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病人治疗疾病行之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在差错统计中,输液类差错占首位[1]。大多数的差错是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引起的,三查七对流于形式,查对制度淡化是差错发生率高原因之一。我院护理人员在输液接液操作中差错时有发生,发生差错环节主要是护士在床前执行医嘱时因查对不严,查对不认真造成的,给医疗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此我院护理部自2009年1月份以来制定并实施了规范床前查对制度,强化了床前查对流程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5项护理相关查对制度落实情况。方法用等级计分方法,回顾所在医院2008年第三季度护理安全专项督导中,临床27个护理单元对护理相关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手术病人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和饮食查对制度)的掌握执行考核情况。结果护理相关5项查对掌握执行最好的是医嘱查对制度,良好的是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其次是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和饮食查对制度掌握执行不好。结论护理相关的5项查对制度在临床掌握执行中存在问题,应制定相应对策,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和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是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静脉输液技术有一定的创伤性,存在一定风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输液环境布局不合理,药物的运输、保存不科学,对新药的配伍禁忌不熟悉,护理人员本身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违反无菌操作原则,输液过程中没有加强巡视,忽略和患者的沟通和健康教育,监督和管理力度不够完善等环节都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针对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得到不断完善,让患者以最佳的用药方法,达到最满意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门诊患儿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需求,针对原因,提供科学有效的改进方法,确保患儿输液安全。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儿童输液患者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排在前5位的安全需求因素是:担心护士不能一针见血、担心护士加错药、担心患儿液体渗漏或针头脱落、担心交叉感染。且患儿输液天数在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需求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高护士的责任心,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使用封闭式净化台配置药液,提供全程规范优质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患儿家属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于路平  丛辉  孙姝 《黑龙江医学》2003,27(5):389-389
护理差错事故 ,是护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失控现象 ,是质量管理缺陷造成的 ,一旦发生护理差错事故 ,会给病人带来严重损失 ,造成痛苦 ,延误疗程 ,重者会危及病人生命。因此 ,安全护理及管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1 护理差错事故多发环节及原因1 1 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 ,对药品检查查对不仔细 ,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 ,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 ,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 ,在临床上极易引起差错。不认真查对病人床号、姓名、婴儿床号和手卡 ,而在临床中造成差错 ,这样的教训时有出现 ,绝不能掉以轻心。抱错婴儿、…  相似文献   

6.
护理过程中有以下不安全因素:一、不认真执行各项查对制度,用药查对不严,不查对瓶签、药名、许多药品特别是针剂安瓿的大小包装很相似,用药前必须严格查对确认无误,绝不能想当然是这样或应该是这样,以免铸成大错,另外,不认真查对病人的姓名、床号、性别、有的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只对床号、不查姓名或只查对床号,有时病区内重名的病人时常出现,更需注意,只叫名字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7.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输液的一大难题,我院与2007年采用静脉留置针以来。在克服静脉穿刺困难及改善护患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该技术在患儿输液中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2年我院儿科入院患儿98例,年龄0-3岁,头部78例,手12例,足8例。
  1.2操作方法.
