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正常妊娠模型小鼠CBA×BALB/c与自然流产模型小鼠CBA×DBA/2某些生物学特性对比研究,探讨胎盘单位免疫异常、细胞增生和凋亡失衡以及细胞的识别和黏附能力下降或缺陷等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BALB/c和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DBA/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中细胞因子与受体【(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其受体(TNFR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Fas、FasL和细胞增殖与黏附相关蛋白PCNA、OPN、Survivin)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测定两组模型血清sTNFR的表达,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两组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结果自然流产模型蜕膜组织中TNF—a、MCP-1和TNFR1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模型,血清sTNFR亦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自然流产模型明最高于正常妊娠模型;自然流产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中PCNA、OPN和Survivin表达均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结论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发生与胎盘单位免疫异常、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失衡以及细胞的识别和黏附能力下降缺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P53、Ki-67和PCNA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的survivin、P53、Ki-67和PC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食管癌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块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组P〈0.05;P53与Ki-67阳性表达在食管癌发生的不同部位组P〈0.05;Ki-67和PCNA与肿瘤分化程度、食管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组的P值均〈0.05;survivin、P53、Ki-67和PCNA共同阳性表达24例,阳性表达率占40%,回顾性多因素分析survivin、P53、Ki-67和PCNA的表达在食管癌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P值均〉0.05。结论survivin在肿瘤分化组中出现差异性表达;P53与Ki-67在食管下段癌出现高表达;Ki-67和PCNA在肿瘤分化程度、食管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的有无存在差异性;survivin、P53、Ki-67和PCNA的表达不能单独作为食管癌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urvivin、P53、Ki-67和PCNA可以作为食管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及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2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和20例早期自然流产的蜕膜组织,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蜕膜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P53的表达。结果(1)早期自然流产组蜕膜与正常早孕蜕膜组织相比,凋亡显著增加(P〈0.01);(2)蜕膜组织中HSP70、P53表达,自然流产组与正常早孕组相比显著增强(P〈0.01)。结论蜕膜组织凋亡过度可能为自然流产发生机制之一,蜕膜细胞凋亡的增多与P53表达上调具有一致性;HSP70不能抑制蜕膜细胞凋亡,可能对蜕膜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角质蛋白20(CK20)和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CK20(66例)和Ki-67(55例)的表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为68.2%(45/66)。CK20表达的阳性指数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和细胞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CK20阳性表达率92.3%(12/13)高于初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62.3%(33/53)(P〈0.05)。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为63.6%(35/55)。Ki-67表达的阳性指数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分级呈正相关(P〈0.05)。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Ki-67阳性表达率90.9%(10/11)高于初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56.8%(25/44)(P〈0.05)。Ki-67和CK20的表达阳性指数呈正相关(r=0.493,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CK20和Ki-67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因此CK20和Ki-67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病理分级分期以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腺性膀胱炎(CG)组织中p53及Ki-67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56例CG、11例慢性膀胱炎(CC)、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以及9例正常膀胱移行上皮中p53及Ki-67的表达。并进一步比较CG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膀胱组织中p53及Ki-6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肠化生型CG(CGIT)患者膀胱组织中p53及Ki-6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典型型CG(CGTP)、Cc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01)。CGIT与TCC组之间以及CGTP、CC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IT及TCC患者膀胱组织中p53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1,P=0.001)。治疗后CGTP、CGIT患者膀胱组织中p53及Ki-67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01)。结论:CGIT存在恶变潜能。但手术及术后的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Ki-67与p53、VEGF的表达与TCCB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3例TCCB组织中Ki-67、p53及VEGF的表达,并将结果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CCB中Ki-67、p53和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82.3%(93/113)、80.5%(91/113)、90.3%(102/113),Ki-67、p53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着TCCB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VEGF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Ki-67与p53、VEGF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0、0.239,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期、高分级组TCCB中Ki-67和p53、Ki-67和VEGF联合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期、低分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与TCCB的恶性程度有关,其与p53和VEGF的过度表达对TCCB的发生、发展起着协同的作用,Ki-67与p53、VEGF的联合检测更有助于TCCB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预后判断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金立亭  冯贤松 《腹部外科》2008,21(4):246-248
