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荫宇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0,4(3):163-166
全髋置换术有多种术式 ,本文介绍的术式是经过多年来许多临床医师不断改进最后认定的最佳术式 ,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最通用的经典术式。其它术式如Smith -Petersen前外切口进路术式组织损伤太大 ,Charnley的外侧切口进路术式将大转子截骨后进入髋关节 ,术后再将大转子截骨复位并用钢丝或螺钉固定 ,常造成截骨面分离或不愈合 ,这些术式都因种种缺陷现已基本被淘汰。本文介绍的术式 ,其最大优点是 :损伤小 ,操作方便 ,安装假体容易掌握正确的位置 ,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和降低了手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骨性强直或融合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性强直或融合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 10例髋关节骨性强直或融合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 6~ 30个月 (平均 18个月 ) ,10例 12个髋关节活动度术前为 0° ,术后总的活动度平均 16 3° ,屈髋平均 89°;Har ris评分术前平均 15 6分 ,术后平均 89分。术后髋痛消失 ,膝痛、下腰痛明显改善 ,步态基本恢复正常 ,8例重返工作岗位。结论 髋关节骨性强直或融合后如果发生严重的下腰痛、对侧髋关节、同侧膝关节疼痛或髋关节融合在非功能位上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条件好 ,外展肌基本正常 ,应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4.
股髋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最早由瑞士医师Reinhold Ganz提出,它是由于解剖形态学异常,股骨近端和髋臼在关节终末运动期时发生的骨性撞击或非正常的反复摩擦,从而导致盂唇及临近软骨的损伤,最终演变为退行性骨关节炎.而撞击同样也存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rnent,THR)后.假体的设计、位置、生物力学因素和个体差异都会引起撞击.撞击同样也是引起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厚固,它可以导致关节不稳定,加速磨损,以及疼痛,并在一些翻修的病例中可以发现撞击引起脱位、加速磨损相关的证据[1-2],故研究THR术后撞击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早期国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国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04年3月,46例49髋不同病因的髋关节病变行国产生物型THA.通过临床效果及影像学分析治疗效果.[结果]46例平均随访时间8.5年(5~11.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38分(35~5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2分(70~90分).影像学检查发现假体松动9髋,其中单纯髋臼松动3髋,股骨假体松动4髋,髋臼及股骨假体均松动2髋;脱位3例5次,1例为术毕回房搬动时发生,另外2例各2次为院外不当活动所致,均闭合复位成功.出现异位骨化1例,Brooker分级1级;1例出现髋部疼痛、跛行,X线片显示假体无明显松动,但骨质疏松明显,经抗骨质疏松治疗后症状缓解.无感染病例.优良率为73.9%.[结论]早期国产髋关节假体解决了患者的髋关节病痛,价格较低,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早期国产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在设计、工艺及配套器械方面有待改进,降低松动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等长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如何准确达到下肢等长。方法:1996年5月-2001年7月有88例(92侧)髋关节置换术,男52例。女36例。年龄40-96岁。平均62.5岁。其中有76例下肢术前不等长。下肢长短状态分为可变下肢长度与不可变下肢长度。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片模板测试及下肢长度测量。不可变下肢长度(即患肢长短固定。不发生变化)术中采用克氏针标记骨盆。股骨之间距离,置入假体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长度;可变下肢长度(即术前患肢长短随时可发生变化)靠“三要素”来衡量,结果:术前患肢缩短1-4cm的76例患者中,术后仅有6例患肢延长0.5-2cm。2例患肢缩短1cm和2cm;术前12例下肢等长患者中有2例患肢延长1.5cm和2cm。结论:术前模板测试及下肢长短准确测量,术中通过克氏针标记骨盆与股骨技术及“三要素”衡量。能准确达到下肢等长。可以预防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7.
80 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1997年3月至2002年12月期间连续全髋关节置换术80例(92髋)患者,平均随访54个月(14~84个月),分析其中期疗效。结果 翻修率为5.4%(5/92),Harris髋评分为优良以上84.8%(78/92),中等8.7%(8/92),差6.5%(6/92)。结论 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假体生物工程的发展,提高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关节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骨性强直的髋关节转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效果。方法自1987年8月~1998年2月,36例(38髋)行转换THA,平均术前融合时间20年1个月;平均随访8年11个月。结果Harris评分由(68·7±7·2)分提高到(87±6·1)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增加180·7°±14·5°。关节疼痛缓解率为93·3%;平均肢体短缩由4·1cm降到1·6cm;人工关节存活率为86·8%。X线片示髋臼骨溶解6例,髋臼杯松动2例,股骨骨溶解4例,股骨柄松动1例。结论骨性强直的髋关节转换THA,可以缓解周围关节疼痛、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改善双下肢不等长和矫正髋关节畸形,提高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与臀中肌力量的恢复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以提高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6—2010-06诊治由于THA术后假体松动而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31例,探讨THA术后假体松动的诊断、原因和翻修注意事项。结果假体取出后31例中27例关节内出现灰黑色颗粒样物质,27例髋臼假体与31例股骨假体中骨水泥或假体与骨质间形成界膜。31例经全髋关节翻修术后30例疼痛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翻修术后1周出现脱位,经制动6周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报道6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异位骨化,发病率24.5%,其中Brooker分级,Ⅰ级21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11例。THA后异位骨化与全身(性别,髋关节疾病及术后解热镇痛药)和局部(骸关节手术史,大转子截骨,手术入路,麻醉方法及软组织创伤)因素密切相关。作者认为对于男性,增生性骨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高危患者,THA应避免局麻和大转子截骨,术后采用解热镇痛药和放疗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松动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分析各种机制在假体松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1年 8月~ 2 0 0 1年十一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年龄范围 :35~ 78岁 ,平均年龄 6 1.5岁。