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覃继新 《广西医学》2006,28(5):673-674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中耳胆脂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将3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手术发现、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愈后良好,多数患儿听力保存,部分患儿听力提高.结论青少年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发展快、侵蚀性强、破坏范围大和易复发的特点;为青少年胆脂瘤型中耳炎施术,应考虑青少年胆脂瘤的特点,视患者的病变情况和病灶范围确定术式.对于病变范围小,炎症轻者可行Ⅰ期鼓室成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胆脂瘤的手术方式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15岁以下手术治疗的小儿胆脂瘤病例。结果:鼓室成形手术后听力提高平均约16中dB,乳突根治术术后听力无明显改善。结论:鼓室成形术是小儿胆脂瘤的较佳手术方式,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小儿胆脂瘤的预后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久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标准,以及简便的治疗方法,以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耳)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疗效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第一组11例(耳)患儿行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手术刮除后,随访3个月-12个月,其中6例治愈,5例复发,故给予二次手术加局部微波治疗,再次随访12个月,1例复发;第二组28例(耳)患儿行外耳道胆脂瘤刮除术加局部微波治疗,随访12个月,3例复发;两组治疗后复发的4例(耳)患儿,胆脂瘤侵蚀中耳乳突,并有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形成,经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术后随访6月-3年,无复发。强论: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突出表现是外耳道有肉芽,胆脂瘤刮除术加局部微波治疗是治疗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对于胆脂瘤侵蚀中耳乳突,并有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形成,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疗效肯定,更为将来的听力重建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9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16例(16耳)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经验,其中行开放式乳突切除加鼓室成型术13例,乳突根治术3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到4年,全部患儿胆脂瘤无复发,无面瘫,一期干耳15例(95.8%),1例术后3月术腔肉芽生长经再次清理后干耳。纯音听力测试较术前略提高3例、持平4例、下降9例。结论儿童中耳胆脂瘤侵蚀性较成人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隐匿且不典型,CT或MR 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防止并发症,手术方法应依据病变的范围、听骨链的破坏程度及残余听力情况加以选择,手术中彻底清理病灶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9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16例(16耳)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经验,其中行开放式乳突切除加鼓室成型术13例,乳突根治术3例.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到4年,全部患儿胆脂瘤无复发,无面瘫,一期干耳15例(95.8%),1例术后3月术腔肉芽生长经再次清理后干耳.纯音听力测试较术前略提高3例、持平4例、下降9例.结论 儿童中耳胆脂瘤侵蚀性较成人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隐匿且不典型,CT或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防止并发症,手术方法应依据病变的范围、听骨链的破坏程度及残余听力情况加以选择,手术中彻底清理病灶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标准,以及简便的治疗方法,以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耳)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疗效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第一组11例(耳)患儿行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手术刮除后,随访3个月~12个月,其中6例治愈,5例复发,故给予二次手术加局部微波治疗,再次随访12个月,1例复发;第二组28例(耳)患儿行外耳道胆脂瘤刮除术加局部微波治疗,随访12个月,3例复发;两组治疗后复发的4例(耳)患儿,胆脂瘤侵蚀中耳乳突,并有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形成,经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术后随访6月~3年,无复发。结论: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突出表现是外耳道有肉芽,胆脂瘤刮除术加局部微波治疗是治疗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对于胆脂瘤侵蚀中耳乳突,并有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形成,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疗效肯定,更为将来的听力重建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胆脂瘤性中耳炎根治术后Ⅰ期鼓室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胆脂瘤根治术后Ⅰ期盛开菜的效果。方法:146例胆脂瘤根治后Ⅰ期鼓室成形中男65例。女81例,7-70岁,平均40.32岁;双侧耳10例,共156耳;占同期全部胆脂瘤手术228耳的67%。16耳胆脂瘤复发,听力未提高31耳,1-10年间均再次手术,随访0.5-10年,平均3.1年,结果:Ⅰ期手术后随访期内获得干耳146耳(90%),16下胆脂瘤复发,再次手术,85耳术后骨导差缩小10dB以上,另10耳手术前气骨导差小于10dB,且气导在40dB以内,术后听力仍保存,气骨导差没有扩大,此95耳(61%)为听力有效。另外61耳中16耳鼓膜连接不良。复发性胆脂瘤16耳再手术后随访0.5年以上,全部获干耳并保持,再手术后10耳963%)听力提高10dB以上或保持在术前的40dB水平以内,听力不良31耳再手术后26耳(84%)听力提高10dB以上,随访0.5年以上获得保持,另5耳因咽鼓管功能不佳,鼓室黏连听力短暂提高后恢复至术前。结论:胆脂瘤根治后Ⅰ期成形可使61%的患耳听力改善。通过补救手术可使84%的患耳听力改善,成功与病灶范围,医生技术水平,中耳通气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例经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不同于成人,且不同年龄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年龄越小其症状、体征越不典型,误诊率越高,并发症越多。结论:提高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认识,早期认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既可减轻患儿痛苦,又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 例(12耳) 经手术和病理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表现、颞骨CT 扫描、手术及随访资料.结果 12 例均有反复耳流脓,其中果酱样分泌物4 耳,脓血性分泌物3 耳,血性分泌物1 耳,脓性分泌物4 耳.