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盐保护梗阻性黄疸小肠粘膜及防治内毒素血症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将40例梗阻性黄疸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口服胆盐,对照组不服.一周后手术治疗,术中取末端回肠粘膜作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对照组小肠粘膜光镜下充血水肿,实验组上述损害明显减轻.实验组治愈19例,死亡1例,出现脏器功能障碍1例;对照组治愈17例,死亡3例,出现脏器功能障碍4例.结论 口服胆盐可保护梗阻性黄疸患者小肠粘膜,有利于改善其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辅助治疗黄疸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05~2020-01收集我院黄疸性肝炎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组.采用常规治疗的47例为常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辅助治疗的47例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49%高于常规组74.47%(P<0.05);联合组尿黄、乏力及腹胀缓解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28d后联合组血清TBIL、DB、ALT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比较,治疗28d后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更低(P<0.05).结论: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辅助治疗黄疸性肝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表达,缩短症状缓解用时,促进肝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一氧化氮(NO)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肾、肠组织中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大鼠胆总管结扎后,分别于第1周内和第3周内应用Aminoguanidine(AG)抑制NO合成,同时应用生理盐水(NS)作对照,检测不同时段抑制NO合成后大鼠肝、肾、肠组织中NO和丙二醛(MDA)含量、肌酐清除率(Ccr)、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BT)率的变化。结果 胆总管结扎后,大鼠肝、肾、肠组织中NO含量明显升高,在胆总管结扎第1周抑制NO合成后,肝、肾、肠组织中NO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血ALT明显升高、Ccr明显下降、肠系膜淋巴结BT率明显升高;而在胆总管结扎第三周抑制NO合成后,肝、肾、肠组织中NO和MDA含量明显下降,血ALT明显下降、Ccr明显升高、肠系度淋巴结BT率明显下降。结论 NO在胆道梗阻引起的肝、肾、肠粘度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损害作用。梗阻早期表现为对组织的保护作用.后期表现为对组织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脑梗死发生的生理生化改变,我们测定了38例脑梗死患者血浆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的含量及比值,结果表明脑梗死组TXA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GI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TXA2/PGI2明显升高。提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
刘晓颖  范能全 《中国药业》2008,17(12):36-37
目的应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方法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检测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结果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稀释至质量浓度为1mg/mL时,对鲎试剂检查无干扰作用,细菌内毒素的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结论用动态浊度法测定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制剂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制剂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250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庚烷磺酸钠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 g和庚烷磺酸钠2.2 g,加水至1 000mL溶解后,滴加磷酸调节pH值至3.0,用0.45μm的微孔滤膜滤过,即得)-甲醇(970:30),流速:1.0 mL/min.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线性范围是50~110μg/mL,回归方程为y=14 704 x 2.496×10-4,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22%,RSD=0.57%.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还原型谷胱甘肽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冯淑芝  任美书  钟述猷 《天津医药》2000,28(12):758-759
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小板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脑梗死时血栓状态的研究在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6-酮-前列环素_(1α)(6-k-PGF_(1α))、血栓素B_2(TXB_2)的变化,以了解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血小板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其中男24例,女2例,年龄为60~88岁。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标准,且均经头颅CT(和)或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患儿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3、4、5 d进行4次经皮胆红素测定。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分别为P<0.005、P<0.02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愈率高、黄疸消退快,能缩短患儿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其肝功能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铵进行治疗,试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临床总疗效判定评分、安全性评价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更高(P <0.05)。与对照组的临床总疗效判定评分、安全性评价评分相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更高(P <0.05)。结论 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来说,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其肝功能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以加快治愈速度。  相似文献   

10.
用蛇毒抗栓酶以自身对照方法治疗17例急性心肌梗塞、38例心绞痛和19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测定不同治疗时间患者血浆TXB_2、6—酮—PGF_1α浓度。结果表明:用药后各组TXB_2和T/K比值均见下降,6—酮—PGF_1α逐渐升高。提示蛇毒抗栓酶有影响前列腺素代谢,调节TXA_2与PGI_2平衡的作用,该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谷胱甘肽,0.6 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2.5 mL/次,3次/d。两组患儿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生化指标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退黄时间、胎便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血清TBIL、DBIL、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肝功能,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24例冠心病患者静脉滴注当归注射液治疗后,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6-K/血栓素B2(TXB2)和TXB2、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治疗前水平。结果表明,当归注射液有调节前列环素-血栓素A2平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蓝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彭湃纪念医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G6PD缺乏性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连续治疗2~5 d.比较2...  相似文献   

14.
孙萍  王璐  赵萍 《贵州医药》2006,30(2):172-173
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原产于我国,系侏罗纪的子遗植物。银杏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苷类和银杏内酯类,临床用于心脑血管及外周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有研究证明:银杏叶制剂对缺血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为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银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蓝光疗法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龙岩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G6PD缺乏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患儿行蓝光照射治疗3 d, B组患儿在A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胆红素、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A组的80.00%(χ2=4.114,P=0.043)。与A组相比,B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胆红素、GSH、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gA、Ig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患儿的胆红素、GSH、MDA水平较A组更低,IgA、IgG水平较A组更高(P<0.05)。B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A组的22.50%(χ2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肾损伤(ARF)患者肾功能恢复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Scr)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94例AR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均治疗28d.统计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肾功能指标 [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及血清β2-MG、Scr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UN、24hUPro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观察组血清β2-MG、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93.62%(44/47)高于对照组的76.60%(36/47),且转血透治疗率6.38%(3/47)低于对照组的19.1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RF可有效促进肾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并能降低血清β2-MG、Scr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微信APP为工具的延续性护理对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恢复、不良情绪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28例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54....  相似文献   

19.
钟梅 《抗感染药学》2019,16(3):510-512
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与蒙脱石散保留灌肠对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直肠炎78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蒙脱石散混合液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和按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的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8、TNF-α水平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SF-36各项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直肠炎采用蒙脱石散混合液与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改善了血清IL-8、TNF-α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罗贵有  岳化葵  马云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487-1488
目的 探讨血浆中血栓素B,(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α-140(GMP-140),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内皮素(ET)、组织型纤溶酶(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在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发病过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TXB2、GMP-140、6-K.PGF1α、ET采用放射免疫法(RIA),tPA、PAI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和正常对照组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脑动脉硬化组,脑血栓组血小板指标TXB2,GMP-14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1),内皮细胞合成物6-K-PGF1α和ET含量脑血栓组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正常组(均P〈0.01),脑动脉硬化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纤溶指标tPA,tPA/PAI两组脑血管病血浆水平明量低于正常组;PAI水平虽有增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血管病疾病存在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纤溶活力低下,这些改变可能参与疾病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