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及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与益处。方法:对15例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进行分析。结果:15例中溶栓再通11例,未通4例。其中出现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如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3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和/或心源性休克致死亡2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积极溶栓治疗,可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急性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及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与益处。方法:对15例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5例中溶栓再通者11例,未通者4例。其中.出现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如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3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和/或心源性休克致死亡者2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积极溶栓治疗,可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总性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2例疗效进行评价,并与未用尿激酶治疗的30例对照,结果,尿激酶组冠脉再通率为46.15%(25/52),显著高于对照组3.33%(1/30),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者,冠脉再通率达67.86%(19/28)溶栓组在住院病死率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4/30),观察表明,尿激酶可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促进冠脉再通,早期使用可进一  相似文献   

4.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生 《中外医疗》2008,27(19):44-4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42例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42例AMI患者进行非溶辁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再通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诊静脉溶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提高AMI的教治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院心内科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对 42例早期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 ,取得显著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42例均为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 ,年龄 41~ 76岁 ,其中男 2 6岁 ,女 16例 ,发病时间最短 35min ,最长为 11h ,平均 5 .2h ,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7例、前间壁 6例、下壁 6例 ,高侧壁 5例。 42例患者中合并心源性休克 7例、心律失常 14例、心力衰竭 6例 ,合并两项以上 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 ,且具备下列条件 :(1)严重胸闷 ,持续胸痛半小时以上或含硝酸甘油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住院治疗的47例AMI病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本组冠脉再通33例,再通率为70.21%,其中6h内再通患者29例,再通率为87.88%(29/33)。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溶栓过程中3例出血并发症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评价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19例再发性急性心肌梗死进行UK溶栓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管再通率逐渐下降,病死率及出血率均高于首次溶栓。再发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UK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与首次溶栓效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诊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68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完,溶栓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6150IU,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连续应用5~7d。结果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0%,治愈67例,死亡1例。结论基层医院开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适用。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同时段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对本院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距发病的时间分为A组(1h~)、B组(3h~)和C组(6~12h),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三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7.57%、69.82%和23.04%。结论:争取时间,尽量在6小时以内溶栓,对发病6~12小时仍有适应证者,也应积极溶栓。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开展几年来,其疗效各家报道不一.我院对1993-1999年收治的219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二组进行对比,观察尿激酶静脉内溶栓与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心内科在2012年1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发病时间、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分析。观察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和注意事项。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24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66.7%。冠脉再通率与发病时间成反比,发病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2 h以内再通率最高,为77.3%。溶栓治疗后胸痛症状有效改善的有31例,总有效率为86.1%,心电图有效改善的有25例,总有效率为69.4%。经溶栓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有1例,出现齿龈出血的有3例,出现皮下出血的有1例,经相应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在短期内消失。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再灌注,改善心功能及减少急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溶栓治疗尽量要在冠脉闭塞后3h内进行,尿激酶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严格检测治疗过程凝血指标的前提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系数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2.
对1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年龄分布、发病季节、昼夜节律、梗塞先兆、梗塞部位及其并发症、病死率等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并对梗塞先兆、Q梗塞与ST梗塞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纬 《中外医疗》2014,(25):21-2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和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再通率、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再通率(82.5%)明显优于对照组(67.5%,P〈0.01),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少于对照组(17.5%,P〈0.01),死亡率均为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与介入再灌注治疗对治疗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6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为急诊介入33例或溶栓治疗32例。比较3个月后左室收缩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期球形指数及主要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左室重构指标、主要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再发心绞痛情况均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急诊介入短期预后优于溶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995年5月至2005年10月436例AM 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有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436例中青年AM I冠脉造影正常者为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该组多无心绞痛、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史,大量吸烟者居多。结论:在冠脉造影正常的青年AM I中,冠脉痉挛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急性血栓形成伴血栓自溶亦是其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淼 《实用全科医学》2005,3(6):565-565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捡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5例出现穿刺处皮下淤血,1例肉眼血尿,21例心律失常,5例低血压。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溶栓前、中、后的观察及护理和正确、合理的生活护理可防止患者溶栓后出血、心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外急救方法和院外溶栓的疗效,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实施院外抢救和溶栓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5例(85.00%)符合冠脉再通指标,4例(4.00%)死于心力衰竭。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在院外急救同时给与溶栓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麻醉兔结扎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实验动物分成两组。对照组,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第一分支;改进组,于左冠脉前降支第一分支下及左室支下降段1/2处结扎冠脉。动态观察并记录体表心电图变化。结果改进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的△ST及Σ△ST段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n=9)。将存活6h的兔处死并取心室作N-BT大体染色,计算梗塞区占心室重的百分比以判断梗塞范围。结果表明,改进组心室梗塞平均百分比为24.7%,对照组为6.7%。提示:改进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不仅避免了只结扎冠脉前降支后代偿性侧枝循环的迅速建立给实验带来的影响;还避免了高位结扎冠脉前降支造成血压迅速下降甚至死亡的危险,是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104例,实验组患者52例,在心电监测下对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其余52例患者不采用溶栓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下两组患者的成功再通、死亡例数,对两组的再通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并对再通率与溶栓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在对患者再通率的比较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实验组患者为69.2%,较未采用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患者3.8%的再通率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在病死率的比较中,前者为9.6%明显低于后者15.6%的病死率。6 h内接受治疗患者的再通率为72.2%,而6h后再通率则降低至43.8%。结论对早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法进行治疗较采用常规方式能够取得更高的再通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生率、可能的发病机制,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AG正常的AMI患者(CAG正常组)和64例CAG异常的AMI患者(CAG异常组)临床资料。结果:(1)CAG正常组共23例,占同期行急诊CAG的AMI患者总数的1.5%。(2)CAG正常组发病年龄显著性低于CAG异常组[(49.57±12.07)vs(57.70±12.50),P=0.008]。两组均以男性居多(78.26%vs 81.25%,P=0.765)。(3)CAG正常组高脂血症病史患者比例显著性低于CAG异常组(21.74%vs 59.38%,P=0.002)。吸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06)。结论:CAG正常的AMI以中青年男性居多;可能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吸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