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向红  庄一平  王海彦  顾慷 《江苏医药》2003,29(12):917-918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气钡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与病理所见对照观察,以提高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了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结果 糜烂型、乳头型和斑块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可见浅表充盈缺损及浅表溃疡龛影、钡斑以及粘膜皱襞增粗、紊乱、破坏等改变,检出率高。平坦型X线表现轻微,需仔细多轴位观察,一般结合食管镜能作出诊断。原位癌检出率低,易造成漏诊,粘膜癌及粘膜下层癌检出率高。结论 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多轴位、多角度观察可以发现早期浸润癌的局限性管壁浅凹、粘膜微细颗粒等轻微改变,是诊断早期食管癌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183-184
目的探讨食管钡透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患者行钡透检查,病变的影像特征与病理分析。结果 28例食管癌,X线表现为5种类型。髓质型、蕈伞型、腔内型、溃疡型及缩窄型。结论食管钡透与组织学对比,对食管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对食管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诊治9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X线钡餐造影检查发现食管癌86例,其中食管上段13例、中段49例、下段24例。CT检查发现食管癌90例;软组织肿块57例;周围脂肪层消失模糊58例,周围脂肪层清楚9例。2例肺转移及4例肝转移。结论 X线钡餐造影与CT联合检查,是一种实用、快捷、有效的检查手段,能早期诊断出食管癌。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青年人食管癌的X线特征与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35岁以下青年人食管癌患者经气钡低张双对比食管吞钡检查摄片、食管镜检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74例食管癌患者中,鳞癌52例(70.2%),腺癌14例(18.9%),黏液癌8例(10.8%)。术中发现肿瘤转移70例(94.6%),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40例(57.1%),肺转移伴纵隔淋巴结肿大24例(34.2%),胃转移6例(8.6%)。结论 X线气钡低张钡餐检查仍是青年人食管癌的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及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111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均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扫描,44例为早期患者,67例为中、晚期患者,并得病理证实。结果早期食管癌44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性率为68.2%,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6.82%;中、晚期食管癌67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率为98.5%,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X线钡餐造影与CT在早、中晚期食管癌分期诊断有劣势和优势,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应结合其他检查如食管镜、食管拉网脱落细胞等检查,有利于提高食管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肺部转移癌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多发结节。钙化、空洞、单发转移、支气管及食管腔内转移等均属罕见。现将经病理证实的子宫癌肺转移伴有多发性空洞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63年至1985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500例食管肿瘤中,平滑肌瘤占6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在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40~49岁。病程42天~1年。有不同程度吞咽障碍2例,胸骨后钝痛、上腹部饱胀伴疼痛3例。体检时发现1例。4例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术前经X线、食管镜、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者4例,误诊为食管癌2例。手术方法采用经胸后外侧切口,行食管肌  相似文献   

8.
CT扫描判断食管癌病灶外侵及转移。资料:经临床检查或X线造影、食管镜检查诊断食管肿瘤,经CT检查最终手术证实者69例;由CT扫描首先发现并手术证实者6例。CT表现:管壁增厚及突出腔内外的软组织肿块和梗阻以上管腔扩张,纵隔淋巴结肿大。分析:本组75例,CT明确诊断74例,正确率达98.67%。本文结果提示:CT测量肿瘤大小同病理标本基本相符;CT检查发现食管肿物同纵隔组织间脂肪层消失并粘连则可疑有侵犯邻近组织,食管肿物部分覆盖纵隔组织并使后者边缘消失则可确诊食管癌肿物外侵;在发现膈上食管旁淋巴结方面CT比较有效,但不能单一地以淋巴结大小区分有否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X线特征,应用数字化胃肠X线机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应用数字胃肠机行食管造影检查发现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例早期食管癌中上皮癌8例、黏膜癌12例、黏膜下癌15例。癌肿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段短,食管局部边缘不光整,黏膜增粗、迂曲或虚线状中断,可有小的龛影、小的充盈缺损或小钡斑滞留,管壁稍僵硬。结论掌握早期食管癌X线征象,应用数字胃肠机行食管双对比造影在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1980~1984年4年间,采用纤维食管镜检查240例,发现食管癌41例,报告如下。本组病例诊断为鳞状上皮癌最多30例,腺癌8例多由贲门癌向上伸展到食管,其他原位癌、分化不良癌、癌变各1例。国内外学者对食管癌的形态分型分类很不一致。本文根据纤维食管镜检查结合X 线表现将其形态分为四型八类。但因食管癌的病理发展和发生部位,于同一病例各时期可呈现不同类型的改变。一、粘膜下层型:病变发生于粘膜和粘膜下层又称隐状或充血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0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早期食管癌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其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其中,黏膜改变型9例,小溃疡型5例,小充盈缺损型4例,功能改变型2例。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表现少,X线表现不明显。如能细致观察,采取多种检查方法,常能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食管结核3例     
