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其分布有一定规律,在CT上表现有一定特征胜。结论通过CT检查,根据不同脑沟、脑池及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及形态改变,发现潜在动脉瘤的部位,可初步对动脉瘤破裂出血进行定胜诊断,大致提示潜在动脉瘤的存在及部位,对指导进一步检查、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CT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CT对颅内动脉瘤(AN)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CT检查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并拟诊为AN的临床病例资料。③结果 AN破裂所致的SAH及脑内血肿,在CT上的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④结论 通过CT分析可以初步对AN破裂出血进行定性诊断,对指导AN的进一步检查、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涌  沈宏  傅伟明  刘伟国 《浙江医学》2006,28(5):370-371
少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临床上可主要表现为脑内血肿,仅伴有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这部分病例常常被误认为其它原因引起的脑内血肿,从而干扰了对其病因、预后等的正确判断,甚至影响临床治疗.笔者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患者的资料,并就其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方法,提高脑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脑动脉瘤破裂7例均行CT检查,术前行CT血管造影4例。均在3 h内直视下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血肿,行去骨瓣减压4例。结果:破裂动脉瘤无1例死亡,按COS评分,优良5例,自行出院1例,重度残废1例。结论:急诊手术是抢救垂危破裂垂危脑动脉瘤惟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蔡菁  李吻  陈树大 《浙江医学》2007,29(6):579-581
前交通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40%。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常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内血肿,此时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率高达30%。90%,可引起严重的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患者死亡和重残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与CVS的相关因素,对防治CVS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高  席桂发 《浙江医学》2009,31(9):1191-119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hage,SAH)是指非外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脑动脉瘤破裂,称为动脉瘤性SAH,约占85%。据统计,约20%的动脉瘤性SAH患者易于在早期再次破裂出血,约有50%的患者死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IⅧ。同时,发生SAH后的脑血管痉挛是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陈汉民  余锦刚 《海南医学》2014,(10):1522-152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致脑内血肿脑疝形成急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5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脑内血肿脑疝形成患者,急诊行血肿清除、探查和夹闭动脉瘤。结果术中证实为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均行动脉瘤夹闭和血肿清除。根据GOS评估标准:重残2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2例。结论怀疑为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的脑内血肿脑疝形成者应积极手术,在清除血肿同时探查和夹闭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颅内动脉瘤常在破裂后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诊治。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近期内再次破裂出血概率为6.78%。有人指出动脉瘤首次出血的死亡率为30%~50%,存活病例中20%~50%又会再出血,而再次出血的死亡率为70%~80%。因此,它常常是威胁患者生命、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是预防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提高颅内动脉瘤治愈率的关键。本文对我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是约有15%的动脉瘤出血表现为颅内血肿,给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近来我科收治1例表现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术中发观为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现将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变。脑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约占动脉瘤病变的48%。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可导致一系列继发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的紊乱,加剧了病情的复杂性。发展快的或出血多的血肿,不仅压迫相临的脑组织,往往还要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发生,使病情迅速恶化,危机病人的生命。患此病的病人需进行手术治疗,而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瘤的最合理的、最有效和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蛛网膜下腔出血系由颅脑外伤、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破裂、脑内血肿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外伤性出血因不伴明显的定位体征,常常被误诊为脑震荡。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破裂、脑内血肿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多数有高血压、动脉硬化且在过激、排便、剧烈运动等明确诱因下发生。本文回顾分析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特点,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后常出现脑内血肿,脑室出血,病情危重,需要急诊外科处理.单纯夹闭动脉瘤后脑水肿严重,效果不满意,需要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玉溪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5例,经扩大翼点人路,开颅,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术中清除脑内血肿,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72 h内接受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72 h后接受手术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为5分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李明林 《中外医疗》2010,29(10):49-49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其破裂出血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重者可出现血肿而发生脑疝,常致患者残废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一般认为早期手术是预防再次出血和减少并发症的最佳选择。根据太多数学者的成功经验,早期实施夹闭手术治疗可降低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手术的观点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74例经腰穿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26例经CT检查为外伤性SAH的CT和临床表现,着重探讨了自发生SAH的病因诊断,笔者认为常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高血压动脉硬化,而动脉瘤AVM最为常见,占查出原因的74%.CT像上有SAH表现的又以动脉瘤最常见,根据CT像上SAH的分布及贴近并发的脑内血肿可推断动脉瘤破裂的位置.本文还概括了SAH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最后简单分析了CT检查无SAH表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龙新泉 《当代医学》2013,(33):88-8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脑室引流手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脑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实施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外的尸检统计,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约0.2%~7.9%,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每年10万人口15例左右,最常见的原因(51%~80%)是动脉瘤破裂引起。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神经内、外科医生常面对的一种急症。动脉瘤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上,在破裂之前很少引起症状,一旦破裂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如何正确处理对神经内、外科医生仍然是一个挑战。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内镜技术、三维DSA(3D-DSA)、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及介入治疗的发展,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笔者重点介绍近年来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肿瘤并出血、外伤致脑内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脑疝是指脑出血性疾病压迫邻近脑组织、脑室使脑脊液循环回流障碍、颅内压升高且不平衡,引起部分脑组织从颅腔的某一部分通过或超过有关骨脊或硬膜反折进入颅腔的另一部分,或通过颅骨缺损疝至颅外.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患者,病情都较危重,如不及时诊断及治疗,则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回顾性分析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并脑疝病人的CT征像,旨在探讨螺旋CT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是病情恶化主要原因.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一般在动脉瘤破裂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yyhage,SAH)和(或)脑内血肿后72h内进行,较为安全、高效,已被广大医学工作者所接受[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管内弹簧圈治疗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处理及预后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3月我院在行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治疗时发生动脉瘤破裂的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记录资料,对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病例中男1例,女4例;5例动脉瘤中4例为小动脉瘤,最大直径均7 mm,1例为中等大小瘤体,最大直径为8.2 mm;4例为弹簧圈穿破动脉瘤,1例为微导管穿破动脉瘤;4例为前交通动脉瘤;5例患者在发生动脉瘤破裂均进行相关处理,最终4例病愈出院。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创伤小,止血效果显著且预后良好,但在使用时需根据动脉瘤的体积、形态或位置分析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