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丛刺”是我们在学习运用《内经》刺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针刺法。《灵枢·官针》篇中有九刺、十二刺及五刺等记载,主要阐述了针刺的部位、深浅、轻重、用针多少等使用准则。其中十二刺中的“齐刺”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即正入一针,旁入二针,三针齐用,故称为“齐刺”,是属于一种多  相似文献   

2.
透穴刺法的取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  相似文献   

3.
齐刺法治疗痛症85例临床观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钟颖主题词针刺镇痛,刺法,@齐刺“齐刺”法又名“三刺”,是一种针刺止痛的方法。本法出自《内经》。《灵枢·官针篇》曰:“齐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而深...  相似文献   

4.
“合谷刺”是古代五种刺法之一。《灵枢·官针》篇云:“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指针刺直达分肉,然后提至皮下,再向左右斜刺,形如鸡爪的刺法,用以治疗肌痹证。古人称肌肉重叠处,会合处为“谷”,故  相似文献   

5.
巨刺法为《内经》刺法之一种。《灵枢·官针》篇有“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的记载。根据这一取穴原则,结合和经络循行交会和交接的关系,分别取用“合谷”、“支沟”、“腕骨”三穴施行针刺。通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加深了我们对经络的认识,针法也得到了改  相似文献   

6.
答:巨刺与缪刺均为《内经》记载的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针刺方法。《灵枢·官针》说:“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也。”巨刺的方法是左病在右取穴,右病在左取穴,左右交叉取穴的一种刺法。而《素问·缪刺论》说:  相似文献   

7.
透刺法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针透两穴(或两穴以上)的一种针刺法,称透刺法,是刺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为针灸医师所习用。笔者浅析之,管窥之见,敬请斧正。1 溯本来源 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刺法,如“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大寒气之浅者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刺于分肉之间,以治肌痹”等隐见透刺法之义。宋·马丹阳《杂病歌》中提及担法(即透刺法)。金·窦汉卿著《针经指南》提及透刺法,惜佚于兵燹。元·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歌》更注重透刺法应用,“偏正头风难医……沿皮向后透率谷”。明·杨继洲《针灸  相似文献   

8.
《灵枢·官针》有“九刺”、“十二刺”、“五刺”之言,三者均有“输刺”一法,其字相同,但其意各异。它们各自的针刺手法和配伍不同,在临床上各发挥其特殊的作用。1 九刺法—输刺1.1 含义《灵枢·官针》曰:“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荣输、脏输也。”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之荣穴、输穴,五脏六腑之背俞(《类经》注:“脏输,背间之脏腑输也。”推而广之)。1.2 临床应用1.2.1 荣输常法前人有“以输代原”之言,指五脏阴经之输  相似文献   

9.
<正>许荣正主任中医师为台州市首批名中医,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致力于"针至病所"相关理论的研究,在传承中创新,运用"集针刺法"治疗经筋疾病,疗效显著。现总结其经验,介绍如下。1集针刺法的认识《内经》针刺法有五刺、九刺、十二刺等,其中多针刺法有齐刺和恢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灵枢·官针》)是正中先刺一针,再于两旁或上下各刺一针,三针齐用的  相似文献   

10.
管遵惠,主任医师,全国第二批名中医药专家,云南省首批名中医。导师在《内经》、《难经》理论基础上,结合家传及四十载临床经验,能够遵古而不泥古,师古人而多有发展。笔者跟师临证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导师刺法经验简介如下。1 针刺方法及临床运用1.1 单针透刺法 针刺方法:《灵枢·官针篇》曰:“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或曰渊刺,一曰岂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导师的单针透刺法源于《内经》“关刺”、“短刺”理论,但在临床运用上又有所发展。管氏单针透刺法…  相似文献   

11.
董俊峰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10):466-466
多向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体会043700山西省垣曲县中医医院董俊峰多向刺是从《灵枢·官针》“合谷刺”行化出来的一种针刺手法。“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也就是说在肌肉之大会处(古人称肌束会合处为谷)施针,先垂直刺入,待...  相似文献   