食管结核是一种少见病,国内报告不多,我院1984~2002年间采用低张力双重造影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3例。现报告如下。 例1:男,37岁。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烧灼感一月余。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食管X线造影:正位见气管分叉处食管稍有扩张,左侧壁约有2.5cm×4cm卵圆形负影,其内可见点状钡点。侧位食管后壁不规则,粘膜呈串珠样改变,多向照片病变上方呈轻度扩张。X线诊断食管良性肿瘤。手术发现:主动脉弓下约2.0cm处食管与气管粘连,食管旁有一肿大淋巴结,病变处有一条状溃疡,切除病灶段做食管断端吻合。病理诊断:食管结核合并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与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54例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39例,女性1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1~70岁46例(占85.2%);食管上段3例(5.6%),食管中段35例(64.8%),食管下段16例(29.6%)。内镜分型:隐伏型、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分别为13.0%、53.7%、22.2%和11.1%;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分别为83.3%和16.7%,其中黏膜内癌15例(27.8%),黏膜下层癌39例(72.2%)。结论早期食管癌好发于51~70岁男性,食管中段系好发部位,内镜下表现以斑块型多见,鳞癌为主,内镜检查结合活检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食管癌X线片与CT的对比研究,探讨诊断食管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50例,其中43例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39例行CT检查。结果食管癌的主要X线表现为管壁僵硬、充盈缺损、龛影及黏膜中断、破坏;主要CT表现为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食管癌的首选方法,CT检查可明确病变侵犯的程度、浸润的方式和部位及纵隔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毅  谭骅 《云南医药》1999,20(4):257-258
常规食管钡餐X线片只能诊断食管癌的原发病灶部位和长度,很难判断食管癌有无外侵以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文献报道CT扫描对食管肿块大小,癌肿侵犯周围组织结构以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为了进一步探讨食管癌外侵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时CT和X线片的有关参数及规律。收集我院1992年5月~1998年12月确诊为胸段食管癌,并且治疗前均摄有食管钡餐X线片和CT片的24例资料,对比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食管鳞癌,男23例,女1例;年龄45~88岁。同一患者X线片、CT片由放疗科、放射科各一名医师共同读片分析…  相似文献   

16.
食管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结核CT、内窥镜和常规食管钡检的诊断价值.方法:整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有完整检查资料(CT,内镜和食管钡检)食管结核3例并结合复习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钡餐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碟样压迹1例,误认为将主动脉扩张迂回所致.偏侧充盈缺损,黏膜连续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1例.于食管下段偏左侧壁局限性充盈缺损局部黏膜欠连续考虑为食管癌1例.1例内镜进入食管下段(约40 cm处)可见半球状隆起肿块,表面黏膜红润、无溃疡误认为平滑肌瘤.取活检病理初诊慢性炎症,二次胃镜复检为结核.1例进入食管中上段(约20 cm处)后可见圆形肿块突入腔内,表面红润光亮,基底部黏膜糜烂误认为食管癌1例,取活检病理诊为食管结核.1例进入食管下段(约35 cm处)可见球形突起肿块,黏膜纹消失,可见小溃疡形成,误诊为食管癌.CT检查上述3例相应部位均有向腔外突出的之肿块,且肿块宽基底于食管壁,与正常食管间呈渐移性变薄,外周边缘与纵膈内脂肪分界欠清,无确切清晰轮廓,相邻降主动脉者有包绕现象,肿块内密度不均,2例可见中心部位略低密度区,2例显示有散在点状钙化影,其中1例肺窗观察肺内有结核纤维增殖灶.结论:常规食管钡检、内镜和CT检查相结合.分析观察病变区腔内外各征象,尤以CT检查发现钙化时,可提高食管结核的正确诊断符合率,指导临床治疗和免于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余江  阳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0,8(9):29-29,138
目的探讨CT与X线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泸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80例食管癌患者X线钡餐和CT检查结果。结果X线钡餐检查诊断食管癌48例;检查符合率56.25%(45/80),诊断Ⅰ期1例,Ⅱ期16例,Ⅲ期20例,Ⅳ期8例,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破坏、中断、管壁僵硬、充盈缺损、狭窄;CT检查发现食管癌68例,诊断符合率85.00%(68/80):诊断Ⅰ期2例,Ⅱ期16例,Ⅲ期22例,Ⅳ期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管壁局限增厚,外侵为肿瘤与临近器官的脂肪间隙模糊或消失,3例左主支气管受压变形移位,肺部转移2例及肝脏转移3例。结论X线钡餐是食管最常用的检查方法,CT在食管癌诊断肯定,二者各有优势,同时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应联合X线钡餐造影加CT检查,可以为临床的治疗尤其是外科治疗提供相当可靠的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数字胃肠机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应用数字X线机行食管双对比造影检查并经胃镜、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结果 33例患者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细不均、扭曲及中断,不规则小龛影和充盈缺损,即食管柔软度及舒张度减低,甚至消失。结论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且安全有效,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X线特征,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对应用X线机行食管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7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发生在食管上段癌患者有16例,中段癌患者21例,下段癌患者35例。结论:掌握早期食管癌X线征象是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率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食管超声探查食管癌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邱宁雷  周鑫官 《江苏医药》1996,22(3):173-174
应用经食管超声(TEUS)对15例食管癌病人进行术前检查,在肿块位置、长度、方位、浸润深度、外侵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与X线钡餐造影、纤维食管镜检查进行比较,同时与术中探查和术后清理诊断对照。TEUS不仅能对食管癌作出诊断.还可弥补以往常规检查之不足,对术的判断肿块能否切除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