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西省阳城县1989~1991年自杀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山西省阳城县1989~1991年153例自杀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阳城县自杀死亡率1375/10万,其中男性1231/10万,女性1525/10万,男女自杀死亡率之比为081。自杀死亡率较高的年龄组男性是20~24岁、40~44岁和50岁以上人群:女性是20~29岁、40~44岁、55~59岁和70岁以上人群。自杀死亡高峰季节是夏季(农村施用农药频繁季节),冬季最低。服毒、溺水、上吊是自杀的三种主要方式,家庭纠纷、疾病、婚姻恋爱是自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9年中宝山地区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状况.方法 通过宝山区精防办1997~2005年所有自杀登记在册的115例自杀死亡精神病人进行资料整理.自编《精神病人自杀死亡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自杀方式、自杀原因、疾病诊断等,输入计算机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宝山区9年精神病人年平均自杀率为1.93‰.男性62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42.3±10.5)岁(19~52岁).平均病程(12.1±4.3)年(2~25年);农村自杀率(4.1%)显著高于城市(1.0%);监护差占54.9%,其次为一般占36.6%;拒绝服药占70.7%;自杀方式以服农药为最多,占46.1%,其次为自缢占27%,13例为服精神病药物;自杀原因以家庭纠纷为最多,占56.5%,其次为久病厌世,占24.3%,8例为发病状态;精神分裂症为最多,占43.4%,其次为抑郁症,占9.6%.结论 精神病人是自杀高危人群.精神科医师及社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诊治及精神卫生的社区服务,家属应加强监护力度,监督患者坚持服药,提高家庭的和睦度,切实降低精神病人自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死亡原因及干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本院建院21年间9例自杀死亡患者临床资料全面分析。结果住院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特别是急性发作症状未控制期及慢性分裂症反复发作后的恢复期。结论优化完善病区设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住院患者的自杀危险性评估,积极主动做好危机干预,是降低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社区精神病人自杀死亡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在自杀者中 ,有 94%的病人有过精神病史。目前 ,我国有 90 %以上精神病人分散在社区 ,由家庭成员负责照顾[1] 。为探讨社区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的发生情况 ,我们选择社区精神病防治资料登记较完整的三个防治网点 ,对自杀残废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0 5例均系 1986~ 1999年曾在我院住院且符合CCMD 2 R相应诊断标准的精神病人。男性 75例 ,女性 30例 ,P <0 0 1;平均年龄 (31.7± 10 .4)岁 ;平均病程7年 ;已婚 46例 ,未婚 5 0例 ,离异 9例 ,… 相似文献
5.
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自杀者中,有94%的病人有过精神病史。目前,我国有90%以上精神病人分散在社区,由家庭成员负责照顾[1]。为探讨社区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的发生情况,我们选择社区精神病防治资料登记较完整的三个防治网点,对自杀残废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05例均系1986~1999年曾在我院住院且符合CCMD-2-R相应诊断标准的精神病人。男性75例,女性30例,P<0.01;平均年龄(31.7±10.4)岁;平均病程7年;已婚46例,未婚50例,离异9例,P>0.05;农民62例,公职人员28例,待业和学生15例,P>0.05;文化程度初中以下70例,高中以上35例,P<0.01。
二、诊断精神分裂症60例,反复发作抑郁症28例,双相情感障碍11例,躁狂症3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2例,反应性精神障碍1例。
三、起病形式及病情急性起病48例,慢性起病57例,P>0.05;既往有自杀史20例,无自杀史85例,P<0.01;精神病状消除8例,好转25例,无变化72例,P<0.01。
四、自杀因素受精神症状支配42例(40.0%),悲观厌世24例(22.9%),对治病无信心20例(19.0%),药物性焦虑5例(4.8%),生活事件刺激10例(9.5%),原因不明4例(3.8%)。
五、自杀方式自缢31例(29.5%),碰头12例(11.4%),利器伤24例(22.9%),吞服大量精神药物32例(30.5%),跳楼4例(3.8%),触电2例(1.9%)。
六、自杀前的服药情况维持服药54例(51.4%),间断服药36例(34.3%),自行停药15例(14.3%)。能够主动服药30例(28.6%),需督促服药36例(34.3%),拒绝服药20例(19.0%)。 相似文献
6.
