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65岁)AM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101)和替格瑞洛组(n=99),分别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或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次日起改为维持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或替格瑞洛180 mg/d,用药前及用药后1、6和12个月分别检测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出血事件。结果:共有196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治疗前PRI无统计学差异;PCI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PRI均较治疗前分别下降(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在6个月和12个月时PRI降低更加明显(P0.01);随访1年时,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9.2%对12.9%,P=0.01);两组TIMI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别(氯吡格雷组9.6%对替格瑞洛组10.3%,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可进一步降低MACE事件,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在老年低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65岁低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单抗组: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双抗组: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1次/d,观察6月后2组心绞痛缓解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内脏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双抗组患者6月后心绞痛缓解率为85.0%,单抗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双抗组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单抗组的20.0%(P=0.029),双抗组和单抗组内脏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3%、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老年低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与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差异。方法59例TIA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口服水蛭素0.32g/次,3次/d,阿司匹林100mg/d;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75mg/d,观察治疗后90d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不同时期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病例数、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治疗费用。结果两组在降低90d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组的治疗费用为单用氯吡格雷的42%。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降低TIA患者90d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疗效与单用氯吡格雷相似,而治疗费用显著低于氯吡格雷,但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UAP患者92例被随机均分为氯吡格雷大剂量联合组(150mg/d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剂量联合组(75mg/d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及以血小板最大聚集率(LTA-PA_(max))、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振幅(MA_(ADP))等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GMP-140水平、LTA-PA_(max)和MA_(ADP)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氯吡格雷大剂量组严重出血发生率高于常规剂量组(6.52%比2.17%),差异不显著(P=0.609)。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增加剂量并未增加疗效,且可能增加严重出血,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事件高危患者中,尚未对氯吡格雷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行过研究。美国克利夫兰医疗中心Bhatt等对15603例有明显临床心血管病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接受氯吡格雷(75mg/d) 小剂量阿司匹林(75~162mg/d)或安慰剂 小剂量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林联合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7例符合特定条件的PCI术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3)为华法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三联抗栓6个月,之后改为华法林+氯吡格雷(75 mg/d)或阿司匹林(100 mg/d)抗栓至12个月,试验组(n=104)为华法林+替格瑞洛(90 mg/d,2次/d)双联抗栓6个月,之后改为华法林+替格瑞洛(60 mg,2次/d)抗栓至12个月,两组均给予其他规范药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内出现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MACE事件、出血事件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PCI术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12个月华法林联合替格瑞落和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抗栓效果相似,且出血风险未增加,提示本研究中华法林联合替格瑞洛双联抗栓策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5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组(联合组)35例,阿司匹林组予以阿司匹林100mg/d,至出院维持,随访6个月,联合组氯吡格雷300mg顿服,第2天予以联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1次/d,7d后改氯吡格雷75mg/d维持,随访6个月。结果联合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发生脑梗死1例,阿司匹林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言语含糊2例,单肢无力3例,偏瘫2例,肢体麻木2例。联合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97.1%vs 74.3%),复发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11.4%vs 48.6%,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卒中的复发常造成患者的残疾。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Sacco等对两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双嘧达莫(ASA-ERDP)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在这项为2×2析因设计的双因素的双盲试验中,将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25mg/次联合缓释双嘧达莫200mg/次,2次/d;另一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5mg/d。主要评价指标为首次卒中复发,次要评价指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或血管事件引发的死亡。先进行非劣性的序贯统计检验(临界值为1.075),随后进行优越性检验。他们对20332例患者进行了平均2.5年的随访:ASA-ERDP治疗组的916例(9.0%)与氯吡格雷治疗组的898例(8.8%)出现卒中复发(OR:1.01;95%CI:0.92~1.11);每组各有1333例(13.1%)发生次要评价指标的事件(ASA-ERDP的OR:0.99;95%CI:0.92~1.07)。发生主要出血事件(OR:1.15;95%CI:1.00~1.32),其中包括颅内出血(OR:1.42;95%CI:1.11~1.83)的患者,ASA-ERDP治疗组为419例(4.1%),氯吡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联用不同种类的他汀类药物时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别,揭示其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是否存在影响,明确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30例,入院后3d内口服阿司匹林300mg/d,后改为100mg/d至两周;联合用药组40例,阿司匹林服用如前,同时加用氯吡格雷75mg/d。于两周时采静脉血,应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又将联合用药组随机分为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代谢的他汀组(A组,服阿托伐他汀10mg~40mg或辛伐他汀40mg或洛伐他汀40mg)和非CYP3A4代谢的他汀组(B组,服氟伐他汀80mg或普伐他汀20mg)各20例,两周时采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如前(仅观察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联合用药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两种不同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其中以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下降更显著,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抵抗(AR)与阿司匹林半抵抗(ASR)总发生率较单用阿司匹林组明显为低(P<0.05);CYP3A4代谢的他汀与非CYP3A4代谢的他汀组相比较,在与氯吡格雷联用时,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氯吡格雷可明显减少阿司匹林抵抗,从而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情况,并根据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是否存在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来个体化调整氯吡格雷的使用剂量,以评价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用药在PCI术患者中使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个体化用药组(88例)和常规用药组(94例),两组术前3天起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或术前顿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两组均予氯吡格雷75 mg/d。