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旭  于芳  王莎莎  张娜莎 《齐鲁药事》2009,28(5):315-315
我科临床应用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奇敌)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遇2例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患者,男,25岁。因锁骨骨折半天人院。查体:BP125/70mmHg,神志清,皮肤黏膜无结节,无皮疹。  相似文献   

2.
输注门冬氨酸鸟氨酸致呕吐反应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雪青  王丽娟 《海峡药学》2011,23(4):216-217
对30例输液过程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采取减慢输液速度,应用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30例患者均能缓解。提示护士在输注药液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并控制输液速度,加强病情护理,注重护患沟通,能有效缓解门冬氨酸鸟氨酸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尚未有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报道,笔者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应用鲎试剂方法对该制剂进行了研究,为该品种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果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37℃条件下,6h内采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门冬氨酸与鸟氨酸的含量,同时观察配伍液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在实验温度条件下,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6h内。外观、pH值以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门冬氨政鸟氨酸与果糖注射液在6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按临床常用的浓度配伍,分别于0,1,3,6,12 h对配伍溶液的外观、pH、含量等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配伍后12 h内的外观、pH、含量等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临床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重型肝炎或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乳果糖口服液灌肠;对照组给予精氨酸注射液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灌肠,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指标及血氨水平,比较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BX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TBil及血氨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P<0.01),差异显著.结论 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口服液对改善肝功能、治疗肝性脑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婴的儿肝炎综合征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0.5 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0.3 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30 m L中,1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9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ALT、TBA、TBIL、DBIL和GGT水平,减轻炎症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注射用烟酸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治疗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例年龄>65岁的冠心病患者静滴注射用烟酸致药物性静脉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在输注注射用烟酸过程中出现药物性静脉炎后首先停药,并给予50%硫酸镁湿敷对症治疗,经过及时处理,2例患者均好转。结论 注射用烟酸可引起静脉炎,常表现为红肿型、栓塞型,可能与注射用烟酸中辅料成分甘露醇、pH值偏酸性及患者年龄偏大导致血管条件变差有关。临床应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积极应对,可采用停药并予硫酸镁外敷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生长抑素在临床应用广泛。恶心、呕吐、腹泻、口唇麻木、过敏、心律失常等为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本文报道2例生长抑素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为生长抑素致心肌缺血及严重血糖降低,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的不良反应。方法: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不良反应病例的举例,讨论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结果:分析了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和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结论:通过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不良反应病例的举例,讨论分析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供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3岁,18个月前因厌食、乏力加重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化验:HbsAg阳性、HbcAb阳性,肝功异常。肝脏MRI示:肝硬化、脾大。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予保肝、抗病毒治疗后好转出院。13个月前在本院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12.
某医院骨科对骨折患者应用注射用复方骨肽的过程中,骨Ⅰ科用药8例,未出现不良反应,骨Ⅱ科用药19例,出现6例不良反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此6例属集中趋势药品不良反应。6例患者既往均无药物过敏史,具体用药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炎琥宁是中药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临床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其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作用强,但随之有关其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也相继增加,现对4例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莹 《中国医药》2010,5(3):260-260
注射用甘露聚糖肽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又可帮助机体加强多发生免疫逃逸的自体肿瘤抗原的识别,能诱生各种抗肿瘤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有效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临床多用于恶性肿瘤放、化疗中改善免疫功能低下的辅助治疗。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其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也应引起关注,现报告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0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53例注射用炎琥宁ADR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炎琥宁所致53例ADR病例中男性29例(54.72%),女性23例(43.40%),<10a年龄组患者ADR发生率最多,占50.94%,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注射用炎琥宁所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18.
注射用磷霉素致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较高,毒性较低,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7%。注射用磷霉素应用于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注射用磷霉素致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9.
汪炜  雷龙 《医药导报》2013,32(9):1251-1251
患者,女,39岁,体质量56 kg。于2013年1月2日下午13:10不慎从公交车上摔倒,臀部着地,即感腰背部疼痛严重,活动受限。14:00入院,体检:体温36.5 ℃,脉搏74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20/70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胸廓挤压征阴性,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阴性,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胸腰段扣压痛明显,椎旁压痛,无其他明显不适。腰椎CT示:L1椎体骨折。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住院后嘱其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改善微循环、镇痛对症支持治疗。15:15开始注射血栓通0.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滴速40滴·min-1),高乌甲素8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滴速40滴·min-1),患者未诉不  相似文献   

20.
朱健儿  王梅 《中国药房》2013,(48):4547-4549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报告143例,就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65例次,45.45%)是ADR高发组;大多数ADR在首次用药的1h内出现;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140例次,63.35%),其次是全身性损害(32例次,14.48%),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ADR中涉及联合用药的有35例,占24.48%。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的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