  1.2.1药液查对护士接收患儿的药物后,必须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药液要现用现配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王莹洁  王坤 《吉林医学》2013,(26):5507-5508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安全防护。方法:对收治的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采取定性描述,分析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结果:护理人员通过加强执行查对制度、加强自身的无菌观念、加强对本科室常用药物的了解、增加巡视次数等实现了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防护,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关系到绝大多数人的健康,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责任感、细心和耐心,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护理查对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核心制度,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静脉输液安全的保障[1].自2010年1月开始,我院采用三人核对联合患者参与查对应用于患者静脉输液中,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现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院内2009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静脉输液16 320例中存在33例静脉输液差错进行分析,其中床号、姓名差错15例,药名差错8例,药物剂量差错1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静脉输液患者18 610例,其中39例患者的隐患在输液前都被成功阻止,1例发生输入错误药物,原因是夜间只有1名护士上班因查对不严而引起缺陷.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静脉输液具有一定风险,据文献报道,在美国致命性用药失误中有高达60%来自于静脉输液[1].同时,调查显示75%的静脉输液差错是输液查对行为不规范所致[2].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的繁琐或输液查对制度的缺陷,如查对过程简单化、查对内容不全、查对方法单一等,输液查对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的实施,为患者的安全埋下了隐患[3].实习护生作为新进临床工作的主要人员,是临床上静脉输液的主要执行者,也是输液差错的高发人群[4].静脉输液查对意识的缺乏、对查对方式及内容缺乏清晰的认识是导致临床护生输液差错最主要的原因[5-6].因此,提高临床护生静脉输液查对意识、规范静脉输液查对及操作十分重要.临床科室轮转期间的学习以临床护理带教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作为护士生涯的开端,其质量的高低对临床护生今后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深远影响[7].笔者通过对新入科临床护生进行联合情景缺陷式教学和微格式教学,教学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锦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707+4733-4707,4733
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静脉输液安全的保障。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中,再次把"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列为首位安全目标[1],由此可见,查对制度的有效落实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1954年,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对策.加强护士法律意识,严格查对制度,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陪关系,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输液质量的管理.不但减少护理缺陷,而且能提高穿刺技术水平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并制定预防性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患儿输液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中医院儿科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发生的30例次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相关事件,分析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对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次静脉输液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查对不严、专业素质差、责任心不强、环境因素等,其中加药及换药错误发生率最高。结论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时要提高责任感,改进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克服不利因素影响,不断总结经验,对护理人员进行个性化和规范化培训,同时按照需求制定弹性值班制度是降低输液缺陷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方法在执行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输液、输血、派发口服药、侵入性治疗工作中实施床边二人查对法。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查对意识,较好地防范了因查对不严格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绪论实施床边二人查对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吴泽凌  罗穗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6):555-555,558,561
为了防止输液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从2005年起,在执行输液治疗操作时,我科除严格要求每一名护士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外,还要求患者或家属参与查对,对预防纠纷与差错起到一定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探讨相关改进措施。方法:对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儿科静脉输液患儿300例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并制定相关改进措施。结果:300例患儿中,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63例(21.00%),其中患儿因素42.86%、操作者因素30.16%、家属因素17.46%、环境因素9.52%。结论: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较多,临床应提高静脉穿刺技巧,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注重操作前、中、后的护理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家长的满意程度。方法:对150例患儿在小儿静脉输液时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和几点护理方法。(1)穿刺技术。(2)固定方法对。(3)光线的选择。(4)药物渗漏的护理方法。(5)输液反应。结果:2009年1月~2009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150例患儿中,142例均是1次静脉穿刺成功,7例发生药物渗漏,1例发生输液反应。结论:掌握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可以保证静脉输液得顺利进行,可以促进护理质量提高,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工作中发生差错的原因及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措施:1.加强制度化管理;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综合素质;3.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制度;4.提高穿刺技术水平;5.加强职业安全教育;6.强化沟通与健康宣教.结果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发生护理差错例次由所改进.结论 加强医院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护理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发生,减少纠纷投诉,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在小儿科护理工作中 ,我们经常执行一种输液患儿同时小剂量静脉用药的医嘱 ,如“5 %葡萄糖 15 0 m L先锋霉素 1.0 g、静滴 ,每日 1次 ,同时“5 %葡萄糖 2 0 m L、氨茶碱 3 0 m g静注 ,每日 1次”并且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快 ,随时用药处理 ,如“0 .9%氯化钠 2 0 m L、速尿 8mg立即静注”,这种小剂量静脉用药 ,传统的方法是将药物吸入 2 0~ 3 0 m L 针管中缓缓推注 ,虽然这种方法比较方便 ,但它费时费力 ,推注速度不易掌握 ,而且在输液微粒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 ,更不能适应医疗要求 (因药物未能通过过滤装置 ,使输液微粒进入体内 )。近年来 ,我…  相似文献   

20.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抢救和治疗疾病主要方法和途径之一。正确的输液可挽救患儿生命,反之可造成医源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努力提高穿刺成功率,勤观察,勤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