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20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探讨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90%及30%,前者显著多于后者(P<0.005),从斑块类型的构成来看,脑梗死组软斑构成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扁平斑和硬斑构成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IMT显著增厚,FMD及NID显著减低(P<0.05);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1=-0.523, P<0.02; r2=-0.570, 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外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96例,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糖尿病、脑血管病史20例老年人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了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超声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CHD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H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肱动脉进行检测,观察反应性充血后和服用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加压释放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P〈0.05)。血管内皮功能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成负相关关系(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既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又有血管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放64例高血压患者及32例健康人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腔梗组及单纯高血压组内-中膜厚度(IMT)、IMT增厚发生率、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腔梗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05)。在64例高血压患者中,检出斑块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检出斑块组(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10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EH组)、脑梗死组(CI组)各50例,并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分析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功能等变化。结果CI组表现为老年性高血压,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增大;空腹血糖较对照组升高明显,但与EH组尚无显著差异;TG显著升高;CI组IMT显著增厚,斑块数及发生率显著增高,FMD下降明显。三组IMT与FMD均呈显著负相关,FMD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增加,推测脉压增大、高TG是导致CI组患者斑块数增加引发脑梗死的直接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肱动脉FMD下降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相关性,IMT与FMD检查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并且对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0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检测,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各亚组间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5);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斑块发生判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44.22%,特异性为96.88%。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密切,颈总动脉IMT和斑块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进展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赵英  常青  刘婕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4):221-22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5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36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及32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僵硬度β、Youngs'弹性指数和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EDD%)。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Crouse积分、僵硬度β、Young's弹性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肱动脉EDD%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尤以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改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尤其并发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EDD%可作为监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戴健  肖瑾 《安徽医学》2010,31(10):1217-1219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8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斑块数,性质及部位,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IMT明显增厚(P〈0.01),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增大(P〈0.05),斑块检出率增高(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颈总动脉内径增大,颈动脉粥样化斑块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心室损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来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高血压治疗的门诊和住院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入选后1d内行24h尿微量白蛋白、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反应性充血舒张百分数[(4.8±0.2)%1明显低于对照组[(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IMT及硬化斑块指数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左心室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6,t=10.005,t=8.995,P〈0.05)。高血压患者微量自蛋白为58~245mg/24h,平均(198.32±33.6)mg/24h,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舒张百分数呈负相关(r=-0.6008,P〈0.05),与IMT呈正相关(r=0.7112,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左心室损害,且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侯运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47-14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死病人及50例对照组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0%),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及溃疡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与17.3%):梗死侧组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分别为63个(51.1%)与11个(17.6%)(P〈0.05)。脑梗死组〉75%的管腔狭窄数为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斑块分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患者76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0级28例,1级25例,2级18例,3级5例.冠心病患者FMD为(6.94±4.21)%, IMT(1.03±0.32)mm, FIB为(3.24±1.07)g/L,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FIB与FMD存在负相关(r=-0.429,P<0.05),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r=0.363,P<0.05),与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0.09,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FIB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浆FIB与颈FMD存在负相关,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FIB水平能反映内皮功能受损的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临床上加强降纤治疗对延缓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8例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38例脑梗死患者及150例非脑血管病者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厚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1.0%)明显高于对照组(37.2%)(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脑梗死患者89例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IMT进行测量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进行观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IMT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例数及溃疡斑块检出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溃疡斑块的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改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结果高血压病患者ED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01),而NEDD两组则无明显不同。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血压病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0.001及<0.05)。颈动脉IMT与肱动脉EDD呈负相关(r=-0.596,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高危患者急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药理疗效,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56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6)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90)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疗程6个月。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测定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56%vs.21.2%,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逆转,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责料,统计脑梗死、脑梗死复发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率、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并与时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及复发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率、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稳定新鲜粥样兜块。对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0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104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股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2组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颈总、颈内、股总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5.1%、66.5%、38.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20.2%和16.3%(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5±0.42)mm及斑块积分(2.74±0.15)、股动脉IMT(1.34±0.37)mm及斑块积分(2.26±0.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IMT(0.9±0.53)mm及斑块积分(1.13±0.27)、股动脉IMT(0.79±0.31)mm及斑块积分(1.03±0.16)(P0.01);脑梗死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及股动脉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通过检查血脂、血尿酸、颈动脉斑块、股动脉斑块可早期预防脑梗死,降低脑梗死的患病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测定,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及积分。检测155例患者,脑梗死组56例,心肌梗死组43例,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24例,同时检测40例无明显心脑血管病患者。结果相关参数对照组与其他3个观察组相比IMT显著低(P〈0.01),3个观察组间的IMT相比P〉0.05;观察组的IMT明显高于正常(P〈0.01),3个观察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3个观察组中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的检出率最高,但三组间比较P〉0.05;3个观察组的斑块指数及斑块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高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组(P〈0.01),脑梗死组与心肌梗死组相比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较好指标,脉斑块与颈动心脑血管事件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肢体瘫痪是否会影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brachial artery-flow mediated dilation, BA-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 mediated dilation, BA-NMD),以及能否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内动脉的扩张更直接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病变血管的舒张功能.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对1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静息时、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双侧肱动脉内径变化,另有13例患者同时测量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内径变化,其中8例患者同时测定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内径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者双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和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无显著差异,CCA-NMD与BA-NMD无明确相关性(r=0.52, P=0.07),ICA-NMD与BA-NMD呈正相关(r=0.83, 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双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和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无显著差异.测量颈内动脉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可以更直接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病变血管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