目的探讨survivin、bFGF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并分析survivin与bFGF表达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54例肝细胞肝癌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和FbGF的表达。结果survivin和bFGF在正常肝组织中均不表达。肝癌组织中survivin和bFGF的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70.4%和74.1%,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uvivin与bFGF二者共同表达率为61.1%,其表达阳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Survivin和bFGF有助于肝癌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判定和预后判断。survivin和bFGF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3.9%(31/33)的肿瘤组织可检测到survivin mRNA表达,而对照组全部阴性表达,二者有统计学意义;81.8%(27/33)的肿瘤标本可检出Caspase-3 mRNA,而对照组中检出率为80%(8/10),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在Ⅲ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强度较Ⅰ级为高,二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survivin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有特异性表达,其高表达提示肿瘤分化不良。阻断suvivin mRNA的表达可能为膀胱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No.16)转移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行D,术的原发胃癌(单病灶)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51例胃癌原发灶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增殖指数(LI)、P53、C—erbB2、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及MMP-9表达及其与No.16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累及淋巴站别、淋巴管浸润、Ki-67u、MMP.2表达与No.16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管浸润、Ki-67LI增高和MMP-2阳性是No.16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淋巴管浸润、Ki-67LI增高及MMP-2阳性是No.16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s)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然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survivin ASODNS 50μg和200μg组、正义寡脱氧核苷酸组(ODNs组)及Lipofectin+pluronic组共5组,施加不同的处理因素,分别在静脉移植术后7和14d取材。组织形态学方法比较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程度,半定量RT—PCR法检测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基因的蛋白产物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变化。结果对照组、ODNs组和Lipofectin+pluronic组移植术后7d、14d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明显,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转染50μg survivin ASODNs能明显抑制其内膜增生(P〈0.05),200μg组受抑制程度更明显(P〈0.05)。对照组survivin 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显著增加,而survivin ASODNs组却显著减少(P〈0.05),VSMC中PCNA表达也同时减少(P〈0.05),而VSMC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survivin ASODNs可显著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urvivin的基因及蛋白产物表达,从而减轻VSMC增殖,促进其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蜕膜中生存素(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测定,探讨RSA患者的流产病因和胎盘的生长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RSA患者及20例对照组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urvivin、VEGF含量.结果 Survivin、VEGF在RSA患者孕早期绒毛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绒毛中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rs=0.268,P〈0.05);蜕膜中二者的表达无相关性(rs=0.091,P〉0.05).结论 在胚胎发育和胎盘形成过程中VEGF可能通过上调survivin,促进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和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参与胚胎着床、胎盘生长和浸润.VEGF、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在胎盘形成过程中是否有作用及其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自然流产组及正常妊娠组蜕膜和绒毛中埃兹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蜕膜及绒毛组织的蜕膜细胞以及滋养层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内均可见深浅不一的棕黄色颗粒沉着。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组较正常妊娠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减弱,推测埃兹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胚泡植入过程中胚泡不易黏附、滋养层细胞侵袭力下降、胎盘形成不良有关,提示埃兹蛋白可能在胎盘形成及妊娠的维持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动脉化疗栓塞对膀胱癌组织中Ki-67和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化疗栓塞对膀胱癌组织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膀胱癌患者化疗栓塞前后的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Ki-67和PCNA的表达,并分析Ki-67和PCNA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对30例膀胱癌患者化疗栓塞前后的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Ki-67和PCNA的表达,并分析Ki-67和PCNA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论:化疗栓塞前后Ki67中高度阳性表达率为70%、26.67%,PCNA为73.33%、20%,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经随访24.6个月,复发率为16.67%。