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4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认真准备及心理指导,治疗后对患者出现的栓塞术后综合征以及并发症的认真观察并及时处理,总结出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治疗2~4周后38例血小板恢复正常,36例红细胞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明显,治疗前后认真细致的护理、预防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微导管脾下极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经血象、骨髓象、US、CT检查,确诊为脾大,脾功能亢进,白细胞、血小板显著减少。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至脾下极动脉,根据脾大小确定脾栓塞范围,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和真丝线段,当血流速减慢、估计栓塞面积为30%~50%时停止栓塞。结果 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脾纵径缩小,血象恢复至正常水平,出血倾向停止,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结论 微导管脾下极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脾亢的有效疗法,能减轻门脉高压,升高血细胞,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脾功能亢进的传统治疗是手术切除脾脏。近年来 ,随着脾脏功能研究的深入 ,脾动脉栓塞取代了外科手术切脾。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行脾动脉栓塞患者 1 0例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3 4~ 48岁 ,平均 3 8岁。1 2 方法局麻后经右股动脉途径穿刺插管 ,然后行脾动脉造影 ,将明胶海绵颗粒注入到脾动脉血管内形成栓塞。2 结果本组 1 0例行脾动脉一次性栓塞 ,病人住院 1 0~1 4天痊愈。肝功能检查明显好转 ,但脾脏略增大 ,这是因为脾动脉栓塞后 ,部分脾脏坏死液化所致。出院经随访 ,病人无异…  相似文献   

4.
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脾下极动脉栓塞(SLPAE)技术的改进及其治疗效果。方法:使用不同插管技术和栓塞物3只犬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观察术后反应,外周血象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3种方法栓塞后均有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及大网膜对脾下极包裹粘连。脾下极动脉栓塞后仅有轻较不良反应。鱼肝油酸钠脾下极栓塞产生完全凝固性坏死,栓塞区无残存脾组织。结论:脾下极动脉栓塞不良反应少,抑制脾功能的效果与传统方法相似,应用微导管和液态硬化剂栓塞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的整体护理要求。方法采用Seldinger法行脾动脉部分栓塞,严格执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原发性脾亢32例,继发性脾亢46例,共78例,总有效率92%。结论通过对脾动脉栓塞的有效护理,提高了有效率.减少了并发症。自从1979年Spigos首先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亢这一先进技术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脾亢及脾外伤。本组病例,以治疗脾亢为主,同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效果较好。结果报告如下,且就有关护理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22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对22例脾动脉栓塞术的有关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B超示脾脏逐渐缩小,红、白细胞及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认真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及促进其术后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脾大、脾功能亢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血细胞成分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或脾大等,内科对症治疗较为棘手,外科行脾脏切除是传统的治疗办法,但创伤较大。近年来,随着对脾脏生理和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和介入设备的改良,血管内栓塞技术在脾功能亢进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脾大、脾功能亢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血细胞成分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或脾大等,内科对症治疗较为棘手,外科行脾脏切除是传统的治疗办法,但创伤较大[1].近年来,随着对脾脏生理和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和介入设备的改良,血管内栓塞技术在脾功能亢进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2].我院2007年3月~2009年4月,对28例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超选择性脾下极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经临床观察,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既可引起病人全血细胞减少,同时也可加重门静脉高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近年来,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已成为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主要方法之一,且在临床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等特点[1].  相似文献   

10.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328-3329
2000—01~2005—05我们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患者38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9例,年龄13~62(平均38.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肿大及出血倾向,HB—VM阳性26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4例、B级12例、C级12例。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脾脏肿大,门静脉增宽,门脉高压形成;血常检查提示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间或伴有轻度贫血,栓塞前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增生活跃30例。  相似文献   

11.
部分脾栓塞术在肝硬变伴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变所致的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ledinger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 本组10例术后均有上腹轻微疼痛及发热,一般持续3—14天,术后外周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回升;术后半个月临床症状好转,腹水消失,2例消化道出血停止,来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部分脾栓塞术相对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  相似文献   

