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截肢时将神经近断端埋入肌肉预防残端神经瘤的机制,报告该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此方法预防神经瘤的形成23例41个神经断端。根据患者术后的自我满意程度,有无自发性疼痛,局部有无触痛和Tinel征,对术后效果做出评价。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个月~10年,无自发性疼痛,局部无触痛。患者满意。结论神经近断端肌肉内埋入是一有效的预防残端神经瘤形成的方法。此方法疗效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静脉神经套接缝合法预防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神经套接缝合法预防治疗神经瘤性残痛的疗铲。方法 采用此法防治神经瘤 性残端痛的50例患者分为新鲜 端离断伤组(40例)和残端神经瘤组(10例)。结果 治疗后随访1-2年,新鲜外伤组均无自发性疼痛,检查时亦无神经瘤症状;残端瘤组7例治愈,3例症状减轻,1例检查时仍有触痛及效工用痛。结论 静脉神经套接缝合法预防神经瘤性残端痛,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截肢病人残端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宏昌  彭智 《现代康复》2000,4(3):384-385
目的: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探讨残端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方法:对近5年来,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截肢病人70例的名种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综合性的康复治疗,97.1%的残端综合征病人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正确的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残端综合征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4.
预防和治疗残端并发症是关系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问题。本文报告34例(53次)残端并发症的再手术情况,分析了再手术的指征,为了减少并发症,探讨了截肢技术与残端并发症之关系,强调指出,必须重视截肢手术,力争获得一个理想的残端。  相似文献   

5.
小腿截肢残端假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残端假体增加下肢截肢后骨残端的横截面积,降低负重时截肢残端皮肤单位面积上的压强,减少由于穿戴假肢所引起的并发症。重建离断肌肉的下位附着点,使之保持肌肉的合适初长和原有肌力,并维持肌力平衡,防止关节挛缩畸形,以保持截肢平面上位关节的正常活动,提高截肢肢体穿戴假肢后的功能。方法:山羊10只,随机分为2组,左小腿膝下截肢后,分为对照组和假体放置组。假体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呈蘑菇状外观。术后穿戴假肢开始负重。观察站立和行走的时间,残端皮肤情况,并进行骨残端组织学检查。结果:假体放置组羊能在截肢术后较早穿戴假肢,负重站立和行走,无残端皮肤溃疡。假体与残端骨接合紧密,肌腱与假体连接良好,坚固。未发现任何假体放置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截肢后骨残端安放假体能明显增加骨残端横截面积,很好保持残肢末端的圆锥形,加之假体材料的缓冲作用,明显减少截肢骨残端与假肢接受腔间软组织单位面积上的压强,使之能较早安装假肢,减少穿戴假肢所引起的并发症。增加假肢穿戴后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多年临床经验 ,探讨残端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方法 :对近5年来 ,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截肢病人70例的各种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过综合性的康复治疗 ,97.1%的残端综合征病人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正确的综合性康复治疗 ,能有效地改善残端综合征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截肢后疼痛是截肢术后病人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残肢痛、幻肢痛和幻肢觉。残端神经瘤形成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外周发病机制,针对痛性神经瘤进行毁损治疗简单易行。旨在研究超声引导下残端神经瘤毁损治疗截肢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短期与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截肢后残肢痛和/或幻肢痛的病人共53例,其中36例病人最终纳入分析。治疗前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截肢位置、病程、残肢痛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是否伴有幻肢痛。在末次治疗后随访至12个月,记录末次治疗后2周、6月和12月后残肢痛的NRS评分、残肢爆发痛发作次数、幻肢痛的变化,并观察治疗的并发症。结果:共36例病人,治疗后残肢痛NRS评分和幻肢痛均较治疗前缓解,爆发痛的发作次数降低。在术后2周时有效率86.1%,术后6月和12月时有效率均为77.8%。所有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截肢后疼痛的病人,可以用超声技术寻找是否有残端神经瘤;射频消融和无水乙醇注射毁损痛性神经瘤能有效缓解截肢病人的残端疼痛和幻肢痛(随访12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神经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了解其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作用。方法 12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三组。实验组:切断左侧腓总神经,把腓总神经远断端吻合到胫神经的侧方,胫神经外膜开窗,腓总神经近断端结扎反转固定于肌肉上12例。未吻合组:于左侧相应部位切断右侧腓总神经,远、近断端结扎反转固定于附近肌肉上6例。正常组:腓总神经不予切断6例。术后7个月行肌肉组织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测试。结果 实验侧胫前肌体积和正常组近似,而未吻合组胫前肌萎缩明显。组织学发现实验组胫前肌形态良好,而未吻合组肌肉细胞核明显增多,肌纤维截面积缩小。实验组胫前肌均可引出不同比例的“M”波,波幅接近正常组,而未吻合组却始终未引出诱发电位。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法可以对失神经肌肉提供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9.
1病例 患者,女,43岁,因“子宫次切术后6年,尿频尿急半个月”,于2006年6月20日入院。  相似文献   

