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院ICU病房主要收治麻醉复苏病人及各科危重疑难病人.特点为病情复杂、变化快,转入转出病人多.经常交接病人到他科,因交班内容多,缺乏条理性原因,容易导致交接班遗忘交接班内容,使交接班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各种差错、事故发生概率增加[1,2].为此,笔者设计ICU病人转出交接记录单,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ICU病人转出交接班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U是全院危重病人集中进行监测的单位,病人的病情好转、平稳就要转回原科室继续治疗,但是在转回原科室交接时,往往口头交接不清,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出现问题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影响科间协作,甚至引起病人或家属不满意,有时还发生医疗纠纷.因此,在2000年我们设计了ICU病人转出交接班记录单,经过2年多的临床应用,成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魏霞  曾帆  王丽芳 《护理研究》2014,(26):3307-3308
[目的]探讨标准作业程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建立并实施危重病人转出标准作业程序(SOP)、制作ICU病人转出交接记录单,规范ICU病人转出交接流程。[结果]实施ICU病人转出交接标准作业程序后缩短了交接所需时间、降低了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了交接双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论]规范ICU病人转出交接流程可提高病人交接的安全性和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魏霞  曾帆  王丽芳 《护理研究》2014,(9):3307-3308
[目的]探讨标准作业程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建立并实施危重病人转出标准作业程序(SOP)、制作ICU 病人转出交接记录单,规范ICU 病人转出交接流程.[结果]实施ICU 病人转出交接标准作业程序后缩短了交接所需时间、降低了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了交接双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论]规范ICU 病人转出交接流程可提高病人交接的安全性和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导入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ICU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降阶梯思维为指导,制订关键流程SBAR交接表,于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在急诊科、ICU病人转入、转出时运用关键流程SBAR交接表交接病人,规范病人转出及转入交接流程,对交接班科室医生、护士进行实施前后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应用降阶梯思维SBAR交接表后,科室医务人员对交班内容、病情重点、书写规范、管道管理、交班时语言表达、交接时间满意率提高。[结论]运用降阶梯思维SBAR沟通模式交接病人,规范了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ICU病人SBAR转出交接表,制定转出交接流程。对2016年2月—2016年8月转出的病人采用传统模式进行交接,对2016年9月—2017年3月转出的病人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规范了ICU病人转出交接流程,使沟通有效性、病人与护士满意度、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手术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手术病人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交接工作,以往多采取口头或记录病人护理记录单的交接班形式,但由于手术病人的交接班内容多,又缺乏条理性等原因,易导致交接内容遗漏,使手术病人交接的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时有发生.为进一步规范手术室的工作流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交接,加强手术科室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我院于2007年自行设计手术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以下简称交接记录单),通过1年半的临床实践,接送12 960多例手术病人,未发生差错事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ICU患者安全转出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制订ICU患者转出医护交接记录单、结合SBAR方式规范病情评估内容、执行医护一体化转出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ICU患者的安全转出交接过程。结果:应用后,患者转出ICU后48 h内重返率由1.79%降为0.87%(P0.05);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由14.05%降为3.24%(P0.01);平均交接所耗时间由(18.70±2.62)min减少至(10.52±2.14)min(P0.01),护患间纠纷发生例数由2例降低至0例。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转交接科室间的无缝隙对接,有效保障了ICU患者在转出交接过程中医疗护理措施的连续性,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我院ICU为综合性外科SICU,收治胸外、普外、神外、骨科、妇产科等科室的危重症病人,经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依医嘱转送病人至院内各专科病房继续治疗.由于转出病人本身疾病的复杂性、治疗护理措施的特殊性,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与病房交接班时出现交接班内容不清、有遗漏甚至交接错误的现象.