12.
张连琴 《临床医学》2002,22(5):31-32
我院于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采用明胶海锦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004—2005年对3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给予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1mm×1mm×1mm的明胶海绵颗粒。结果:对3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均行了部分性脾栓塞,在术后几个小时即可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多在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各例患者脾脏栓塞后均有明显缩小,5~6周后稳定。3例腹水消退。结论:行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该叶段脾实质,防治脾动脉分支短期再通,同时可准确控制脾脏栓塞面积。导管头端尽量深入脾动脉,避开共干动脉,可避免发生胃肠道的栓塞、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唐引辉 《家庭护士》2007,5(7):51-51
部分脾动脉栓塞是利用栓塞材料栓塞中下极动脉使其部分缺血坏死,减少脾脏血流量,降低门脉压力,同时也使脾内血液容积缩小,从而使脾功能亢进得以改善,血细胞计数增加。近年的研究表明,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全脾切除后病人的抵抗力低于留脾者。部分脾动脉栓塞可保留部分脾脏,从而保留了脾脏较正常的免疫功能,但有报道肝功能不全病人行部分脾动脉栓塞后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并发症的观察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清深  谭跃  徐旭军 《临床荟萃》2002,17(8):464-465
肝硬化失代期引起脾大、脾功能亢进 ,栓塞一部分脾脏不但能减轻脾亢进所引起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而且还能保留一部分脾脏功能。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5月本院共栓塞肝硬化失代偿期 18例 ,今就其并发症的观察和治疗作讨论。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患者。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4例。年龄 36~ 6 8岁 ,平均 4 9岁。术前均经胃镜、B超及血常规化验证实为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1.2 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 ,将导管置入脾动脉中段后造影 ,然后经导管注…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 994年起采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大、脾功能亢进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 6 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6 4例均为我院住院的脾大、脾功能亢进病人 ,其中原发性脾功能亢进 2例 ,肝癌并门静脉高压 2 4例 ,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 38例。男 35例 ,女 2 9例 ,年龄 1 8~ 72岁 (平均 4 4岁 ) ;病史 2~ 2 5a(平均 1 4a) ;近期均有呕血及黑便史 ;术前、术后均行血常规、生化、肝脾B超及CT扫描检查。术前平均脾体积是正常脾的 1 5~ 2 5倍。1 2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用 4、5或 6F…  相似文献   

17.
改良的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的部分性脾栓塞术(impmvable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I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探讨其一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以明胶海绵条为栓塞剂,对46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改良的部分性脾栓塞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肝功能、外周血象、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脾静脉血流动力学以及脾脏大小的变化,并与栓塞面积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栓塞术后1周和1个月化验外周血象较栓塞前明显回升,术后1个月与术前彩超对比,门静脉和脾静脉与术前相比内径明显缩小,血流明显降低,平均血流量明显减少,并且IPSE治疗脾亢栓塞体积在50%~75%之间的疗效最好,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改良的IPSE术能有效地缩小脾脏,缓解脾功能亢进,降低门脉压力,无明显副作用,与传统的栓塞方法比较有优势,因此IPSE术是脾功能亢进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门脉高压症患者部分脾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脏部分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新的介入放射方法。作者对此治疗方法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了总结。强调指出:肝病患者病情复杂,应特别注意综合治疗和综合护理。  相似文献   

19.
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以往传统采用脾切除术的方法,但手术治疗容易发生感染,尤其儿童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多^[1]。近年来,我院采用了超选择性脾动脉部分介入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脾功能亢进是以脾肿大、外周血细胞减少、感染、出血倾向以及骨髓造血功能代偿性增强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导致脾功能亢进的原因较多,其中肝硬化可导致脾功能亢进的发生[1]。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脾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脾肿大、外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造血功能代偿性增强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