平均随访时间 6 .9年。其中 4 3髋出现假体松动 ,1髋假体松动由感染引起 ,余下 4 2髋为无菌型松动 ,并伴不同程度骨溶解。将假体周围骨溶解根据形态分为衬性骨溶解和扩张性骨溶解。按 Delee & Charnley髋臼分区和 Gruen近端股骨分区标准进行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率的影像分析。结果 :髋臼侧扩张性骨溶解 区的发生率最高 ,为 6 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扩张性骨溶解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非骨水泥固定组各区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 6 8%、7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溶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衬性骨溶解髋臼侧发生率 区最高 ,股骨柄侧衬性骨溶解发生率由高至低为 区、 区、 区、 区 ,两种固定形式假体周围衬性骨溶解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磨屑诱导的炎症性骨溶解在假体松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股骨侧骨溶解的发生以应力遮挡和假体早期微动等机械力学因素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后髋关节脱位是比较常见的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Coventry和Eftekhar等[1,2]统计,发生率为3%。我院1990~1998年9年间共行THR手术213例,手术后人工关节脱位9例,发生率为4.2%。人工髋关节脱位一旦发生,必须早期处理。否则,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甚至造成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9例髋关节脱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探讨防治人工髋关节脱位的方法。一、临床资料THR术后脱位共9例,从发生脱位到… 相似文献
13.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中心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术中髋臼杯假体放置的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8例(44髋)于1989年9月至2003年4月接受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男14例,女24例,平均年龄51.2岁(29~80岁),平均随访36.4个月(8~168个月)。按Crowe方法进行分类:Ⅰ型12髋,Ⅱ型24髋,Ⅲ型7髋,Ⅳ型1髋。测量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并与术后测量结果比较。结果 髋臼杯假体中心化放置者24髋,未加深髋臼者20髋。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90.2分、86.3分。结论 对于多数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在行THA时,术中加深髋臼而将髋旋转中心内移和下移,可使髋臼杯假体置于中心化位置得到牢固固定及满意的骨覆盖,术后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失血多,且多为高龄病人,周身合并症多,该项手术的安全性之一在于恰当选择麻醉方式,我们选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经39例临床观察,认为效果满意,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2 0世纪60年代Charn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无数的患者因此受益,但它的并发症却给这项良好的治疗技术的愈后带来不良的影响。据Charlotte〔1〕等人报道,全髋置换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脱臼( 3 9% )、肺栓塞( 0 9% )和深部感染( 0 2 % ) ,而接受全髋关节再置换的患者,其并发症除了肺栓塞比首次置换的患者略低( 0 8%对0 9% )外,脱臼( 14 4%对3 9% )和深部感染( 1 1%对0 2 % )都要高于首次置换的患者。1 脱 臼很多学者〔2、3〕研究发现,大约1/4~1/2的脱臼发生在术后前1个月内,而翻修术后脱臼发生的机率更高( 3 9%升至2 1% ) ,… 相似文献
16.
双侧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八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双髋关节均患某种疾病,并影响行走和日常生活与工作时,双侧一期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自1996年1月~2004年6月,双侧同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例进行了随访(时间1年以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56~78岁,平均62.8岁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先龙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8,2(3):1-3
近年来,人工髋关节外科的发展迅速,模型设计、假体材料、生物力学、部件可调换性、手术器械、手术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手术效果和假体存活率令人鼓舞,其中主要的进步之一就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开展。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包含软组织的微创和骨的微创,而后者就是指髋关节的表面置换。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研究进展李金松王明喜邵光湘全髋关节置换术(简称THA)后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JointInfections,简称PJI)的发病率已由70年代的9%下降至0.27%〔1〕。这主要应归功于围手术... 相似文献
19.
仰卧位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的体位对手术操作、疗效及病人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共107例(119髋),男性46例,女性61例.年龄24~90岁,平均67.08岁.其中初次髋关节置换术97例,翻修术10例.本组全部采用连硬或全麻后仰卧位,患髋部垫高30°,取Hardinge入路,术中离断臀中肌前、中1/3,切除前关节囊,暴露股骨头颈,截断之.处理髋臼及股骨侧,安装螺旋臼、Zweymuller非骨水泥假体柄.手术时间40~130min,平均66min,术中出血100~800ml,平均300ml.结果术后无感染、脱位等早期并发症,无神经损伤,术后第2d拔除引流管后即可扶拐下床活动,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2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9分.95%的病人在术后3个月后恢复正常生活能力,肌力恢复良好.结论该手术体位对安装髋臼假体较好,易于掌握前倾角、俯倾角等.提高髋臼假体安装的准确度.对老年病人,更符合生理要求,心肺功能干扰小;术中可直接测量肢体长短,减少误差;避免术中污染.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病 史对患者的病史应作较详细地追问、分析 ,可能会提示诊断。例如 ,有肿瘤或夜间疼痛病史能提示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因而将之考虑为疼痛的潜在病因 ,新近的细菌性感染或能导致菌血症的操作提示我们 ,患者的髋关节疼痛可能与假体感染有关。腰背部疼痛病史可提示脊柱可能是髋关节疼痛的病因[1] 。代谢性骨问题或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能使医生警惕患者发生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外周循环疾病有时也会表现在髋部或大腿区的不适。另外通过患者的主诉 ,可提示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程度、部位、发作时间等各种特点 ,使下一步的检查具有了针对性。2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