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EBN)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EBN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持续时间、排便时心率、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便秘、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及再次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EBN能显著降低AMI患者便秘发生率,从而降低由此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前瞻性护理对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加预防便秘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前瞻性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排便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入院10 d后两组患者排便情况与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入院后3d内首次排便患者42例,占85.71%,对照组3d内首次排便患者22例,占44.90%,两组相比,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0 d后便秘发生人数为6例,占12.24%,对照组便秘人数19例,占38.78%.同时观察组心绞痛,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大便通畅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重要性,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便秘发生率,从而减少因便秘造成的严重并发症与死亡率,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葛荣玲 《当代医学》2016,(34):153-154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8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研究组应用早期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便秘发生率为12.2%;对照组的便秘的发生率为25.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干预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邓成英  胡素容  吴英  王艺桦 《西部医学》2012,24(7):1399-140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干预组从入院时即实施腹部按摩、排便习惯训练、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环境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常规护理,预防性地给予常规剂量的通便药物。观察两组的便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分别是10.0%和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现象,且不良反应小,可降低由此引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便秘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用火龙果、韭菜联合腹部按摩预防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84例高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交替食用火龙果、韭菜并联合腹部按摩,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h)和排便时间(min),并观察便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提前(P〈0.01),排便时间缩短(P〈0.01),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用火龙果、韭菜联合腹部按摩能有效预防高心病患者便秘的发生,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临床有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SAS)以及抑郁评分(SDS)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心理抑郁以及焦虑,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周碧英  李红 《河北医学》2015,(6):1012-10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87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单双号顺序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h疼痛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术后24h、48h及72h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率20.45%,低于对照组的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程度,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燕  张嘉熙 《大家健康》2016,(7):224-225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5%,P <0.05)。结论:给予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辅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手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5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与排便相关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诱发再次脑出血或脑疝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手术后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便秘发生,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便秘对患者的危害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徐冬花  王俊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13-1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心理状态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70例住院择期行TURP治疗的BPH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分别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和术后3d抑郁、焦虑症状的变化,并进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心理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如膀胱痉挛、术后出血、下尿路:感染、急性附睾炎和尿失禁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或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能改善行TURP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薛红菊 《中外医疗》2012,31(17):149-149
本文选取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入院治疗的5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研究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病患者便秘预防方面的作用。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预防组2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脑出血常规护理,出现便秘时随即对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而预防组患者则在入院之时即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便秘。对比结果是:预防组患者出现:大便硬结、排便费劲、食欲不振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足以证明前瞻性护理干预明显减少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痛苦,有效预防患者便秘及并发症的产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氯丙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用氯丙嗪进行情绪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干预组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氯丙嗪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用安定治疗。结果:干预组患者中情绪反应正常者和轻度者明显刘于对照组(P<0.01)。ST段持续抬高时间及持续性胸痛,室性心律失常、心梗延展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情绪反应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氯丙嗪进行情绪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肺癌化疗后便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我院69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化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化疗期间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便秘、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改善情况,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便秘、腹痛腹胀及食欲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量表及S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便秘症状,减轻便秘带来的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对于提高患者化疗效果,改善化疗后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的围术期系统化管理对颅内脑膜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颅内脑膜瘤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ERAS理念下的围术期系统化管理。统计2组术后恢复情况(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近期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前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ost-traum atic stress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PTSD-S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MCMQ)。 结果 观察组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TSD-SS量表5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ERAS理念下的围术期系统化管理应用于颅内脑膜瘤患者,可促进术后恢复,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改善患者应对方式及预后,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魏君  宋鑫  廖珩 《大家健康》2016,(2):244-244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影响。方法:选取48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与护理组(24),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2.34±2.67)分,对照组为(10.16±2.43)分,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33.33%,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胸外科常规的护理和非规范的呼吸系统功能锻炼,观察组除进行常规胸外科护理外,还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24h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呼吸状况,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40例 AMI 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收治的40例 AMI 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况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 AMI 患者的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分级活动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早期分级活动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系统的早期分级活动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