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剂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炎琥宁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09年深圳市各单位上报的139例与炎琥宁注射剂有关的ADR/ADE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39例ADR/ADE涉及到6个厂家生产的产品,ADR/ADE在0—9岁人群构成比为57.14%且呈现性别差异;ADR/ADE可累及人体多个器官系统,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其次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ADR/ADE多发生在30min以内,绝大多数ADR/ADE经治疗后转归良好。低龄人群,特别是0—9岁婴幼儿、儿童给药剂量、浓度严重偏高。结论:炎琥宁注射剂可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ADE发生,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炎琥宁注射剂用药监护,以减少ADR/ADE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15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2~2015年发生的152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相关信息,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就ADR/ADE的发生机制进行讨论。 结果: 152例发生ADR/ADE的患者,男性74例(48.7%),女性78例(51.3%)。婴幼儿及少儿患者(≤14岁)占20.4%,中老年患者(≥45岁)占64.5%。引发ADR/ADE例数最多的药品为热毒宁注射液(19例)和注射用血栓通(19例)。中药注射剂引发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5.7%)。结论:临床医生应辨证施治,加强对重点人群(未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应熟悉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发生规律,掌握其处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某院9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50~59岁和60岁以上人群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比例最高(分别为27.84%、47.42%),主要表现形式为皮肤反应和全身反应(占31.96%和25.77%).结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有药物因素、个体因素、用药不合理等原因,需要正确认识、严格把握适应症、合理配伍、正确配制使用,滴注过程中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4.
106例灯盏花类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花类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方法检索文献和不良反应数据库,对涉及使用灯盏花类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灯盏花类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样反应,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生产企业应尽快深入开展灯盏花类注射剂的质量研究;临床应合理使用灯盏花类注射剂,并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5.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楠 《中国药物警戒》2008,5(6):365-36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上报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事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药物热为主,共36例次,占52.9%涉及13个注射剂品种,其中痰热清、双黄连、喜炎平3种注射剂共诱发27例不良反应/事件,占52.9%。结论应提倡中药口吸取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山东省淄博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0~9岁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33例,比例最高;患者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01—01~2013—08—31收集的407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结果407例报告中。女性患者较多(60.69%);年龄介于18~59a的有306例(75.18%);93.37%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2例次,26.38%)、胃肠系统损害(139例次,20.14%)和全身性损害(116例次,16.81%)为主。结论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加替沙星的禁忌症,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E)的特点和规律,确保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ADR/E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例ADR/E报告中,60岁以上者占60.00%,男女比例持平;以静脉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E最为多见;ADR发生部位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导致出现ADR/E的原因主要与中药注射剂本身特点有关,亦与临床不合理使用有关。结论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E的监测和相关研究,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质量再评价。  相似文献   

9.
唐春燕  曾立威  林昊  覃正碧 《中国药房》2010,(16):1501-1504
目的:了解广西2009年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发生的情况,为其临床应用和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ADR监测中心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818例双黄连注射剂ADR/ADE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818例ADR患者中男性(437例)多于女性(381例),男女比例为1.15∶1;0~9岁的患者发生几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占43.77%;88.39%的ADR患者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27.25%的病例使用联合用药治疗;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轻重程度不一,大多预后良好;大部分ADR发生时间较短;病例来源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有777例,占94.99%。结论:临床应重视双黄连注射液的用药监管,加强ADR监测,注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21例香菇多糖注射剂ADR/ADE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ADE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21例ADR/ADE病例中男性16例(76.19%),女性5例(23.81%),〉50a年龄组患者ADR/ADE构成比最多,占90.48%,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ADE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骨骼肌肉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ADR/ADE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631例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2009年我中心收集的631例血塞通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患者259例,占41.05%;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患者233例,占36.93%;超剂量用药186例,占29.48%;联合用药125例,占19.81%;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应加强对血塞通注射液的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78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归纳整理,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分布状况及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实行监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上报的178例中药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178例中药ADR报告中,女性居多(66.29%),涉及药品105种。178例中,141例(79.21%)发生在开始用药1小时以后;12例(6.74%)发生在开始用药后10分钟内。100例(56.18%)首次用药出现过敏。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以发生频率排序,前3位均为中药注射剂;中成药的新的ADR共99例(55.62%)。 结论 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控力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301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清开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2008年收到的301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合理用药,注意用药全程的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E)发生的发生类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等期刊数据库(1978年1月~2012年3月),以"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治疗"、"病例报道"等为检索词,检索文献全文136篇,纳入分析的文献36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药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系统-器官,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男女比例各占53.23%、41.94%,19~60岁占比为43.48%,不良反应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占45.05%,1小时内占51.37%,联合用药时占70.36%,结论莲必治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兼具迟发型,多发于青壮年,并且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2440例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刺五加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心2440例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血管损害,有3例过敏性休克致死的报道。结论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应引起药品监管部门、生产厂家和临床医师的重视,通过药品监管部门不断提高药品标准、生产企业及时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和,临床医师的合理使用,以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15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生产厂家修改药品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8月收到的15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筑,但没有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损害的报道。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应引起药品监管部门、生产厂家和临床医生的重视,通过药品监管部门不断提高药品上市标准、生产企业及时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和临床医生的合理使用,达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371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探讨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1例不良反应/事件涉及药物56种,抗生素引发者最常见(185例,49.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8例,23.7%);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最短时间为5分钟,而10—30分钟有160例(43.1%)发生不适症状,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阶段;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门诊输液应建立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11年收集到的40例由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集中分布在14岁以下和45岁以上,二者合计95%;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急性过敏样反应的症状;在30min内发生ADR的占总例数的92.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其引起的急性过敏样反应应高度重视,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9.
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丹参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及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类型及其发生率,探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22份使用丹参注射液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参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6.67%;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占20.00%;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损害分别占13.33;泌尿系统损害占6.67%。结论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师在使用该药时要结合中医理论辨证施治,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2004至2009年中日友好医院上报的212例氟喹诺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事件以静脉剂型为主(85.38%)、女性患者比例高(72.64%),首次用药后出现症状的比例高(90.09%),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停药后1天内康复或明显好转。结论应重视氟喹诺酮药物首次用药后的监护,以及新的、罕见不良反应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