听力损失为轻到重度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乳突CT 扫描均有骨质破坏吸收,分别采用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 听力重建术治疗,术后随访1-2 年无复发.结论 果酱样或脓血性耳溢液是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胆固醇肉芽肿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病变情况行听力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收治的12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表现,X线征象与病情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文献进行探讨,找到早期诊断指标及选择手术时机。结果:128例患儿保守治疗70例,存活49例,手术58例,存活41例。结论:早期诊断及适时手术对该病的治疗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30例行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的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30例获得干耳,移植筋膜成活.术后纯音测听,语言频率气导均值提高.结论: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能根治病灶,提高听力,复发率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2008年收治的35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耳道胆脂瘤主要临床症状为耳漏、耳痛、听力下降等,好发于中老年。检查外耳道均有阻塞物,CT显示外耳道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随访1~6年无复发,听力明显提高。结论耳内窥镜检查及颞骨CT扫描对外耳道胆脂瘤的诊断和防止误诊十分重要,治疗原则是根据病变范围、破坏程度选择合适术式彻底清除胆脂瘤和死骨,防止残留和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 42例资料完整 ,其中 2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耳乳突炎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CT特征、诊断及鉴别。方法 :用岛津SCT 30 0 0TX ,以骨算法方式 2mm连续靶CT扫描。 42例中 ,男性 2 2例 ,女性 2 0例 ,临床症状有听力下降、流脓、头痛、耳鸣、眩晕等。结果 :HRCT能清楚显示外耳、中耳、及内耳结构。术前诊断单纯型 16耳 ,肉芽肿型 8耳 ,胆脂瘤型 18耳。 2 6耳诊断为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术前诊断为肉芽肿型 8耳 ,术后 2耳病理证实为胆脂瘤型。 18耳胆脂瘤型术后证实有 3耳为肉芽肿型。结论 :由于HRCT能清晰显示颞骨结构 ,对中耳乳突炎性病变发现及定位较准确 ,对胆脂瘤和肉芽肿型鉴别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王灿  李培华 《河北医学》2013,19(1):82-84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应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伴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患者21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本组21例患者中18例移植筋膜完全成活,2例发生鼓膜再穿孔,1例鼓膜内陷、复发流脓,所有患者全部干耳。术后对患者听力进行纯音测试,其中10例听力提高10dB,7例听力提高15-20dB,1例听力提高25-30dB,3例听力未见变化。结论: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在对中耳病变、乳突进行彻底清除的前提下,可使中耳内的炎症得到消除、通气功能得到恢复,从而起到根治的效果。因此,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不仅能有效防止胆脂瘤的复发,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听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脂瘤复发和残留的因素,以及乳突再次手术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胆脂瘤性中耳炎术后复发或病变残留乳突再次手术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再次手术是安全的,干耳率92.6%,听力改善6耳,听力下降5耳,无变化16耳。结论:胆脂瘤性中耳炎术后复发或病变残留最好是尽早再次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彻底仔细地清除病灶,可以达到干耳及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70-74
目的 探讨耳后入路内外植法修补鼓膜大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20例耳后入路内外植法修补鼓膜大穿孔的患者,并随访,分析穿孔愈合率、听力提高情况和鼓室胆脂瘤发生情况。结果 20例鼓膜大穿孔已愈合18例(90%),听力提高10~30 d B,平均听力提高(15.00±5.13)d B,所有患者无听力下降,无鼓室胆脂瘤发生。结论耳后入路内外植法修补鼓膜大穿孔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8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含胆脂瘤型、骨疡型)施行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83例患者术后观察1个月-4年,鼓膜修补愈合率为95.18%,听力改善有效率为68.67%,无效率31.32%,3个月内全部干耳。听力恢复较好者为长期反复流脓、听力渐进性下降、中耳乳突不可逆病理改变的慢性单纯型中耳乳突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65%,其次为骨疡型,有效率为85.71%,胆脂瘤型最差,有效率为34.37%。结论长期反复流脓、听力渐进下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应早日行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可获得早日干耳,听力提高,防止听力丧失。对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患者,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乳突气房及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亦可早日干耳、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岩部胆脂瘤发病特征、对面听神经损害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2005年6月间收治的17例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中16例重度耳聋及全聋,1例为中度混合性聋,15例伴有面瘫,其中11例为迷路段缺损,1例垂直段缺损,CT检查岩部均有膨胀性改变及骨性破坏,手术采用乳突迷路进路6例次,颅中窝进路8例次,乳突颅中窝联合进路3例,颞骨扩大切除术2例,行面神经全程减压4例,由内听道段与水平段面神经端端吻合5例,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1例。全部病例均顺利恢复,无感染和复发。结论岩部胆脂瘤发病率低,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中晚期可有面肌抽搐、耳流脓等症状,应详细检查,颞骨CT及MRI是最佳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对已确诊岩部胆脂瘤应争取早作手术,避免颅内感染和对面听神经的进一步损害,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破坏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保留或重建部分外耳道后骨壁对提高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患者的干耳率及听力水平的意义。方法 :保留部分外耳道后壁 2 4例、2 5耳 ,重建外耳道部分后壁 6例、6耳 ,均行I期鼓室成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 11个月~ 4年 ,术后干耳并提高听力达实用听力 (2 5dB以上 ) 2 3耳 ,治愈率82 .1%;复发 4耳 ,复发率 12 .9%。结论 :在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保留或重建部分外耳道后骨壁有利于增加中耳含气腔 ,提高听力 ;且有利于术后观察乳突腔病变 ,避免胆脂瘤复发 ,提高干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