宝山区1999年居民自杀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社会现象 ,其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如何对自杀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是摆在医务人员和社会工作者面前较为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宝山区 1999年的自杀人群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为降低自杀率提供一定的帮助。资料与方法81例样本均来源于区公安局登记在册的 1999年《自杀死亡登记表》 ,内容包括个人一般资料、自杀方式、自杀原因。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一、一般资料自杀人群的平均年龄为 (5 0± 2 0 )岁 (15~ 92岁 )。其中以 75岁…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镇海区1999~2003年67例自杀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宁波市镇海区居民自杀行为的状况,为制定防止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镇海区1999~2003年居民病伤亡死因报告卡(死亡医学证明),卡片经区疾控中心核实后作统计分析。结果 67例自杀者中男性占49.25%,女性占50.75%;农民占52.24%,工人占16.42%,无业者占11.94%;65岁以上老人占32.84%,单身者占40.30%。自杀方式以服毒为主,占67.18%;文化低层次人群更易自杀。结论 防止措施应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加强社区建设,关爱老人、独身者的生活质量;③加强农药及安眼类等药物管理;④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刘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4):329-331
目的统计、分析山西省部分地市自杀者的自杀方式、原因、自杀时间、场所等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4月之间366例自杀者案件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自杀者年龄、婚姻状况、自杀原因、自杀季节及场所分布、遗书情况、自杀方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杀者年龄分布以20~29岁为最多;自杀的常见方式依次为高坠、自缢、服毒;自杀的常见原因依次为精神心理问题、纠纷、躯体疾病、恋情等;自杀还与自杀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季节有密切关系。结论应针对本地区的自杀特点,做好早期预防,针对不同的自杀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重视对自杀过程的早期识别,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减少自杀案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死亡、自杀的态度及死亡教育的需求,为学校死亡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生命观。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死亡态度和自杀态度问卷调查广东省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对研究因素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80.8%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结局,但面对死亡时仍有54.6%的人会产生悲伤、恐惧等消极态度,说明大学生对生命的本质及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81.8%的大学生愿意接受死亡教育,说明大学生有死亡教育需求,但仅有20.8%的人接受过死亡教育,反映高校死亡教育缺失,从大学生自杀态度总体情况看,大学生对自杀持中立或矛盾的态度。结论:在高校开展死亡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死亡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生命观,降低大学生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虹口区2001-2005年居民自杀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上海市虹口区居民死亡医学登记系统2001—2005年自杀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自杀死亡的概况,为预防和控制自杀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对2001—2005年226名自杀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年平均自杀死亡率为5.9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平均自杀年龄为53.75岁,男性自杀年龄在25岁组及75岁以后较高,女性在60岁以后较高。自杀方式以上吊、跳楼、服毒居多。自杀原因以久病不愈居多。自杀时间以季节交替月份居多。结论:2001—2005年虹口区居民平均自杀死亡率低于估计的全国自杀死亡率,自杀死亡的控制和预防应尤为关注女性,重视男性青年和老年人群的自杀预防,主要策略为提高临床医生诊断识别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农药管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杀急入院10例报道,发现自杀死亡率为13%,精神障碍是主要的自杀原因,服毒是主要的自杀方式。在综合医院里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低。强化对心理卫生的重视,对精神障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及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的开展对自杀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郑州市育龄妇女自杀死亡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自杀的干预及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自杀发生率.方法:利用孕产妇死亡监测上报的育龄妇女死亡资料,筛选出自杀死亡的人群,通过走访死者亲友,调查自杀死亡者的相关信息,并对自杀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农村育龄妇女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市,家庭纠纷、经济困难和抑郁症是自杀的主要诱因,自杀的方式多选择服毒、自缢、跳楼.15~34 岁是自杀的高发年龄段,自杀死者中已婚妇女占73.15%.结论: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控制的重点为农村地区和青年女性人群,主要预防措施为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生活质量,成立自杀危机干预组织及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加强健康教育和农药管理等,减少自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乡青年女性自杀死亡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了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疾病监测点(1988-1992年)的部分资料,并进行横断面的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发现:农村青年女性自杀死亡率几科是城市青年女性的5倍,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青年女性自杀死亡的死因位置均居前列。随着整个医疗技术的进步,传染病以及慢性疾病等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影响青年女性生命健康的自杀行为应该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居民3年自杀情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上海市杨浦区1997~1999年居民自杀死亡的综合因素。方法通过对3年内在公安局所登记的区域内自杀死亡居民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自杀方式,以及与自杀相关因素的特点。结果杨浦区居民3年间平均自杀率为8.6/10万,25~34岁青年组(12.1/10万)及65岁以上老年组(20.3/10万),为高自杀年龄段,但需引起重视的是16岁以下的自杀率(2.8/10万)呈上升趋势,男女自杀率比例为1.251,男性自杀方式以自缢、跳楼等激烈性方法为多,女性以非激烈性方法为多(χ 相似文献
15.
