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变化状况.方法 :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大量输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输血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输血量<1500ml)和大量组(n=40,输血量≥1500ml),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相关指标(PT、TT、APTT、FIB、PLT)状况.结果 :大量组患者输血后1d、3d PT、TT、APTT、FIB、PLT水平与常规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与输血前相比,大量组患者输血后PT、TT、APTT先升高,后下降,后恢复输血前水平,FIB、PLT先下降,后升高,后恢复输血前水平.结论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后易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状况.  相似文献   

2.
3.
陈正芳 《药物与人》2014,(10):23-24
目的:时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2例,对其常规检测一般生化指标包括透析前、后血清钾(K).透析前血清钠(Na)、肌酐(Cr)、尿素氯(BUN)、血糖(Glu)、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并对其应用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B受体阻断剂等和残尿量,糖尿病史等的情况。结果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Pearson分析示MHD患者血钾水平与饮食钾摄八量相关(r—O.8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HD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饮食钾摄入量(ORl.049,96.8%,C11.295,1.096,P=0.000)。结论:患者血钾水平与饮食钾撮入量相关,对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在临床中控制饮食中钾的摄入量可作为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发生的重要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欧海 《中国卫生产业》2012,(29):101-101
大量成分输血是外科手术中比较常见的辅助治疗手段,它是影响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16例外科输血手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功能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外科手术大量输血会打乱患者自身的凝血功能,出现凝血缓慢等不良症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为了避免大量输血对人体凝血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临床医师在给患者进行大量成分输血前,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科学、合理的选择的各种血液的成分,为临床用血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分娩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前和输血后24小时、5天后的凝血四项[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蛋白(PC)和纤溶系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变化情况。结果: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1小时后与输血前相比,患者的APTT、PT、TT均明显延长(P0.05)、D-D和FDP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FIB、PC和PLT水平明显降低(P0.05),输血5天后与治疗前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后短时间内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和纤溶亢进,5天后与血前无明显差异,临床应重视,避免发生凝血障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海水浸泡大鼠的心电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观察了海水浸泡大鼠的心电变化 ,并探讨体温、血气及血液电解质对其影响 ,为海水浸泡救治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及材料 :健康Wistar大鼠 4 0只 (由青岛药物检验所提供 ) ,雌雄不拘 ,体重 2 2 0~ 2 8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实验组分为 1、2、3小组 (各小组于海水浸泡后肛温分别降至 35℃、30℃及 2 5℃ ) ,每小组 10只。海水采自我国黄海东经 12 0°2 9′0 5″,北纬 36°0 5′0 3″ ,含NaCl 2 .0 %~ 2 .5 %、Na+ 8.3g/L、K+ 5 2 9mg/L、Cl-13.8g/L及Mg2 +94 0mg/L(由青岛市分析测试学会鉴定 ) ,海水…  相似文献   