10.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外科手术常用BaSS-Ⅱ式。常规关闭缝合十二指肠。但是,对于切除比较困难的十二指肠溃疡,或无法切除的十二指肠溃疡,常使术者为难。从1985年以来,我院外科学习国内外学者对于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的诸多新的改良方法后,采用一种新的缝合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残端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24例患者临床病史体征,尽早明确诊断,纠正液体失衡、术中视病变情况选择合理方式。结果24例均为医源性瘘,预防重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肌肉内黏液瘤的MR表现,探讨其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肉内黏液瘤MR资料,所有病例都进行了MR平扫和增强扫描.MRI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阅片并取得一致性意见,对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内在特征作出评价.结果 17例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6.2岁;在T1WI上,12例病变呈均匀低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17例病变中在T2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9例病变中由于其内低信号分隔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6例病变未见明显强化,11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11例病变周围可见假包膜,在增强扫描后尤为明显.3例病变在T2WI可见周围水肿.肿瘤病理表现为细胞缺乏,血管稀少以及含有黏液成分,肿瘤周围的胶原纤维形成假包膜,常常侵及周围的肌纤维.结论 肌肉内黏液瘤MR表现有特征性,包括位于肌肉内部、在T2WI呈明显高信号以及假包膜等,依据典型MR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周瑛 《护理与康复》2012,11(4):318-320
近年来ICU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的症状日益得到关注[1],根据调查[2]ICU中70%~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肌、四肢肌肉无力及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近10年来各国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一种神经肌肉获得性疾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ICU获得性神经肌肉障  相似文献   

15.
我科于2000年7月~2004年9月采用神经搭桥术治疗截指后残端疼痛2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神经外科自1988年1月~1997年9月共收治2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其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4~62岁,平均42.8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13个月,其中半年以内者占11例。1.2肿瘤部位:肿瘤发生在颈段4例,胸段10例,腰骶段7例,多段1例。肿瘤位于髓外硬膜下19例,硬膜外1例,哑铃型2例(Ⅰ型肿瘤位于硬脊膜外沿椎间孔生长至椎管外)。1.3症状与体征:以根性疼痛为首发症状14例,一侧或双侧上下肢向心性麻木及进行性无力18例,大小便…  相似文献   

17.
神经鞘瘤绝大多数病人可通过手术达到根治。本文总结3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经验。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4~62岁,其中24~40岁25例。病程最长5年3个月,最短3周。首发症状为根痛34例,肢体乏力及感觉异常各2例。肿瘤位于颈段9例(其中高颈段4例),胸段22例,腰骶段7例。肿瘤呈哑铃形生长5例,其中颈段2例,胸段3例。多发性肿瘤1例,位于腰骶部。病人均经磁共振(MRI)确诊,肿瘤最小0.2cm×0.2cm×0.4cm,见于多发性神经鞘瘤患者,最大1.5cm×1.5cm×3cm。1.2临床表现:肢体疼痛34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电击伤致截肢残端皮肤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伤后24 h内入院的89例电击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症指标、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血清微小RNA-195(mi R-195)水平、术后残端缺损皮肤愈合时间和植皮存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FGF、VEGF、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i R-19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端缺损皮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27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肿瘤均单发,良性25例,恶性2例。良性包膜均完整;18例硬膜内生长的良性肿瘤呈长圆形或结节状,7例跨硬脊膜生长而呈类哑铃形,其中6例良性伴椎管骨质压迫吸收,5例见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的硬化带。恶性包膜欠完整,椎管骨质显破坏;1例椎旁软组织广泛侵犯。T1WI肿瘤呈低或等信号(较脊髓),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显强化;12例瘤内伴囊变,囊变区近似脑脊液信号,4例出血,多呈高信号,增强后均不强化。27例肿瘤病理均无钙化,囊变情况术前均正确提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定位诊断符合率100%(27/27),定性诊断符合率88.9%(24/27)。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是诊断椎管神经鞘瘤的有效手段,对术前指导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几丁糖对神经瘤性残端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