16.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6)
目的:通过居民自杀死亡统计资料,对湖北省2007年居民自杀率进行分析,了解湖北省居民自杀死亡状况。方法:分别抽取了湖北省6个地区居民自杀死亡资料,以自杀率、死因构成比、城乡自杀率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年湖北省部分抽样地区共有931例自杀死亡病例,其中,男性483例,女性448例,男女比为1.08∶1。自杀率为25.41/10万,男性为25.87/10万,女性为24.92/10万;在60-65岁年龄组,自杀死亡率上升明显,为61.25/10万,并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城市自杀率为9.32/10万,农村自杀率为36.46/10万。结论:在老年人群中,自杀所占的死亡比例是较高的。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自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海市杨浦区1997~1999年居民自杀死亡的综合因素。方法通过对3年内在公安局所登记的区域内自杀死亡居民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自杀方式,以及与自杀相关因素的特点。结果杨浦区居民3年间平均自杀率为8.6/10万, 25~34岁青年组(12.1/10万)及65岁以上老年组(20.3/10万),为高自杀年龄段,但需引起重视的是16岁以下的自杀率(2.8/10万)呈上升趋势,男女自杀率比例为1.25:1,男性自杀方式以自缢、跳楼等激烈性方法为多,女性以非激烈性方法为多(χ2=4.87,P<0.05)。因疾病原因自杀者在<55岁年龄中以精神疾病为主,>55岁年龄中以躯体疾病为多(χ2=12.17,P<0.01)。结论城市青少年和青壮年年龄段自杀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自杀率大于女性,提示必须重视社会干预,减少自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农牧团场自杀死亡者的方式、原因,制定预防策略。方法:通过自编调查表对菜农牧团场疾病控制机构死亡报告卡确定为自杀死亡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某农牧团场自杀死亡者46例,男女之比为1:3.18,以21-35岁年龄组居多,占81.27%;初中文化以下者为多,占84.78%;已婚者为多,占63.28%;农工占50%;汉族95.65%。自杀方式以服剧毒农药为主。占71.74%;自杀原因以家庭矛盾为主。占73.91%。结论:针对自杀方式及原因结合农牧团场当地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宜春市1984年自杀死亡者自杀原因调查结果.自杀死亡者以青、老人为主,自杀死亡率有随文化水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自杀方式以吞服农药为首位.自杀原因多见于家庭纠纷(占60.19%),其次为身体健康受损及老年孤独.提出了以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家庭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的自杀社会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有自杀倾向病人的心理调查,使护士充分认识有自杀倾向病人的心理危机,并对其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病人平稳度过心理危机期。方法:对108例服毒物、药物自杀的病人进行心理探讨。结果:通过应用非结构式与病人及家属交谈,发现有自杀倾向病人往往存在一定心理危机。结论:护士运用心理支持,护理干预等措施,帮助病人平稳度过心理危机期,保持病人家庭和社会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