本文对242例转出SICU病人院内转运交接班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流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在关键流程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转科患者3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交接,观察组用SBAR标准交班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出交接时间、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转出交接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模式规范了患者交接内容,有助于减少转出交接时间,降低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加强了科室间沟通,增强了护士责任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交接班是护士传递工作信息,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心血管内科的危重患者较多,为了规范交接,明确交班内容,突出重点[1],保证科内的交接班质量,让接班的护士更好地了解科内危重患者的病情及各项重要检验值,本科自制了心血管内科护理交接班记录单,经临床应用和不断完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记录单分正反两面,正面(表1)记录病区患者总数、新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进麻醉术后苏醒(PACU)病人转出交班方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观察组(1839例)建立转科病人登记本,将每住转出麻醉苏醒室病人的基本情况登记于,在科间交班过程中以转科病人交接本为基础,针对对每住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床旁交接班,并由接收病人科室的护士对苏醒室护士所记录内容核对检查无误后签名.对照组(1130例)采用传统方法.比较2组的交接班效果.结果 观察组交接班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的科间交接班方式的实施.更能满足医护人员的需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SICU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交接流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微艳 《现代护理》2005,11(1):65-66
我院ICU为综合性外科SICU ,收治胸外、普外、神外、骨科、妇产科等科室的危重症病人 ,经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 ,依医嘱转送病人至院内各专科病房继续治疗。由于转出病人本身疾病的复杂性、治疗护理措施的特殊性 ,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与病房交接班时出现交接班内容不清、有遗漏甚至交接错误的现象。本文对 2 4 2例转出SICU病人院内转运交接班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流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4~ 10月 ,转出SICU病人 2 4 2例 ,男138例 ,女 10 4例 ,年龄 8~ 82岁 ,平均 5 8岁。其中胸外科 134例 ,普外科 5 6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科自行设计的床旁交接表在胸外科危重病人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应用床旁交接表进行危重病人床旁护理交接班前的2015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90例危重病人作为对照组,2015年5月—8月应用床旁交接表后在我科住院治疗的90例危重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交接班内容遗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床旁护理交接班内容遗漏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表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规范了危重病人床旁护理交接班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I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表,根据标准化沟通交接单评估患者心理及病情等情况,按照交接单中的项目,逐条评估。结果运用标准化沟通交接模式后,患者转出交接时间缩短,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ICU患者转出交接中有助于降低转出交接时间与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交接质量。  相似文献   

16.
梁雁芳  陈照坤  朱新青  梁春萍 《护理研究》2007,21(17):1584-1584
随着专科分化日益完善,院内转科越来越频繁[1]。病人转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转出科的护士责任心不强,对病人转科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或交接不清引发护理纠纷。为加强转科病人护理质量管理、规范交接流程、明确交接职责,我院护理部于2001年设计了转科病人护理记录单,自2001年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分法"在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将ICU病人的交接班内容分成3部分并制成表格.护士在每次床边交接班中均应用"三分法"进行口头交接及认真填写"三分法"交接表,并签名.[结果]"三分法" 应用于床边交接班,护士易于接受、掌握.[结论]应用"三分法"使床边交接班更规范;能够及时检查治疗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化床旁交接班在综合性ICU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对376例患者使用系统化床旁交接班流程进行交接作为观察组,分析床旁交接班存在的问题,规范床旁交接班的流程和内容,通过科内理论授课、床旁演示、个别演练等方式掌握ICU常收治病种的重点护理问题,制定《ICU护士系统化床旁交接班内容及流程》,并严格执行;将2012年1~11月对438例患者使用原有床旁交接班流程进行交接作为对照组。结果:在各项观察指标中,系统化床旁交接班除"交接班时间"稍有延长外,其他观察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原有交接方法(P0.05)。结论:系统化床旁交接班能显著提高综合ICU床旁交接班质量,更能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曾连开 《护理研究》2009,(5):1288-1288
[目的]探讨“三分法”在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将ICU病人的交接班内容分成3部分并制成表格。护士在每次床边交接班中均应用“三分法”进行口头交接及认真填写“三分法”交接表,并签名。[结果].‘三分法”应用于床边交接班,护士易于接受、掌握。[结论]应用“三分法”使床边交接班更规范;能够及时检查治疗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胸心血管外科患者 ICU 转出交接班质量,避免护理差错和纠纷。 方法 2010 年 1 月-6 月,针对患者转运出现的问题,在查阅文献及专家咨询的情况下,自行设计胸心血管外科 ICU 患者转出交接单,对患者转出 ICU 时的病情、用药、并发症等信息进行完善,同时规范交接班签字手续。尔后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交接单运用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转出交接单的应用,提高了病房护士对 ICU 护士交班质量满意度,其增加率波动在 0.00% ~ 33.4%。 结论 转出交接单的使用能够提高 ICU 患者术后转运交接质量,预防护理差错和纠纷,确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