文献   

15.
<正>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颈性眩晕是指因某种原因导致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6.
眩晕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中医临床多发病。眩即目眩,眼前昏花缭乱;晕为头晕,谓头部运转不定之感觉。轻者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突然发作,昏仆倒地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7.
王康  马治国  周喻 《光明中医》2012,27(2):342-343
眩晕,中医可从眩和晕两方面理解.眩指眼花,晕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常并见,故称之为眩晕[1].现代医学的内耳眩晕、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均与本证有关.眩晕在中医典籍中早有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是由肝风内动而发.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无痰不作眩".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自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的一种症状,轻者发作短暂,平卧闭目片刻即安;重者如乘坐舟车,旋转不定,以致难以站立,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自古就有“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观点,肝阳上亢、  相似文献   

19.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症的疾病。患者头晕眼花,如坐舟中摇摇不定,甚则欲倒。并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然而眩和晕又有一定的区别,《医学统旨》云“眩者玄也,谓忽然眼见昏乱,少顷方定。晕者运电。谓头目若坐舟车而旋转也。甚至于卒倒而不知者。”因此,眩指视物幌动不定、或称眼花、亦称目眩。晕指运转昏冒、或感身体倾摇不稳。所以“晕”,亦有称“运”者,寓有运动不定之义。由于  相似文献   

20.
浅谈眩晕证     
眩晕又称头眩,眩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其主要表现为:(1)周围景物的旋转和摇动感觉;(2)自身旋转、摇动或跌倒的感觉;(3)下肢的位置和行动控制不灵或不稳。严格说来,眩和晕的概念有所区别:眩是指眼花,视物不清,或两目发黑;晕是指头旋、头晕而言。由于临床上二者往往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