Ki-67和PCNA阳性表达及下降幅度与膀朊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术后复发率关系密切,两者阳性表达及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术前化疗栓塞能降低膀胱癌组织Ki-67和PCNA的表达,调节膀胱癌的分化程度,使肿瘤降级降期,减少术后转移,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Ki-67和PCNA的表达可作为膀胱癌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正常妊娠与自然流产小鼠模型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1(TNFR1)和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的表达,探讨其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DBA/2。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蜕膜组织TNF-α、TNFR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血清sTNFR1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模型相比,自然流产模型蜕膜组织中TNF-α、TNFR1表达显著升高(P<0.01);血清sTNFR1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5)。结论TNF-α、TNFR1、sTNFR1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有关。某些病理情况引发的蜕膜TNF-α、TNFR1表达增加也许是自然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sTNFR1水平升高可能对妊娠具有自我保护和自我稳定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蜕膜巨噬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细胞内活性氧(ROS)、吞噬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11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和12例正常早孕妇女蜕膜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蜕膜巨噬细胞UCP2的表达、细胞内ROS水平;同时检测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结果蜕膜巨噬细胞UCP2表达与细胞内ROS水平负相关(r=-0.572,P0.01),与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负相关(r=-0.462,P0.05)。与正常早孕妇女比较,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巨噬细胞UCP2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其吞噬活性增强。结论UCP2通过控制巨噬细胞内ROS水平,调节细胞活性,在维持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和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间质瘤(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48例完全切除术后的GIST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组织芯片为载体,检测Ki-67、E-cadherin、MMP7、CD44、nm23、P53、Survivin、CyclinD1、COX.2和VEGF共10个生物指标,研究其表达与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预后分析(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Ki-67、E-cadherin、MMP7、CD44、P53和Survivin与GIST术后无瘤生存有关(均P〈0.05),Kj-67、E-cadherin、P53和Survivin与总体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Ki.67、CD44和P53是影响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Ki-67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Ki.67、CD44和P53与GIST完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Ki-67还能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OX.2和Ki.67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在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COX.2:71.95%(59/82)比8.54%(7/82),z。=68.56,P〈0.001;Ki-67:64.63%(53/82)比13.42%(11/82)。X2=45.20,P〈0.001]。②COX.2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cox.2:rs=O.349,P〈0.05;Ki.67:rs=0.305,P〈0.05)、淋巴结转移(cOx-2:rs=0.336,P〈0.05;Ki-67:rs=0.419,P〈0.01)、脉管侵犯(cOx-2:rs=0.235,P〈0.05 ki-67:rs=0.461,P〈0.01)及组织学分级(cox-2:rs=0.434,P〈0.01;Ki-67:rs=0.378,P〈0.05)均呈正相关;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rs=0.365,P〈0.01),而COX.2蛋白阳性表达与此无关(rs=0.135,P〉0.05);COX-2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皆与患者是否绝经无关(cox-2:rs=O.172,P〉0.05;Ki.67:rs=0.163,P〉0.05)。③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幻.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s=0.475,P〈0.01)。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的表达均增高,两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对两者进行联合检测可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COX-2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异常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X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XDBA/2。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绒毛组织Bcl-2、Bax、Fas、FasL 4种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并以MBIS-2000医用彩色病理图像免疫组织化学测量系统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用平均灰度值表示。结果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1)。Bax表达亦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5);FasL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P<0.01);Fas和Bcl-2表达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早孕期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异常是自然流产机制之一,Bcl-2/Bax,Fas/FasL途径可能是诱导早孕期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NIS—DR)软件检测孕40~90d自然流产和正常人工流产患者胎盘组织nNOS和VEGF的表达规律,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妊娠第40~90d的正常人工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内均有nNOS和VEGF的阳性表达,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内VEGF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nNOS阳性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呈先降低再增高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NOS和VEGF的正常表达可以维持妊娠,异常表达可能会引发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