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和癌胚抗原 (CEA)在鉴别良恶性胸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胸液及血清中TPS的含量和免疫放射分析法 (RIA)测定胸液及血清CEA的水平 ,4 8例胸液中 2 2例良性 2 6例恶性。结果 恶性组血清和胸液中TPS、CEA浓度及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联合检测胸液中的CEA、TPS浓度对于鉴别良恶性胸液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标志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以及CK同工酶(CK-MB)、定量金标法肌钙蛋白T(cTnT)在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MC)中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诊断MC患者和60例健康人血清中AST、CK、LD、CK-MB以及定量金标cTnT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健康人心肌标志物AST、CK、LD、CK-MB以及cTnT除有AST阳性4%、CK阳性3%外,其他均在正常水平.100例MC患者首次AST、CK、LD、CK-MB、cTnT水平升高;第2次(间隔1周)检测比第1次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血清心肌标志物AST、 CK、LD、CK-MB以及cTnT水平可提高小儿MC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手足口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7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33例健康儿童作为观察对象,以手足口病患儿为A组,以健康儿童为B组,对比两组血清LDH、HBDH、CK及CK-MB含量。同时根据病情将A组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及危重症组,对比三组间血清LDH、HBDH、CK及CK-MB含量,并分析血LDH、HBDH、CK及CK-MB含量与手足口病情相关性。结果 A组血清LDH、HBDH、CK及CK-MB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同时A组不同严重程度的三组中以危重症组血清LDH、HBDH、CK及CK-MB含量最高(P<0.05)。且血清LDH、HBDH、CK及CK-MB含量与手足口病情存在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LDH、HBDH、CK及CK-MB含量显著升高,且疾病病情越重,其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病病人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85例精神病病人和90例健康人空腹静脉血,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CK、CK-MB、LD和AST 水平.结果 精神病组血清CK、CK-MB、LD和 AS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101~8.557,P〈0.05).结论 精神病病人血清中CK、CK-MB、 LD和AST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淀粉酶及其同工酶含量测定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所有病例分为良性积液组(142例)和恶性积液组(80例)。分别检测222例胸腔积液总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活力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①恶性积液组胸腔积液总淀粉酶及唾液型淀粉酶(S-AMY)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积液组(P<0.001),提示胸腔积液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有利于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②肺癌所致胸腔积液,其胸腔积液淀粉酶及唾液型淀粉酶(S-AMY)含量明显高于食管癌和其它恶性肿瘤所致胸腔积液(P<0.001),说明胸腔积液总淀粉酶及唾液型淀粉酶(S-AMY)升高主要见于肺癌胸膜腔转移;③肺癌所致胸腔积液中,胸腔积液总淀粉酶及唾液型淀粉酶(S-AMY)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腺癌、未分化癌、鳞癌。结论胸腔积液淀粉酶及其同工酶含量是判断恶性胸腔积液特别是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患者胸腹水和血清中前清蛋白(PA)测定对良、恶性胸腹水以及渗出液、漏出液鉴别的意义.方法 将82例患者的胸腹水标本分为2组,良性胸腹水组43例,恶性胸腹水组39例;根据胸腹水形成原因又将82例胸腹水标本分为渗出液组和漏出液组,渗出液组51例,漏出液组31例,分别测定患者的胸腹水标本和血清标本中的PA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良性胸腹水组和恶性胸腹水组中的PA浓度和胸腹水、血清PA浓度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漏出液组的PA浓度和胸腹水、血清PA浓度比值均明显低于渗出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水标本与血清标本中PA测定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蔡晓辉 《临床医学》2002,22(12):59-60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与血清的癌胚抗原 (CEA)水平及其比值对良恶性胸腔积液 (以下简称胸液 )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分析 48例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与血清的癌胚抗原水平及其比值。结果 :恶性胸液患者胸水与血清中的CEA(ug L)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液患者 ,恶性胸液患者胸水 血清CEA比值超过 1 5 ,恶性胸液组血清和胸水CEA水平与良性胸液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检测患者胸水与血清CEA水平及其比值有助于临床胸水性质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积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恶性组及30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良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和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CA153、铁蛋白(FeR)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组血清和胸积液肿瘤标志物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而恶性组中,胸积液肿瘤标志物亦明显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P<0.01)。