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脾湿内郁复感湿热疫邪所致。多因平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或嗜好饮酒,损伤肝胆脾胃,以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加上外感湿热痰邪,蕴结脾胃,内外合邪,上而宣散不畅,下而利泄不及,湿热交阻,脾湿肝郁而发病。现代医学则认为本病为感染病毒,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出自《局方》,由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前仁、木通、泽泻、当归、生地、甘草等10味药组成。临床应用于多种炎性病症,现综述如下,以便同道临床参考。 1.急性结膜炎病因为感受湿热、外感风热毒邪而发。用龙胆泻肝汤加银花、连翘、杭菊、丹皮、薄荷煎服及洗拭。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多因外感风火湿热,少阳胆经受邪,循经上升,蒙蔽清窍,窒息不通而成。用龙胆泻肝汤加银花、连翘、赤芍、  相似文献   

3.
正小儿秋冬季腹泻简称小儿秋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肠道传染病,多见于秋季,且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秋泻。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均可致泻,其他外邪则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小儿秋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以健脾养胃、清热解毒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相似文献   

4.
秋冬季节,空气湿度较低,皮肤表面的皮脂、汗液相对减少,容易出现干燥、脱屑、瘙痒,特别是老年人,更为突出。中医将皮肤干燥称为“风瘙痒”。本病发生原因多由于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搏于肌肤;或因素体血热,而生风作痒;或因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相似文献   

5.
泄泻的发生,主要因正气内虚、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七情不和损伤脾胃所致。中医医书中治泻有九法,仅就淡渗利湿法治疗泄泻谈谈认识和应用体会,并举范说明。例1因结肠手术后脾胃虚弱,水湿下注,开始只一味健脾燥湿(“参苓白术汤”),疗效不好,后加用“五苓散”化气利水,收效显著。例2为老年脾肾双虚,加饮食不节,致湿热内蕴而下注。在补益脾胃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又以淡渗利湿和补脾肾的方法取效。淡渗利湿的方法能达到“利小便而实大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正脱肛是指肛管直肠黏膜脱出肛门以外的一种病证,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这是由于长期习惯性便秘、腹泻、排尿困难、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等使腹腔内压力增高而致,也可由盆腔底部组织软弱使直肠易于脱出。中医学认为本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过度劳累导致脾肾气虚,失于固摄;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厚味,致使积湿酿热,湿热下坠,郁于直肠而成。临床主要分为气虚下陷、脾肾两虚和湿热下注三个证型。  相似文献   

7.
女性在经期,除了痛经,腰痛、腰酸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严重者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不一定是肾虚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痛多责之于肾,而“经水出诸肾”,经期腰痛与肾的关系很密切。痛,不外乎“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实者可因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不通则痛”;虚者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或肾阳不足(宫寒)致腰府失于濡养,出现“不荣则痛”。临床上,经期腰痛多为虚实夹杂,以肾虚夹瘀型多见。所以并非提到腰痛、腰酸,就一定是肾虚引起的,一定要辨证看待。若因肾虚引起,往往临床上表现为经期或经后1~2天内腰骶酸痛,伴小腹绵绵作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等。  相似文献   

8.
泄泻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其原因多由于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情志失调,加之外感湿邪,致使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常或久之命门火衰,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成泄泻。现代医学认为,泄泻可能与急性胃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疾病有关。本病多见夏秋雨季。一、临床证型分类 1.寒湿泄泻腹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白腻或白,脉濡缓兼浮。 2.湿热泄泻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竭,气味臭秽或臭如  相似文献   

9.
痛泻要方     
<正>【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组成】白术6 g、陈皮4.5 g、白芍6 g、防风3 g【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不减或减不足言,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者。【方解】痛泻之证。《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  相似文献   

10.
肩背痛多由于长期劳损和外感风寒而致,通过以走罐疗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到走罐疗法对肩背痛有很好的疗效,并对外感风寒型的疗效优于长期劳损型。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的四种类型及方药疗法 1、风寒侵袭脉络瘀阻型 症状:头痛起病急剧,其痛连及项背,疼痛多以掣痛、跳痛或重痛为主,恶风,遇风寒加重,舌质微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浮紧.有偏头痛发作史和起居不慎、外感风寒的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认为多与饮食、胃肠道感染、胃肠道动力、精神心理因素、内脏高敏性等相关.本病因临床症状多样中医病名亦不相同,而临床以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痛泻要方选自《丹溪心法》,全方共奏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现临床上用于泄泻之肝郁脾虚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肛色辨腹泻     
马荫笃 《医药与保健》2002,10(12):59-59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以婴幼儿为多见,常因饮食不洁、瓜果乱投、冷饮不断所致。另外,天气时热时寒、乳母过食辛辣食物也是其诱发因素。中医将婴幼儿腹泻分为五种证型,即湿热型、伤食型、脾虚型、脾肾两虚型与惊恐型。笔者通过40年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发现肛门颜色的变化对小儿腹泻的诊治颇有价值,如肛门红肿即是湿热泻,可用中药“香连丸”、“益元散”等清热利湿药物治疗;若肛门色红但肛门不肿为伤食泻,患儿多伴有腹胀、口气酸臭,可用“三甲散”、“婴儿素”等消食药物治疗;如肛色正常并且肛门不肿为脾虚泻,可用“参苓白术散…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范畴的腰痛和痹证。发病多因外感风寒湿邪或闪挫扭伤,导致经络运行不畅。《内经》曰:"不通则痛",故出现疼痛。久痛必有瘀,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患者愿意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大黄是常用中药,又名将军、川军,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具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传统上多用于实热便秘、积滞绞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疽、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闭经、跌打损伤等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属中医“黄疸”和“胁痛”范畴,一般由湿热蕴蒸脾胃,肝气失于疏泄所致。急性期多属“湿热交阻型”和“热毒内陷型”,慢性期则属于“肝郁气滞型”和“肝脾不和型”。若久病脾气亏虚,以致生化乏源,阴血不足,肝脾两虚;或因湿热内蕴,耗伤肝阴,而使病情由实转虚。根据临床表现和发展阶段的不同,选用食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急性肝炎食疗 1.茵陈粥:茵陈60克,粳米50克。将茵陈洗净入锅,加水800毫升,武火煎10分钟,去渣留汁。入粳米煮  相似文献   

17.
<正>寒湿阻络型症见关节冷痛、沉重,白天轻夜间重,每于天冷、雨湿季节发作,得热则痛减,遇冷则痛剧。舌体胖而暗淡,舌苔白腻或滑,脉弦缓。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用桂枝12克,川乌、草乌各6克,白术12克,苍术、羌活、独活、防风、甘草各10克,生姜15克。水煎服,每日l剂,早晚分服。湿热阻络型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小便色黄。舌质红,舌苔  相似文献   

18.
谢海宁 《长寿》2003,(8):11-11
中医《医旨绪余》一书对腹泻(泄泻)的描述是:“粪出少而势缓者,为泄;粪大出而直下不阻者,为泻。”临床具有大便稀、次数增多、日久肛门不爽的特点,多因外感、情志、饮食所伤,运化分泌调节失职所致。治疗上常按以下几种类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咳嗽的治疗     
张安龙 《健康天地》2010,4(8):30-30
咳嗽既是独立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多因外感六淫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本文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扣住某一环节,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芍药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