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疾病的流行模式从传染性疾病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仵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各种科研成果、循证医学汪据、指南和共识相继问世,期望能在最大程度上延缓疾病的进展,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尽可能使最广大范围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括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现代化以及社会的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尤其是2型糖尿病所致的严重慢性并发症已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大多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3.
孙立明 《吉林医学》2013,34(5):957-958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在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60例,积极采用社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疗法等。结果:经过健康管理后,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P<0.05)。本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的得分明显升高(P相似文献   

4.
对健康而言,现代化经济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改善人们生活和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普遍的慢性疾病。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变化,常见的疾病类型经历了转型,从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化。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巨变发展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人类的疾病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还有一些新老传染病仍未得到控制,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危害程度、死因顺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城市居民因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的占总死亡率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6.
刘长萍  于丽  辜岩丹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1045-104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现代化以及社会的老龄化,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糖尿病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已成为第三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合理膳食与营养已成为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的服务模式从单纯的医疗型向医疗、预防和保健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是关键的一环。作为健康教育主力军的医护人员,对营养膳食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近年来一系列的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营养知识的认知程度严重不足。本文就加强医学本科生的临床营养学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倾向。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临床上关注的问题。肺结核治疗的成败往往与血糖控制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慢性病现状与自我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和死因构成正在发生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问题和医疗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做好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成为目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在解决人民的健康问题上已显得成效不大。当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行为与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单靠医疗技术的提高,难以奏效,只有发动社会共同参与,以社区为基础大力开展社会健康教育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某社区居民200名,在2016年以前实施常规防治模式,于2016年开始实施综合防治模式,比较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后居民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建档率(68.0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98.50%)、运动参与率(33.00%)均高于实施前,吸烟率(11.00%)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综合防治对策能促进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因此,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由于全国各地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和发展极不平衡,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疾病谱、死因谱正在发生变化,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呈大幅上升趋势,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对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提高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肺部疾病、肿瘤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慢病正呈较快的速度上升。因此,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有效可行的方法,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慢病防治过程的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在慢病防治过程中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疾病谱从急性传染病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迅速上升,由此引发的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玲 《中国厂矿医学》2004,17(5):408-40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全球正经历着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化,特别是糖尿病正暴发流行,其中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俱增的主要类型。糖尿病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即无症状性脑缺血,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出现短暂性脑缺血,严重者出现致残或致命的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现代化以及社会的老龄化,世界各地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尤其是那些由贫变富的发展中国家上升更为明显。糖尿病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已成为第三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997年WHO报告,  相似文献   

17.
生活方式病是对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主要指由于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不良因素导致躯体或心理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部分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频发于现代社会,具有病程长、预后差、病死率高和并发症严重等特点,是人们早亡、致残的重要原因[1].从门诊病人就诊情况来看,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病的就诊率在逐渐上升及体检检出率也在增加.为此,让人们了解和掌握预防生活方式病,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命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社区躯体慢性病与相关精神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病程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与职业和环境因素、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类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精神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由于其对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成为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此类疾病的研究发现,患病的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防治上要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进行预防和干预。目前认为,对此类疾病进行社区防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通河社区居民的死因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通河社区居民的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明显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逐渐下降,以脑血管、恶性肿瘤等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伤害已居于主要位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