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型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评估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疾病传播风险。方法2008-2010年,在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途经的江苏省盱眙县、洪泽县、金湖县和高邮县,山东省微山县,湖北省潜江市和宜昌市夷陵区,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重庆市万州区和开县,以及长江下游河口段的张家港市等5省(市)11个县(市、区),选择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开展传播风险相关因素监测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固定监测点和3个流动监测点。2008年随机抽取当地6~65岁常住居民,2008-2010年每年对监测县(市、区)内的当地暂住流动人口,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筛查,血检阳性者用改良加藤法或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2008-2010年每年对居巢、潜江、高邮和万州等4个县(市、区)的家畜开展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此外,对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孳生分布调查和水体漂浮物的监测,并在江苏省盱眙县、洪泽县、金湖县和高邮县的通江河道采用稻草帘诱螺法开展钉螺扩散调查。结果监测点共8 256名当地居民接受了血清学检查,抗体阳性率为0.7%(60/8 256),60例抗体阳性者中55例接受了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2008-2010年流动人口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53/2 611)、1.4%(56/3 944)和1.7%(74/4 581),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P>0.05);在抗体阳性者中,居巢区连续3年均查获了粪检阳性者,共22例,另于2010年在金湖县检获1例粪检阳性。除在金湖和高邮的可疑环境检获钉螺外,其他监测点均未查获钉螺,检获的钉螺中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水体漂浮物和稻草帘诱螺监测,检获大量水生贝类和螺,但未检获钉螺。结论尚未发现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相关工程引起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传播的情况,但存在相关风险,有必要建立长期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不同类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因素监测的重点可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楚雄市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楚雄市军屯村者纳屯和李家村腰站2个自然村作为风险评估村,通过查阅、审核和收集2015–2017年2个村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结合钉螺、野粪与人群病情等现场调查结果,分析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楚雄市者纳屯和腰站2个村共有钉螺分布面积1.49 hm2,钉螺平均密度0.54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为5.4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3.36%,未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感染者。共捡获并检测各类野粪58份,未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2个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级均为Ⅲ级。结论 虽然楚雄市已处于血吸虫病低传播风险状态,但钉螺分布密度仍较高,且存在传染源输入等风险。今后仍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加大灭螺工作力度,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楚雄市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楚雄市军屯村者纳屯和李家村腰站2个自然村作为风险评估村,通过查阅、审核和收集2015–2017年2个村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结合钉螺、野粪与人群病情等现场调查结果,分析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楚雄市者纳屯和腰站2个村共有钉螺分布面积1.49 hm2,钉螺平均密度0.54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为5.4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3.36%,未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感染者。共捡获并检测各类野粪58份,未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2个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级均为Ⅲ级。结论 虽然楚雄市已处于血吸虫病低传播风险状态,但钉螺分布密度仍较高,且存在传染源输入等风险。今后仍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加大灭螺工作力度,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云南省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提供防治策略依据。 方 法 2015 ~ 2018 年在全省范围内每年选择 1 个疫区县(市)的 2 ~ 3 个疫区村作为被评估村,通过查阅和收集 疫区村被评估当年的前 3 年血吸虫病常规疫情监测资料,现场开展螺情、人群病情和野粪调查等风险监测, 综合评估血吸虫病传播扩散风险。 结果 被评估村常规疫情监测累计查出有螺面积 321 70 hm2 ,1 个村于 2013 年曾发现阳性钉螺;人群血检阳性率 7 95% ,粪检阳性率 0 10% ;未查到病畜。 风险监测累计查出有 螺面积 17 99 hm2 ,有螺框出现率 12 00% ,活螺平均密度 0 830 2 只 /框,未发现阳性钉螺;检测野粪 437 份, 全部为阴性;人群血检阳性率 8 18% ,未发现病原学阳性。 疫情传播扩散风险综合评估,祥云县为高风险, 弥渡县、鹤庆县和楚雄市为中等风险;敏感指标风险等级,Ⅱ级 4 个村,Ⅲ级 6 个村。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 传播扩散风险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武汉市洪涝灾害后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方法 2017年4-10月在武汉市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法(PPS法)选择抽样村,现场进行螺情、人畜活动情况、水体血吸虫感染性、江滩保虫宿主和野粪污染情况调查,评定I~III级风险村。