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期微创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两种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微创方法是否存在疗效差异.方法 前瞻性收集63例在发病72 h内接受微创治疗的BAP患者,患者被分成两组: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组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组.观察两组术后第1、3、5天血、尿淀粉酶,氨基转移酶,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6个月以内复发率.结果 两组术后第1天血淀粉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术后第3、5天淀粉酶、氨基酸转移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分别为5.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个月以内复发率分别为:2.7%、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住院期间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6个月以内急性胰腺炎复发率偏高,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可能是治疗早期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更为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间收治18例通过内镜治疗的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经内镜治疗的患者中,16例(88.9%)治愈,1例(5.6%)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母婴死亡.1例患者经治疗病情恶化,经手术清创引流后治愈,胎儿共死亡3例(16.7%).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早期介入.既解除了胆胰开口的梗阻,又降低了胆胰管内压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微创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方法 总结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微创治疗的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其中急诊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EST) 18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外引流(PTCD)4例,入院72 h内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胆囊造瘘26例,胆囊切除+胆管探查(LCBDE) 10例.结果 临床治愈5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2%(3/58).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0例.结论 依据病人病情,实行个体化治疗,选择合适的微创治疗时机及方法,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是很少发生但很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之一,孕早、中、晚期及产后均可发病,总发病率为1/12000~1/1000[1],不仅影响妊娠结局,也可导致多种新生儿疾病发生,具有高妊娠终止率和高围产期死亡率,其病因有胆源性、高脂血性、酒精性、创伤性、感染性、高钙血性、酒精性等,其中胆源性为最常见病因可占到50%以上[2-3...  相似文献   

5.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凶险、病死率高的急腹症。病死率高达22.7%[1],15%~25%[2]。近年来,内镜技术已成为诊断及治疗胰腺胆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占急性胰腺炎的15%~50%[3]。而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有胆总管结石者高达63%。因此内镜介入治疗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手段。急诊(发病72h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胰管引流术(ENPD)已被广泛认为是治…  相似文献   

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其发病率在国内占急性胰腺炎的 6 6 .7%左右 ,胆源性胰腺炎一旦发生 ,大约 72 %~ 86 %的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1] ,但以后可反复发作 ,也有演变成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甚而危及生命的病例。本院针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特点 ,对近 3年收治的急性胆源胰腺炎病例均行了早期胆道手术 ,辅以禁食补液、抑制胰腺外分泌等综合治疗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7年 4月~ 2 0 0 0年 4月 ,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出血坏死怀胰腺炎除外 ) 2 7例 ,男 11例 ,女 16例。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感染性坏死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联合胆道镜清创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以超声引PCD为初始治疗手段的65例SAP合并感染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38例(58.5%)仅通过PCD引流治愈,27例(41.5%)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患者中,4例(6.2%)直接转为开腹手术;23例(35.4%)采取胆道镜引导的腹膜后清创,其中2例因相关并发症转为开腹手术。6例(9.2%)经过PCD或者后续微创/开腹手术治疗后死亡。将单独行PCD治愈的患者与行PCD及后续治疗的患者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人口学资料、严重度评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凝血酶原消耗试验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PCD治疗时间、穿刺引流管管径上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前者引流管数量多于后者、引流时间长于后者、穿刺相关并发症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引流管数量、引流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是PCD的影响因素,对于合并感染性坏死的SAP,联合胆道镜清创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因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的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及坏死的炎症反应。其主要病因是胆管疾病、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在我国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管疾病,占急性胰腺炎病因的60%~70%,胆管疾病包括胆管炎、胆道蛔虫、胆道出血、胆总管囊肿、胰胆管汇合异常及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等,其中胆管结石是诱发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胆石嵌顿在乳头壶腹部或在胆石迁移过程中造成乳头一括约肌水肿和痉挛,引起胆汁胰液排泌不畅,进而导致胰酶异常激活产生一系列的炎症,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9年6月收治的112例ABP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LC无中转开腹,其中延期和择期手术的患者,选择性使用内镜介入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保守治疗。结论:胆管梗阻引起胰液排出障碍是ABP发病的重要原因,及时解除胆管梗阻是治疗的关键。保守治疗联合以微创为主的外科治疗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2 0 0 3年本科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4 3例患者 ,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2 13例 ,急性反应期 (3~ 7天 )手术 5例 ,延迟期手术 18例 ,开腹下手术 2 0例 ,急性反应期 6例 ,延迟期手术 14例。手术包括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腹腔灌洗 ,胰床清创引流术。