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口地区自 1991年起建立脊髓灰质炎疫情专报系统以来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工作不断完善 ,1999年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达到 WHO规定的标准 ,现将 1999年 AFP病例监测工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1999年 1~ 12月 ,对辖区内 10个县市 ,187年乡镇的15岁以下儿童进行监测 ,全区乡级以上综合医院共 198家为 AFP监测点 ,监测资料来自全区 10个县市脊灰专报系统。1.2 病毒分离鉴定 由河南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用常规方法在 L2 0 B和 RD两种传代细胞上进行 EV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阳性者先用脊灰病毒 (PV)免疫血清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
消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已经进入证实消灭阶段 ,加强对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监测 ,作为证实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与指标尤为关键。为进一步做好AFP监测工作 ,现将宁夏 1999年AFP的病例流行病学监测情况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1999年全区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库和各市县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及随访表。实验室资料来自宁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和国家脊灰实验室。 (2 )数据分析 :用EPIinfo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1)流行概况 :1999年宁夏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 相似文献
3.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是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市自1991年建立了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专报系统以来,AFP监测系统的及时性和敏感性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加强AFP监测工作,现将1991~1995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广西百色地区是脊髓灰质炎的高发区 ,自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和1990年开始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报告系统以来 ,脊髓灰质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每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逐年提高。现将1993~1997年AFP病例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全地区12个县(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旬报和个案调查表、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脊髓灰质炎实验检验结果。2结果2.1流行概况1993~1997年AFP病例报告分别为12例、16例、31例、21例和23例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泉州市自 1992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系统 ,1994年全面实施 AFP监测工作以来 ,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监测网络 ,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得到改善和提高。 1999年全市共报告 AFP病例 2 7例 ,未发现脊髓灰质炎 (下称脊灰 )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现将 1999年 AFP病例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9年泉州市各县 (市、区 ) AFP监测系统上报的旬报及月报表 ;主动监测表及 AFP病例个案调查表。1.2 分析方法 :应用 EPI info软件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 .1 流行情况2 .1.1 地区… 相似文献
7.
自1989年全国提出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以来,我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AFP监测系统,在常规免疫基础上开展了强化免疫,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将1996年哈尔滨市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AFP监测系统上报的旬报表,AFP 相似文献
9.
乐山市1995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山市1995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李均浩,郭志洪乐山市1995年加强了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全年共报告病例数21例,其中1例非AFP,比1994年(6例)提高了3倍多。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发病率1.08/10万,达到了... 相似文献
10.
急性驰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是验证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重要依据。为总结经验 ,巩固消灭脊灰的成果 ,提高监测质量 ,现将湖北省宜昌市1995~ 1999年 AFP病例监测系统状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宜昌市卫生防疫站收集的脊灰监测系统报表 ,包括 15岁以下儿童 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旬、月报表、主动监测表。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1.2 方法AFP病例由各级卫生防疫站计免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随访、填表上报 ,采集粪便标本冷藏送省站脊灰实验室。2 结果2 .1 AFP病例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剖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AFP监测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的防控成果。方法收集黔东南州2012—2013年AFP病例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71例,〈15岁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6/10万、4.86/10万;病例以1-4岁为主,占59.15%;免疫史≤3剂次有1例,无免疫史不详和0剂次病例。报告后48 h调查率为97.18%,14 d内双份便采集率为92.96%,合格便采集率为90.14%;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为98.59%;麻痹75 d内随访及时率为94.37%。结论黔东南州AFP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各项监测指标完成良好,达到卫生部的指标要求。但存在需改进的地方,首诊报告率低,不合格粪便时有发生。需进一步加强AFP监测技术培训、加大督导力度等措施,提高医疗单位AFP病例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提升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梅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点,掌握流行规律,评价AFP监测系统。方法对梅州市1994—2011年AF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4—2011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289例,0~14岁儿童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6/10万;有明显的夏秋发病高峰,以6月份发病较多,占全年病例的15.6%;病例以低年龄为主,5岁以下占65.1%。289例病例中服苗3次以上者244例,占84.4%;服苗1、2次者占11.8%;未服苗及服苗不详者分别占3.8%和9.0%。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达标,完整性中个案调查表和随访有缺项,主要是临床症状和免疫史。及时性中大部分指标能达标,麻痹—就诊报告间隔1 d的只占28.7%。