结论胸积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中有重要的价值,且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结合二维超声(2DUS)在良恶性胸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胸膜病变患者的胸膜活检病理结果、二维超声及临床资料,对比良、恶性胸膜病变的二维超声表现,分析取材成功率及穿刺活检对胸膜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膜穿刺活检结合二维超声在胸膜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胸膜活检成功率为79.3%(153/193),病理确诊率为84.1%(149/182),其中恶性胸膜病变80.0%,结核性胸膜炎64.8%,胸膜非特异性炎症63.6%。良性组与恶性组胸膜平均厚度分别为(0.61±0.22)cm和(0.74±0.39)cm,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31);良性组与恶性组胸水平均深度分别为(2.95±1.89)cm和(4.42±2.87)cm,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良、恶性胸膜病变在2DUS上存在一定的声像学特征,穿刺活检前详细评估其特征可提高胸膜病变超声诊断率和活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血清、腹水AFP、CEA、CA125含量与良恶性腹水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腹水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与良、恶性腹水的相关性。方法放射免疫分析126例患者血清和腹水AFP,CEA及CA125的含量。结果恶性肝病腹水组血清、腹水AFP,CEA及CA125水平较之良性肝病腹水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血清和腹水中AFP,CEA及CA125水平与良、恶性腹水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恶性肝病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对象为13例胃腺癌患者。作者检测了胃肿瘤和正常的组织以及胃切除手术前后的血清标本,比较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的总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组织标本匀浆离心后取上清,电泳分析同工酶谱并测定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术前24小时内和术后24、48、96、144小时采血当天分析。作者观察到,CK-BB 是正常胃组织中的主要同工酶(56~1177U/g 蛋白质),且在CK-MM 阴极侧出现额外带,即2型巨CK(mCK-2,23~147U/g 蛋白质)。胃肿瘤组织中CK 总活性显著降低(60~1077U/g 蛋白质),同工酶仍以CK-BB 为主,但活性低于同一试者的正常组织。根据Walsh’s 测验,肿瘤组织CK-BB/总CK 比值显著地大于正常的胃组织(P<0.05)。11份标本出现mCK-2区带,其中有2例可检出独特的mCK-1(酶-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对周围型肺部孤立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0例周围型SPN患者行血清和健患双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SGF、CEA检测并与40例良性病变进行对照。结果恶性SPN患者血清和健患双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SGF、CEA均高于良性患者及对照组,恶性SPN组患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SGF、CEA检测值亦高于健侧,患侧BALF中TSGF测定对恶性SPN诊断的特异性达100%,亦高于CEA的73.3%及血清TSGF的86.7%。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TSGF测定对周围型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健患双侧BALF中TSGF检测对肿瘤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8(CK18)和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在胃癌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89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K18和CA72-4水平,并与胃良性病变患者35例及健康对照组37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CK18和CA72-4水平胃癌组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手术前组高于手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胃癌组中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血清CK18和CA72-4水平低于姑息性切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K18和CA72-4水平测定对良、恶性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监测CK18和CA72-4的动态变化,对胃癌患者的疗效观察、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ADA,SA测定及其在恶性胸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54例恶性胸水,48例良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中SA、ADA含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组血清及胸水中SA含量高于良性组,ADA含量低于良性组,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SA、ADA检测对恶性胸水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液糖链抗原 15 3(CA15 3)测定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 35例恶性、33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血清及胸液CA15 3测定 ,并与同时测定胸液中的癌胚抗原 (CEA)和肿瘤细胞及闭式经皮胸膜活检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胸液CA15 3含量分别为 (2 3.1± 10 .3)kU/L和 (6 1.7± 4 0 .6 )kU/L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0 5 ) ;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胸液和血清CA15 3含量分别为 (6 1.7± 4 0 .6 )kU/L和 (4 1.5± 2 3.1)kU/L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胸液中CA15 3、CEA、肿瘤细胞测定和胸膜活检 4种检测方法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6 8.0 % ,70 .7% ,4 6 .7%和 6 6 .7% ;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诊断中的敏感度分别为 6 0 .0 % ,6 5 .7% ,4 2 .9%和 5 7.1% ;特异度分别为 90 .9% ,84 .8% ,10 0 %和 10 0 % ;Yonden指数分别为 0 .5 0 9,0 .5 0 5 ,0 .4 2 9和 0 .5 71;以上 4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 (并联实验 )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诊断准确性和Yonden指数。