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中医专业开展实验课教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中医和西医两种理论应本着各取所需的原则,才能在实验课中做到有机及合理的结合。在中医专业实验课实践中。从西医学角度出发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技巧的能力,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强调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思维的能力,这种中医和西医在中医实验课教学中结合的形式为二者在其它不同领域的结合做出了探索和提示。  相似文献   

2.
中医专业开展实验课教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中医和西医两种理论应本着各取所需的原则,才能在实验课中做到有机及合理的结合。在中医专业实验课实践中。从西医学角度出发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技巧的能力,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强调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思维的能力,这种中医和西医在中医实验课教学中结合的形式为二者在其它不同领域的结合做出了探索和提示。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环境卫生学实验课教学效果,就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提高环境卫生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这些方面的改进能有效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建立了多元化实验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不仅符合预防医学学科的特点要求,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基地。实验方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改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实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是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就开放性实验室在中医院校大学生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进行了探索。旨在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也为实现本科生向研究生的良好过渡。  相似文献   

5.
实验课教学对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重视医学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认真搞好实验课课堂教学,做好实验总结。在实验课教学的任何环节,都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6.
李恋 《中医教育》2024,(2):91-95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作为中医学、临床医学等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应用微格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分级设计,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为培养和提升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更好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微格教学结合翻转课堂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轻松、高效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值得进一步在基础学科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是中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使教学与炮制现代工业接轨,是提升中药炮制实验教学质量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可以从改革实验的考核方式和优化传统炮制实验的内容,开展设计性实验项目,采用"现代炮制设备实训平台+饮片企业参观考察"的教学模式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检验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寄生虫检验课程的建设,在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采用了多媒体辅助结合互动式实践教学,在形态学部分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综合实验部分采用多媒体辅助结合互动式教学。通过此种方式教学,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将基础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学科,重在帮助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学辨证分析能力及相关技能操作,以提高学生中医临证思维及诊疗技能。本文通过对LBL-PBL教学模式、PAD教学模式、CBL联合RISE教学模式、床旁教学法、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体系建设的文献分析,从中医外科学教学现状、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据其学科特点,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建立适用于中医外科学的先进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临床课,对于学生将来从事中医外科的临床实践和动手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新型教学手段,根据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点,合理地组织多媒体教学;如何配合和利用临床见习和实习,增加技能训练,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能力培养、教学与临床结合等4个突破,进行了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托网络系统的互动式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初步效果。方法2006级七年制医学专业35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中医外科学的课堂授课、2007级七年制医学专业24名学生在中医外科学课程尝试了互动式教学法,对这2班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实行互动式教学的班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2种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大多数学生认为依托网络系统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结论依托网络系统的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可作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学实验课作为医学专业的桥梁课是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外科手术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术及识别正确使用常用手术器械和无菌观念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的外科学  相似文献   

13.
实践环节是药用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学生识药技能培养的关键。药用植物学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及野外实习两部分。本文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实验课增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野外实习部分划分为"校园实践-集中实习-独立作业"的"任务驱动的三步走"新型野外实践模式,通过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高了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药用植物辨识能力、野外作业能力及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方剂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许多中医院校逐步开设了方剂实验课。方剂实验课的开设,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方剂实验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掌握实验技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既有中医传统文化底蕴,又具创新能力的中医科研人才,是方剂实验课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方剂实验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收获:1方剂实验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方剂实验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课中,教师应该在关键处加以指导和启发,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变被动为主动,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实验资料,对实验进行科学、详细地讨论和分析,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无论实验成功与否,都要认真总结,重在实验过程,即便失败,也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规范的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方剂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  相似文献   

15.
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起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河南中医学院近几年对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提高了实验用房、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验课的开出率及所开实验的层次,对加强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必要的手段,也是学生今后走向科研的小练笔。因此,通过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使学生养成用心实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具有能动手、会动手的实验能力,是实验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外科教学是医学生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有机结合的桥梁,临床能力培养是外科学教学实行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目的之一,本文对外科临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药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药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改革,其重点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使我们的教学内容符合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中药与微生物的关系等等;在教学体系上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编排次序,先介绍微生物学总论,在各论中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来讲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实验课教学中增加综合应用性实验内容.改革的目的是对学生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课特点,湖南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平台优势,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环境,利用其可视化、网络化、交互化的特点,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实验条件对于实验实施的限制,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寄生虫学是医学基础教育形态学科之一,它的教学有实践性和直观性的特点.长期以来,中医药院校寄生虫学课时数少,加之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增加,典型的寄生虫实验材料来源越来越困难,因而要完成教学任务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该门课程的教学沿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实验课观察标本来领会所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