结论 AFP监测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监测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增强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水平,为提高AFP监测系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7年江苏省AFP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江苏省AFP病例年均报告率为2.56/10万, 48小时内调查率均在98%以上,合格便采集率均在85%以上,麻痹3天内就诊的占67.46%,麻痹7天内就诊的占86.42%。AFP病例首次就诊分别选择村级(1.96%)、乡级(18.65%)、县级(36.94%)、地区级(34.13%)、省级(8.32%)医院。70.28%的AFP病例首次就诊即确诊,省级医院报告准确性最高,为83.09%。结论 江苏省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加强AFP监测的培训,做好调查核实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无锡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特征及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维持无锡市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2 - 2017年无锡市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从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等方面对AFP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12 - 2017年无锡市共报告AFP病例10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5/10万,监测报告及时率为100%,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为100%,14 d内双份粪便合格采集率为97.03%,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为96.04%,75 d内随访及时率为100%。初诊主要集中在县级及以上单位;各月份均有病例且散在分布,4月份最多;病例主要集中在江阴市和宜兴市;发病年龄集中于1~3岁幼儿;男女性别比为1.59∶1;免疫史≥3剂次占97.03%;所有病例最后诊断分类均为“脊灰排除病例”,病例疾病谱分类中单神经炎占第一位;60~75 d随访4.95%有残留麻痹。结论 无锡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应重点关注幼儿阶段儿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培训、继续保持AFP病例的报告敏感性、密切关注异地就医病例是保证无锡市无脊灰状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2—201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12—2019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2—2019年共报告1 714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5例/10万,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3.14/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2.07/10万),1~6岁儿童居多(55.43%),以散居儿童(45.22%)和集体单位儿童(托幼机构、学校)(42.47%)为主;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的病例占91.72%;AFP病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8.38%;27.48%的病例为短暂性肢体麻痹;16.45%的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贵州省仍需保持AFP病例监测的高敏感性和及时性,保持常住儿童脊灰疫苗高覆盖率,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随访时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病例肌力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保护成年后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通过分析南昌市近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其流行规律,了解该市对AFP的监测情况.方法 对南昌市2008-2011年AF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EPIinfo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全市共报告15岁以下的AFP病例299例,报告该户籍地AFP病例78例,0~ 14岁儿童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94/10万.无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发病以儿童为主,5岁以下占74.36%,AFP病例男女之比为2.55∶1,AFP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AFP病例监测质量均处于较好水平.结论 该市AFP监测工作取得成效,但还应继续加强AFP监测力度,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郑州市2012 - 2017年所监测的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提高医生AFP的诊断水平和AFP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AFP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2 - 2017年郑州市16个市(区县)所报告的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2 - 2017年这6年中郑州市共报告AFP病例2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1/10万,8月份报告病例最多,达32例;16个市区县中登封市报告病例数最多,达32例;有23个医院参与病例报告,其中报告最多是郑州市儿童医院(69 例);病例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人群,完成免疫者占总病例数的84.96%;实验室监测出PEV和NPEV阳性毒株;临床症状以发热和肌肉疼痛为主,治疗后仍有19.46%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留麻痹。结论 郑州市2012 - 2017年AFP病例年平均发病率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提示该市脊灰防治工作效果良好,但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有待提高,治疗后仍有患者存在麻痹症状,需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流行学特征,为其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河南省2004-2011年共发生15岁以下AFP病例4 500例,主要表现为散发.年平均发病率为2.95/10万,郑州市发病率最高4.96/10万,其次为三门峡市4.66/10万.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每年3月和8 ~10月,0~4岁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4∶1.741例AFP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6.47%.15.80%的病例麻痹60d有残留麻痹.结论 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春季、夏秋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AFP病例残留麻痹率较高,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四川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为我省脊灰防控工作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四川省2014-2019年AFP病例数据。结果 2014-2019年四川省合计报告AFP病例2 154例;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指标均达到国家监测方案要求,<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2/10万,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为99.58%,双份合格便采集率为95.40%,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为97.54%,随访表75 d内及时送达率为94.89%;AFP病例的时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男女性别比为1.75∶1,脊灰疫苗接种3剂次及以上占95.64%;AFP病例首诊选择省级、地区级、县级和乡村级医疗机构分别占14.95%、27.95%、39.79%和17.32%,首诊到医疗机构报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天,83.94%的AFP病例首诊即诊断为AFP,省级医疗机构确诊率最高(92.24%);经省级专家会分类诊断1例为VDPV病例,其余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结论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达到维持无脊灰状态要求,但需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