结论 胸液CA15 3测定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不失为一种无创、简便、实用、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uMtCK)、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及乳酸脱氢酶(LD)在肺癌诊断、临床病理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和酶法检测78例肺癌住院患者和20例肺部良性结节患者血清NSE、CYFRA21-1、PRO-GRP及LD水平,uMtCK采用肌酸激酶同工酶电泳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清uMtCK、NSE及LD阳性率均高于肺部良性结节组(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uMtCK、NSE、CYFRA21-1及LD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P<0.05),uMtCK与NSE、CYFRA21-1及LD均呈正相关(r=0.424、0.488、0.721,P<0.05)。NSE及Pro-GRP与肺癌病理类型相关(r=0.570、0.653,P<0.05),上述5项检测指标与TNM分期相关(r=0.419、0.552、0.356、0.549,P<0.05)。结论血清uMtCK、NSE及LD指标在肺癌患者筛查及临床分期判断中都有较高的的价值,NSE和Pro-GRP在判断肺癌病理类型方面有一定作用,CYFRA21-1在不同分期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膜改变CT征象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肺外周孤立性结节/肿块良、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5例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肺外周孤立性结节/肿块患者,其中良性结节/肿块67例为良性组,恶性结节/肿块38例为恶性组,2组术前均行CT检查,观察胸膜改变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良性组胸膜明显增厚(88.14%)、宽基底(86.57%)、Ⅱ型增厚形态(91.80%)、无胸膜移位(67.68%)、轻度及重度强化比率(88.24%、85.00%)均高于恶性组(11.86%、13.43%、8.20%、32.32%、11.76%、15.00%)(P0.05);2组在胸膜增厚方式、边界是否清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膜改变CT征象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肺外周孤立性结节/肿块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角质蛋白19(CK19)、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半乳糖血凝素-3(Gal-3)在甲状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3例与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获取病灶组织,且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组织CK19、TPO与Gal-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CK19与Gal-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组,恶性组TPO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组CK19(+)Gal-3(+)TPO(-)组合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组,且良性组CK19(-)Gal-3(+)TPO(+)与CK19(-)Gal-3(-)TPO(+)表达率明显高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TPO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T分期无关(P>0.05),与N分期、临床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O(-)与CK19(+)是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P<0.05),得到模型Y=4.293(CK19)-3.055(TPO)-1.38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诊断模型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AUC=0.949)高于CK19(0.838)、Gal-3(0.696)与TPO(0.874)。结论CK19、TPO与Gal-3在甲状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CK19(+)Gal-3(+)TPO(-)在甲状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中CK19联合TPO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1/LD2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意义.方法用琼脂凝胶电泳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LD1/LD2比值,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AMI组44例LD1/LD2比值为1.0464±0.2947(正常参考值为<0.1),非心肌梗死组35例为0.7690±0.133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首次血清LD1/LD2比值对AMI诊断的敏感性为47.7%(21/44),特异性为97.1%(34/35).结论血清LDH同工酶LD1/LD2测定有助于AMI早期诊断,系列测定还可提高AMI诊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22例)、心绞痛(43例)、健康对照组(119例)3个组,采用酶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3组血清中的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例AMI患者在患病24h内,其血清cTnT含量都高于参考值上限,CK及CK-MB含量只有20例AMI患者升高,以cTnT上升趋势最高,超过参考值上限的6~120倍,CK较参考值上限高1~6倍,CK-MB较参考值上限高1~9倍。心绞痛及健康对照组的结果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对于AMI患者来说,cTnT的诊断特异性优于传统上的CK及CK-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