常规用药组使用氯吡格雷75 mg/d维持至术后一年。而个体化用药组则可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是否存在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来调整氯吡格雷的用量。结果个体化用药组的出血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用药组(2/88比12/94,P〈0.01)。两组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比3/38,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在PCI患者中使用是有效并且安全的,而个体化调整氯吡格雷剂量能更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西洛他唑、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三联抗血小板药物在老年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植入多枚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人选128例冠状动脉B2/C型病变、采用多DES植入的老年(65-75岁)患者。所有入选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化治疗组(对照组,n=67)和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试验组,n=61)。3个月后所有患者接受标准化治疗直至术后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支架植入特征,平均随访(20.4±5.1)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支架内血栓和出血事件。结果试验组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56%vs11.94%,P=0.043;6.56%vs13.43%,P=0.042)。两组全因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vs2.99%,P=0.615)。试验组主要终点事件绝对风险较对照组降低8.07%(P=0.043)。试验组近期、远期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2.99%,P=0.050;1.64%vs4.48%,P=0.048):两组间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复杂冠状动脉介入老年患者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7例STEMI符合溶栓治疗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和氯吡格雷组(47例),两组溶栓前均给予阿司匹林0.3g口服,氯吡格雷组于入院后即刻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日改为75mg,1次/d,口服。观察两组治疗的血管再通率,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AMI、恶性心律失常、肺水肿等)的发生率。结果:较之对照组,氯吡格雷组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60.3%:74.5%,P〈0.05),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30d死亡及再发心肌梗塞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肺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强化抗栓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高龄(≥75岁)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 μg·kg1·min-1,30 min后以0.1 μg ·kg-1·min-1维持,持续48~72 h).观察两组患者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7d心绞痛控制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30 d的MACE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3.64%,两组患者30 d 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7d心绞痛控制率分别为93.33%和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观察组发生1例血小板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30 d的MACE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396例UAP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成联合用药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差异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联合用药组:(4.1±1.2)次/d比(1.8±0.6)次/d,阿司匹林组:(4.0±1.4)次/d比(2.5±3.1)次/d,P<0.05或<0.01]和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组:(23.2±4.7)min比(3.3±2.6)min,阿司匹林组:(24.9±2.4)min比(7.3±1.6)min]均明显降低,P均<0.01;但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阿司匹林组降低更为明显(t=5.36、6.03,P均<0.05);同时联合用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48%)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85.35%),χ2=22.98,P=0.002。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红宇 《山东医药》2013,53(35):46-48
目的 探讨PCI术后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Lp-PLA2)的影响.方法 将162例行PCI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所有患者PCI术前均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治疗,术后观察组口服氯吡格雷150mg/d,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d,30 d后两组患者均以75 mg/d维持治疗.术前及术后30 d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浆hs-CRP和Lp-PLA2.随访1 a,观察两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对照组为9.9%,两组比较,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观察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9%,对照组为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0 d时血浆hs-CRP和Lp-PLA2均降低(P<0.05或<0.01),且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 PCI术后双剂量氯吡格雷可以更明显减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情况,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抽取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阿司匹林组)50例和观察组(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50例。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显著。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体征,可以降低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而不增加严重出血,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方法:将接受PCI的416例ACS患者分为非高龄组(A组,年龄0.05)。2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2%和4.0%(P>0.05),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阿司匹林长期维持治疗、氯吡格雷维持治疗时间超过12个月、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ACS患者PCI后长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0.048、5.396、0.181,均P0.05)。结论:75岁以上的高龄ACS患者PCI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发生率与75岁以下人群相比并未明显增加,但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仍需注意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体内代谢产物血药浓度与个体反应性差异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将二磷酸腺苷(ADP)途径抑制率80%为氯吡格雷反应优良组(n=105例),80%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组(n=95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法(HTLC-MS/MS)测定患者氯吡格雷、2-氧-氯吡格雷及羧酸代谢物的浓度。随访患者PCI术后1年时的心脏事件。结果低反应组氯吡格雷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反应优良组,羧酸代谢物相对浓度方面略高于反应优良组(P均0.05);两组在2-氧-氯吡格雷血药相对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反应组再发心绞痛及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反应优良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代谢物血药浓度水平影响个体氯吡格雷反应性,氯吡格雷反应不良的发生增加了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方案及华法林治疗后大出血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134例,记录基线特征、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门诊或电话随访血栓栓塞、出血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34例患者年龄(73.8±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