划分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区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武汉市90个抽样村共调查170个螺点,捕获钉螺9 811只,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钉螺;洪涝灾害后钉螺存活率([χ2] = 102.517,P < 0.01)和活螺密度(t = 4.724,P < 0.01)均下降;共收集野粪289份,检测后未查出血吸虫卵;11个哨鼠监测点共投放哨鼠221只,饲养后存活219只,存活率99.10%,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3个野鼠捕获点共投放捕鼠夹1 720只,共捕获黑线姬鼠66只,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根据风险评估标准各抽样村均属于Ⅲ级风险。共划分5块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干预后,未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结论 洪涝灾害后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水平较低,但潜在传播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2020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对下游沿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影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镇江市丹徒区沿江4个乡镇的8个重点环境作为评估区域,于2021年对螺情、人畜病情、环境野粪、放牧及野鼠感染等开展调查,综合分析评估洪灾后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程度。结果 在8个环境中,共查出有螺面积60.60hm2,活螺密度在0.51~2.07只/0.1m2之间,无感染性钉螺;共发现野粪155份,未查到阳性野粪;共捕获野鼠8只,无阳性。4个村居民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3.71%,船民阳性率23.68%,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共检查家畜177头(只),无阳性家畜。8个环境中,属中等传播风险的为5个,低传播风险的为3个。结论 2020年长江流域洪灾后,长江下游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有所上升,建议加强江滩环境的螺情监测与控制,并加强江滩禁牧及人群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7.
2008年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疫情监测预警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巢湖地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提供预警信息。方法在巢湖东南侧的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分布情况调查;在通江河道开展钉螺扩散情况调查;采用螺笼放养法,对钉螺在巢湖孳生繁殖的可能性进行观察。结果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当地居民301人,未发现血吸虫抗体阳性者;检测渔船民等流动人口321人,阳性12人,阳性率3.74%。12例IHA阳性者Kato-Katz法粪检阳性8例。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分别检测当地及从疫区购进的家畜31头和32头,均未发现阳性家畜。危险地带调查面积32.6万m2,可疑环境调查面积13.94万m2,均未发现钉螺;钉螺扩散情况调查未发现漂浮物携带钉螺,但发现有其他螺类附着在漂浮物上从流行区向巢湖扩散。螺笼放养试验表明,钉螺不但可以在巢湖生存,而且可以产卵繁殖。结论巢湖地区已发现输入性传染源;外源性钉螺向巢湖扩散输入的可能性较大。加强对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与管理,防止钉螺向巢湖扩散,是今后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析安徽马鞍山市辖区近年来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评估到2015年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风险。方法 009~2013年期间,通过免疫学和病原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人畜病情监测;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开展螺情监测;同时,通过人畜化疗和钉螺控制措施开展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结果2009~2013年,人群治疗及扩大化疗2 060人次,采用IHA法共筛查20 622人次,血检阳性率平均为3.75%,处于徘徊稳定状态;kato法粪检查病1 526人次,均未查出阳性。5年间家畜扩大化疗279头次,家畜查病231头次,均未查出阳性。2009~2013年,开展药物灭螺611.3 hm2,环境改造灭螺10.7 hm2,开展螺情监测3 152 hm2,均未查获感染性钉螺;活螺密度从2009年0.205只/0.11m2下降到2013年的0.007 5只/0.11m2,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有螺面积比2009年下降44.1%。结论2009年以来,马鞍山市辖区血吸虫病疫情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5年间均未查出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活螺密度和有螺面积逐年下降,距离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差距逐渐缩小。目前主要障碍仍然是辖区尚有较大面积的钉螺分布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了解影响荆州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的风险因素, 为快速处置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全市6个县 (市、 区) 各抽查1个村, 每村调查3个环境。以村为单位, 现场抽样调查钉螺和野粪分布情况, 并进行风险分级评估。结 结 果 果 现场抽查活螺平均密度为0.43只/0.1 m2 , 有螺框出现率为9.12%,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现场野粪均为牛粪, 环境点野 粪阳性率为37.50% (3/8), 牛粪阳性率为8.11% (3/37)。居民点附近野粪阳性率为0, 沟渠和堤坡野粪阳性率分别为12.50% 和8.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07, P>0.05)。结论 结论 牛仍是荆州市主要血吸虫病传染源, 是影响传播控制达标的主 要风险因素, 需加大对牛的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引江济淮”工程运行前巢湖地区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4年5-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安徽省合肥市居巢区部分学生、渔民、船民和村民进行血防知识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差异,不同职业人群接触江、河、湖水情况,以及血防知识教育途径和人粪处理情况。 