9.
赖增新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23-1124
目的 通过对输血患者血液输注成分的分析来观察其合理的应用.方法 我院收治了58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通过他们的临床相关资料,对其输注成分血液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所研究的58例患者在输注成分血液之后,他们的Hb值均上升到了20g/L以上.患者输入的红细胞悬液是最多的,它占到了71.75%;其次是输入的血浆,占24.82%;血小板和冷沉淀共占3.43%,其他的血液成分非常少.患者在输血之后,有2例产生了过敏性皮疹等的不良性反应,它的发生率为3.45%.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因不同的患者病情不同,需要血液中的成分也不相同,因此按需输血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同的缺血症状,这种方法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失血性休克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研究该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28例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大量输血后可能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结论失血性休克患者尤其是大量输血患者,医疗人员应当仔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并发症后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提高对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各项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2 175例拟受血者于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BsAg、抗 HBs)及丙型肝炎抗体(抗 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 TP)、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 HIV)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 175例拟受血者中,输血前检出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5.63%,其中HBsAg、抗 HCV、抗 HIV和抗 TP单项阳性率分别为12.95%、1.11%、0.04%和1.53%。2001-2007年期间,HBsAg、抗 HCV和 抗 HBs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3或P=0.000),而抗 HIV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结论部分受血者在输血前就已有血源性相关病原感染,特别是HBV感染率较高。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不仅可减少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患纠纷,还有利于了解该地区血源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2.
魏黎明  刘士彬 《职业与健康》2013,(22):3040-3042
目的通过对各类成分血液输血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认识,增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对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1月—_2013年1月各科室的输血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4303人次输血中,共发生输血反应20次,总输血反应率为0.46%。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主要为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70.00%;其次是过敏反应,占30.00%。不同性别、年龄段、血液制品、输血史、过敏史的输血反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输入全血、有输血史及过敏史是输血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患者,有过输血史和过敏史的患者输血时需要医护人员加强观察,尽量少输入全血,根据患者需要采取成分输血,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武汉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武汉市糖尿病规范管理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2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辖区随机抽取50名糖尿病患者作为项目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有效回收问卷90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是90.8%,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达标率为59.1%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不同特征进行分组及单因素分析,其中年龄组、文化程度、BMI、家庭收入、自感健康、吸烟、喝酒、监测血糖次数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着文化程度和收入的提高,血糖达标率逐渐升高;将影响空腹血糖达标率的8个因素全都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大学以上(OR = 0.417,95%C1:0.193~0.901,P = 0.026)、吸烟(OR = 1.657,95%C1:1.095~2.508,P = 0.017)、血糖监测次数是血糖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武汉市社区糖尿病人空腹血糖达标率低,应根据武汉市社区卫生特点,开展高效、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一样的管理模式并制定不一样的管理方案,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社区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自2000年颁布至今我国临床用血合理性现状及相关研究情况.方法 检索2000年至2010年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临床用血合理性评价的文章,对10年来我国用血合理性进行概括分析.结果 入选的35篇文献中,合理性评价主要从用血量、输血例次和病历数3个方面进行.总体来看,血小板合理用血率最高,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校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其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PPS),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实施现场调查。结果 37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理想率为47.7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高血压家族史、饮食偏咸、合并疾患数目多、病程长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控制理想的不利因素,而体育锻炼和规律服用降压药则是其有利因素。结论应加强个体化用药和规律服药的意识,同时积极采取合理膳食、体育锻炼等非药物治疗,努力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大学生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11年初筛合格的40257份大学生献血者血液标本中ALT活力,对ALT不合格大学生献血者进行随访,调查其影响因素.结果 40 257份大学生献血者中ALT不合格608名,不合格率较低(1.51%),与同期献血的其他献血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季度ALT不合格率较高,与其他季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ALT不合格率降低(x2=49.05,P<0.01).ALT不合格多为单项ALT活力增高,且97.9%为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结论 大学生献血者血中ALT不合格率低于其他人群献血者,应减少由非病理因素引起的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7.
王军明  蒋莹  姜枫 《现代预防医学》2023,(11):1975-1979
目的 对某铅锌冶炼厂职业接铅人员血铅水平进行生物监测,分析血铅水平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预防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提供参考。方法 以该厂182名职业性铅暴露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和工作中接触铅的情况;采集肘静脉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浓度。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不同因素与血铅水平之间的关系并确定造成血铅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的血铅浓度中位数为326.9(237.6,471.0)μg/L,其中男性血铅浓度高于女性(Z=-5.300,P<0.05)。各工龄组间血铅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2.126,P<0.05),工龄≥15年组血铅浓度高于其他工龄组,各车间及各工作岗位之间血铅浓度差异亦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H=41.386,P<0.05;H=69.773,P<0.05),铅锌冶炼车间工人血铅水平高于电解锌车间和稀贵金属车间,其中烧结岗位、熔炼前床岗位工人血铅浓度高于其他岗位。中位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工龄、男性、烧结岗位和熔炼前床岗位是接铅人员血铅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 该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6地区家庭主厨及家庭成员24 h尿钠、尿钾及钠钾比水平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我国6地区共1 576名家庭主厨和家庭成员,进行调查问卷、体格测量及24 h尿液收集,检测24 h尿钠、尿钾水平。结果:排除不合格尿液样本后,共1 530人纳入本研究。本研究调查对...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valuated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s in the Korean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ous exposure sources using data from the 2008 Korea National Survey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 the Human Body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Korea). The general and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gathered from 5136 participants who were 20 years of age and older using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an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 of the log lead concentrations to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such as age, gender, smoke, herbal medication and drug consumption, drinking water, and living area. Geometric mean (GM)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s in Korean adults were 19.7 μg/l. The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with ag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in the 50–69-year age group (p < 0.001). Males were higher than in females (p < 0.001). Current smokers and drinkers had higher concentrations than nonsmokers (p < 0.001) and nondrinkers (p < 0.001), respectively. People who took herbal medication and drug consump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ho did not (p < 0.001). Education level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 (p < 0.001). People living in or around industrial areas had elevated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 (p < 0.001). Family income was also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lead concentration, but not significantly. For drinking water, the underground water (spring or well water) drinking group had higher concentrations than other types of water drinking groups, but not significantly (p = 0.063). The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s by occupation were significant (p < 0.034): the highest was in laborer and Agricultural–Fishery–Forestry and the lowest in office workers. In women,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s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delivery times, but not significantly. The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 (GM) of the general adult population in Korea has decreased over time from 45.8 μg/l (1999) to 19.7 μg/l (2008). Although it is still higher than in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it is rapidly decreasing. Gender, age, smoking and alcohol drinking status, herbal medication and drug consumption, education level, living area and occup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s in Korea.  相似文献   

20.
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湖北省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发展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前来献血的857名献血者进行调查,并对知情人进行访谈.结果 常住人口献血者献血次数多于流动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31,P=0.000).84.7%的献血者表示今后愿意继续献血,而表示不愿意或者不清楚的占15.3%.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健康状况、耽误时间、献血知识得分以及家人免费用血是影响今后再次无偿献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根据献血人群特点和影响再次献血的原因,积极开展献血知识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消除献血者的顾虑,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献血时间,以发展更多的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