12.
《灵枢经·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的论述,其中均有“输刺”,但其意各异,在针刺手法和配伍治病上不同。下面结合笔者临床体会,对其异同略作辨析。1 “九刺”法11 含义:《灵枢经·官针》篇谓:“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输也。”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之荥穴、输穴,五脏六腑之背输(《类经》注:“脏输,背间之脏腑输也。”)属于一种配穴法。12 临床应用121 荥输常法:《难经》有“以输代原”之言,指五脏阴经的输穴,又是它本经之原穴,亦即输穴、原穴是同一穴。《难经·六十六…  相似文献   

13.
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 :“直针刺者 ,引皮乃刺之 ,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后世的横针透刺颇为相似。“恢刺者 ,直刺旁之 ,举之前后 ,恢筋急 ,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后世的多向透刺法如出一辙。另外 ,浮刺、输刺 ,与后世之斜针透刺、直针透刺也非常接近。笔者 30年来 ,运用透穴针法治疗各种常见病 ,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验案举要1.1 急性腰扭伤王某 ,男 ,3…  相似文献   

14.
随四时变化而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在《内经》中有很多论述,但《内经》诸篇所论前后不尽一致,后世注家的解释也各有分岐,考证《内经》所论四时刺法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随四时而取用不同的五输穴,一是随四时而采用不同的针刺深浅。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些粗浅看法,以就正于同道。1、取五输,子行母气:随四时变化取用“井、荣、输、经、合”五输穴中不同的穴位,在《内经》中有较明确的论述。《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篇》云:“冬刺井,……春刺荥,……夏刺俞,……长夏刺经,……秋刺合。”《灵枢·本输篇》也云:“春取络脉诸荥大经…  相似文献   

15.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为滋阴益肾的要穴。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阴刺法”治疗某些病症,手法适宜,配穴恰当,效果甚为满意。兹结合案例介绍如下:一、太溪穴的针刺方法《灵枢·官针》篇“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这是专指刺太溪穴治寒厥而言,我运用“阴刺法”取太溪穴治疗其它病症,其效甚佳。操作方法是双侧同时进针,针尖向外踝尖方向刺入5分,施捻转提插手法,而以拇指向前捻时着力下插为主的紧按慢提手法,针  相似文献   

16.
火针疗法 ,古称火卒刺。最早见于《灵枢·官针》篇 :“火卒刺者 ,刺燔针则取痹也。”所谓燔刺 ,即用火将针烧至发白 ,然后以闪电般疾入疾出法刺入穴内或病所 ,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一种针刺方法。笔者用此法治疗多种疾病 ,屡屡获效 ,兹介绍如下。肩凝案李某  相似文献   

17.
“齐刺”“傍针刺”出自《内经》。为临床常用而有效的配穴方法。笔者在学习和运用中略有肤浅体会。初步整理如下:一、什么是“齐刺”“傍针刺”《灵枢·官针》篇说:“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  相似文献   

18.
王玲 《四川中医》1999,17(7):51-52
透穴刺法,通常又称为透针刺法。本法多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以增强针刺的强度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剂方法。透穴刺法有四肢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穴位的“直透”,有各部上下方或前后邻近穴位之间的“横透”、“斜透”,以及一次透刺多穴的“多向透”等法。大量实践表明,透穴刺法临床应用甚广,其疗效优于传统方法。下面就“透穴刺法”的源流、作用、操作及临床应用谈谈个人认识。1透穴刺法的源流“透穴刺法”始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各种针法,其中“输刺者,直入…  相似文献   

19.
“多向刺”是从《灵枢·官针》“合谷刺”衍化出来的一种针刺手法。“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也就是说在肌肉之大会处(古人称肌束会合处为谷)施针,先垂直刺入,待有针感后,再将针退至皮下向左(右)刺一下,然后再将针退至皮下向右(左)刺一下,呈鸡爪形,古人认为这种刺法深入肌层应于脾,适用于肌肉痹症。我们在临床使用上,从鸡爪形的三向刺变为梅花形的五向刺,称之为“多向刺”。应用于肌肉广泛性的大面积的损害、多条肌  相似文献   

20.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深浅在志”。针剌的深浅,与治疗作用和疗效关系很大。我们除了对各个穴位所规定的针刺分寸要严格遵照外,还必须结合形气、脉象、病情、病所、天时等因素为依据,灵活掌握,才有利于提高疗效。所谓“进针深,疗效高”之说,显然不符合辨证论治的精神。如果盲目瞎刺,造成“浅深不得,反为大贼”(《素问·刺要论》)。本文就深浅刺法的基本原则,谈些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