结果 共发放问卷1 140份,回收1 096份,其中有效问卷1 032份,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1.72%~71.71%,其中“是否听说过血吸虫病”知晓率最高,“是否知道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环节”知晓率最低。生产性接触江、河、湖水的主要方式是捕鱼捉虾(39.05%),生活性接触江、河、湖水的主要方式是下河游泳或玩水(63.18%)。血防知识平均受教率为41.47%,其中血防人员下乡宣传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49.53%)。在接受调查的渔、船民中,船上粪便直接排入水中占91.14%。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运行前有必要在巢湖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以增强人群预防血吸虫感染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巢湖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动态变化,为该地区可能发生的突发疫情提供预警信息。方法 2008-2010年在巢湖东南沿岸的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采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及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分布情况调查;在通江河道调查钉螺扩散情况;采用螺笼放养法,对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可能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2008年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当地居民301人,未发现阳性者;2008-2010年分别检测渔、船民等流动人口321、362人和306人,阳性率分别为3.74%、4.97%和2.94%;对血检阳性者进行粪检,阳性率分别为66.67%、50%和55.56%。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分别检测当地及从疫区购进的家畜91头和92头,均未发现阳性。在危险地带共调查97.8hm^2,可疑环境调查193.62hm^2,均未发现钉螺;钉螺扩散调查表明,钉螺可通过漂浮物携带方式向巢湖扩散;现场放养实验表明,钉螺不仅可在巢湖生存,而且可以产卵繁殖。结论巢湖地区已发现血吸虫病输入性传染源;外源性钉螺向巢湖扩散并在湖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需加强对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与管理,并阻止钉螺向巢湖扩散,以降低血吸虫病在该地区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Shaoji Z  Dandan L 《Acta tropica》2002,82(2):289-293
OBJECTIVE: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risk and suggest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strategy in low endemic of schistosomiasis in China. METHODS: referring the 'national criteria of control and elimin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and the 'national criteria of classification of endemic area for chemotherapy'; collecting the data of the re-infect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lake region and residual snails in mountain areas and evolution of endemic situation in 'snail ridden areas without schistosomiasis'; analyzing the potential risk in different types of low endemic area and suggesting the control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and historical experiment. RESULTS: the re-infection rate of schistosomiasis in residents is usually higher in high, medium and low endemic areas in the lake region, once chemotherapy is stopped, the infection rate may rise again to the initial level 2 years later and bovine chemotherapy and snail control in susceptible zone will be selected as the optimal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the endemic situation; the potential risk in mountain areas is the enlargement of snail habitats due to residual snail's reproduction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will be to 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and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snails; inputting the infective sources of schistosomiasis is the potential risk in 'snail ridden area without schistosomiasis' and the main control strategy should be put the regular monitoring on the infection sources from hyper-endemic areas and treat the infected domestic animals in tim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疫情动态。 方法 方法 2008-2012年在湖北省选择三峡库区和汉江流域血吸 虫病潜在流行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 Kato?Katz法或塑料杯顶管法调查当地居民、 流 动人口及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可疑环境开展钉螺调查, 并在三峡库区开展钉螺扩散调查。结果 结果 调查当地6~65岁 居民6 052人, IHA阳性72例, 阳性率为1.19%, 72例IHA阳性者Kato?Katz法检测均为阴性。