从手术时间 ,术后腹痛缓解时间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出院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剖腹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 ) ,术后腹痛缓解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出院时间腹腔镜组均较剖腹组缩短 ,术后并发病发生率低于剖腹组 (P<0 .0 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各时机 ,且体现于微创的优越性 ,腹腔镜手术最佳处理时期是同一次住院胆源胰腺炎控制后 ,因手术期处理关键是胰腺炎控制及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炎(SAP)并发胰腺假性囊肿(PP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手术治疗的52例SAP并发PP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内镜-腹腔镜组),21例行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治疗情况、术后疗效、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内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均无PPC复发。结论: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SAP并发PPC,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形成个体化治疗策略,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胆道疾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ABP行胆道疾病处理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轻型192例,中重型2例,重型12例;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ERCP、肝叶部分切除术等。结果:中重型及重型ABP患者均在非手术治疗后早期行外科处理;轻型ABP患者中与早期手术者(起病2周内)抗生素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延期手术者(起病2周后)明显减少,同期手术者抗生素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总费用较择期手术者明显减少(P0.05)。结论:ABP患者胆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轻型患者应在同次住院期间且起病早期行胆道手术治疗;重型患者应在非手术治疗整体情况缓解后尽早行手术治疗;如有胆道梗阻或胆管炎无论轻重均应急诊手术或ERCP。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titis,ABP)的优化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余收治的159例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及有无胆道梗阻分为轻症非梗阻型(68例)、轻症梗阻型(43例)、重症非梗阻型(27例)、重症梗阻型(2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先给予非手术治疗。对于伴有胆道梗阻的64例,根据解除梗阻的不同术式,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开腹手术组,对比使用不同治疗方案的各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
结果:不伴梗阻的95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且轻症组与重症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梗阻的64例中,入院后24 h内均行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26例)各指标与内镜治疗组(38例)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差于后者(P<0.05)。
结论:胆源性胰腺炎应分型而治。非梗阻型ABP(轻型和重症)早期非手术治疗效果好;梗阻型ABP在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是治疗关键。内镜途径解除胆道梗阻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更满意,是治疗梗阻型ABP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60例行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的IPN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腹腔内压(IAP)、相关临床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后,其生命体征、IAP、临床评分、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结果为:治愈10例(16.7%)、明显好转46例(76.6%)、无效4例(6.7%),总有效率达到93.3%;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6.7%,其中胰内瘘3例、肠外瘘1例、肠穿孔3例、出血3例,无手术相关的死亡。56例获随访,其中34例(60.7%)复查CT坏死灶基本吸收,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验指标无明显异常;10例半年内胰腺炎复发;7例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4例死亡。结论: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在治疗IPN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经验,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9月至2007年5月江苏吴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结果 全组手术46例,早期手术9例,延期手术37例,均获痊愈,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4 d,术后随访无复发.非手术8例,死亡1例,随访有2例复发.结论 外科手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ABP手术时机的选择应采用个体化和延期手术相结合的处理方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PCD引流管路径作微小切口联合经皮肾镜清除胰腺坏死组织的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感染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经PCD引流的感染期SAP患者出现引流不畅等治疗效果不佳后,循PCD引流管路径作一约2 cm微小切口,用取石钳取出浅层部分胰腺坏死组织,深在部分坏死组织联合经皮肾镜直视下用网篮取出,在残腔的高、低位分别置入冲洗管及双套管,从腹壁相应较簿的位置戳孔引出并固定,原PCD引流管管口予以关闭。术后用生理盐水自冲洗管冲洗脓腔,双套管负压状态下作持续负压吸引将残余坏死组织逐步清除干净。监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引流量(出入量差)、体温、白细胞(WBC)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CT了解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残余情况。结果:23例感染期SAP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感染中毒症状均改善,术后30 d内引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多(均P0.05),感染指标(体温、WBC数、PCT、CRP)均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1个月左右复查CT显示胰周坏死组及积液基本消失,其中5例术后2周出现冲洗管堵塞需换管继续冲洗引流,所有患者未出现腹腔出血、肠漏、穿孔等并发症,无需行二次微创手术干预或开腹手术处理,患者最终均痊愈出院。结论:循PCD引流管路径作微小切口联合经皮肾镜清除胰腺坏死组织的方法在治疗SAP感染性坏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微创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60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行微创保胆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FTS理念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而对照组行常规的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输液时间、住院费用、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胆囊功能恢复时间、恢复程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输液时间、住院治疗总费用均有减少;术后CRP升高程度降低及升高的持续时间缩短、胆囊功能恢复时间短、胆囊功能恢复程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过程中,遵循FTS理念,强化围手术期的处理,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应激反应,能更好地促进胆囊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速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