检测流动人口5 004人, IHA 阳性68例, 阳性率为1.36%, 68例IHA阳性者Kato?Katz法检测均为阴性。钉螺调查287.07 hm2 , 未查获钉螺, 钉螺扩散及 可疑环境调查亦未发现钉螺。结论 结论 湖北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发现一定数量的IHA阳性者, 应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江西省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鄱阳湖区新建、南昌、都昌、星子、余干和鄱阳等6县2005—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国家级监测点资料及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分析疫情变化趋势及与传染源控制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05~2008年鄱阳湖区人畜感染率持续下降,但钉螺感染率呈升高趋势,且感染螺环境出现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感染螺环境出现率、钉螺感染率、感染螺面积均与当年及上一年的当地牛存栏数呈正相关关系,且后者相关系数高于前者;牛感染率与居民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较高。当地敞放的牛仍为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是造成钉螺感染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多维度指标对基于细胞自动机的日本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模型(SjCA)的模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用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流行率距离等指标对SjCA模型的模拟输出进行分析,判断其对模拟有效性评价的效果。结果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在对模型进行优化时,最佳参数组合不同。在SjCA模型中,群体流行率距离最大(99.97%)的参数组合,其个体准确率并非最大(79.70%)。结论多维度指标评价体系有利于深入分析以细胞自动机模型为代表的离散随机模型的模拟效果,有望应用于其他流行病动力学模型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洪山区达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市洪山区达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进行考核。2008-2010年全区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均〈1%,未发生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未查到感染性钉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防治档案资料。洪山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人群日本血吸虫病治疗后抗体滴度变化,为制订监测巩固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定群前瞻性研究法,以江陵县2014年检出的粪检阳性病人及血检阳性滴度1∶80以上(含1∶80)者为对象,先用吡喹酮2日疗法治疗,于治疗后半年、1年、2年分别采集血样、粪样,进行IHA抗体检测和集卵孵化法检测。结果 2014年粪检阳性病例251人,年龄以41岁以上为主,占93.23%(234/251);IHA法检测抗体高滴度病例581人,年龄以41岁以上为主,占89.16%(518/581)。粪检阳性人群治疗后半年、1年、2年粪检转阴率分别为99.60%(250/251)、100%(239/239)、100%(234/234),IHA法检测抗体转阴率分别是21.91%(55/251)、64.11%(156/239)和76.89%(193/234);IHA法检测抗体高滴度人群治疗后半年、1年、2年转阴率分别为38.04%(221/581)、64.11%(359/560)、77.86%(429/551);抗体转阴率进行[χ2]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7.538、183.412、25.469,P值均< 0.001)。分别对两组人群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抗体滴度的几何均值进行t检验,治疗前两组人群的抗体滴度几何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576,P < 0.01);治疗后半年、1年、2年两组人群抗体滴度的几何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046、1.165、-0.132,P均> 0.01)。结论 日本血吸虫病治疗后人群血清中抗体水平消退缓慢,尚需开发特异的诊断技术以满足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监测预警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建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以应对突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在湖北、江苏、安徽、山东、重庆等5省(市)10个县(市、区)选择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采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调查当地人群、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危险地带及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孳生分布调查,并在通江河道开展钉螺扩散调查。结果对9县(市、区)6~65岁当地居民5225人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58例,阳性率为1.11%;其中IHA方法检测4224人,阳性35例,阳性率为0.83%,ELISA检测1001人,阳性23例,阳性率为2.30%。对56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者的粪样进行Kato-Katz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渔船民及其他流动人口2204人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51例,阳性率为2.31%;其中IHA检测1603人,阳性26例,阳性率为1.62%,ELISA检测601人,阳性25例,阳性率为4.16%。对29例血检阳性者进行粪检,8例检测到血吸虫虫卵。潜在流行区开展钉螺调查面积48.31 hm2,未查获钉螺;钉螺扩散及可疑环境调查亦未发现有钉螺从流行区扩散至潜在...  相似文献   

19.
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其生态特征及与血吸虫的相容性在血吸虫病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该类研究对防控血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温度、湿度、植被、土壤等影响钉螺生存的生态因子和钉螺密度、钉螺异地生长繁殖,以及钉螺与血吸虫相容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