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内镜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期选择性肠系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10例,术中肠镜检查确诊4例,本组手术12例,2例行DSA栓塞成功,全组治愈率100%。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内镜是目前小肠血管畸形较理想的诊断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65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75次。结果:共检出病变56例,阳性检出率为86.2%,阴性率为13.8%。其中小肠血管畸形25例,小肠肿瘤7例(手术证实血管瘤3例,小肠癌3例,淋巴瘤1例),小肠溃疡5例,小肠糜烂3例,小肠克罗恩病4例,小肠憩室3例(手术证明Meckel憩室2例),活动性出血5例,小肠寄生虫病3例,小肠息肉1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较高,可达86.2%,安全且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小肠憩室病的并发症很难在急诊时作出诊断,常延误手术治疗。本文报道了对7例小肠憩室病患者并发症的诊断经验。方法:对1995年1月1日到2001年6月30日间的7例小肠憩室病并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73.1岁。4例并发出血,3例并发憩室炎穿孔和脓肿。结果:并发症的发作和手术治疗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0.6d。4例患者小肠钡餐检查显示憩室病。内镜或CT排除了急腹症其他病因。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部分小肠,仅有1例进行改道吻合术。1例患者死于脓毒性腹膜炎。结论:小肠憩室病比较罕见。在胃肠出血或梗阻的情况下,可采取对常见原因排除的方…  相似文献   

4.
崔红利  肖潇  杨均  王军  李丽  颜綦先  兰春慧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13,42(18):2093-2094,2097
目的分析小肠出血疾病临床特征,丰富对小肠出血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59例消化道出血均行胃、结肠镜检查,排除上、下消化道疾病,诊断小肠出血,分别予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胶囊内镜、CT、CTA、血管造影或外科手术探查并针对此组小肠出血的病因就各种辅助检查的价值、治疗方式、效果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肠出血性疾病中以血管发育不良和畸形最为多见,占本组病例的52.5%,其次是小肠肿瘤占本组病例的25.4%,炎性肠病占本组病例的13.6%,Meckel憩室占本组病例的8.5%。结论小肠出血以血管发育不良和畸形为多,除胶囊内镜、小肠镜以外,CT及CTA检查有重要价值,治疗方法有常规的止血药物及生长抑素静脉给药到达止血目的,另外,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探查及辅以术中内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血管畸形8例,小肠肿瘤4例(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为空肠间质瘤,1例为血管瘤),小肠憩室2例(手术证实1例为Mechel憩室),小肠克罗恩病3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多发溃疡1例,小肠淋巴管扩张3例,另发现小肠非特异性炎症7例,小肠寄生虫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检出率较高,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5年来我院确诊的33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21例患者首次内镜下止血成功未发生再出血,4例内镜下止血效果不佳行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1例直接外科手术治疗,7例无活动性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未发生再出血。结论iDieulafoy病可经内镜检查确诊,内镜治疗是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对于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行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Dieulafoy病临床少见,易误诊及漏诊。急诊内镜及出血间歇期内镜检查诊断,内镜介入治疗采用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或5%孟氏液喷洒加用微波治疗7例,手术治疗5例。结果诊断为胃Dieulafoy病11例;空肠Dieulafoy病1例。经内镜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1例复发。急诊胃镜是诊断Dieulafoy病的最好方法,内镜下介入治疗随访效果好,减少了对外科手术治疗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间行胶囊内镜的38例次检查结果。结果38例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病变检出率为87.5%,以血管病变为多见(9/16例);证实2例克罗恩病累及小肠;腹痛、腹部不适检查11例,诊断为胃炎8例,十二指肠球炎2例,球部溃疡1例;6例体检患者,诊断为胃炎5例,小肠滤泡增生1例;2例消瘦患者均发现有小肠滤泡增生;1例外伤后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原因。38例胶囊均能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食管、胃、小肠均较清晰。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邵志坚  张长丹 《广西医学》2005,27(6):853-854
目的通过对9例肠道憩室出血内镜下诊治的回顾分析,评价其效果。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4年10月间因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行急诊胃镜、结肠镜检查及剖腹探查术中应用结肠镜检查,发现肠道憩室出血,作内镜下止血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8例内镜下止血治疗均获即时止血成功,但其中1例3d后出血复发,后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的1例患者剖腹探查术中结合使用结肠镜,准确找到病灶并作外科切除。结论内镜检查及镜下止血对肠道憩室出血的诊治具极高价值,术中结合使用结肠镜有助于出血病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官斌  朱一宁  王昌波 《广西医学》2009,31(11):1652-165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3例胃和小肠间质瘤患者均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23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肿瘤直径2—8cm。腹腔镜或联合超声内镜胃楔形切除13例,远端胃部分切除2例,近端胃部分切除5例,腹腔镜辅助下部分小肠切除3例。手术时间(82±25)min,术中失血量(65±28)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2±1)d,住院(7.5±2.5)d。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间质瘤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胶囊内镜对23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23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检出小肠炎6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麦克尔憩室1例,阳性率占52.17%,3例急性出血期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均未检出病变.结论 胶囊内镜是一项无创、安全的检查,对非出血期的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例小肠出血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小肠钡餐、动脉造影、核素扫描等单项或多项检查,最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肿瘤11例(55%),以良性肿瘤多见;血管畸形5例(25%)。结论 小肠出血以肿瘤常见,血管畸形值得重视。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注射美兰染色肠管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198 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9月 ,我院胃镜室配合普外科在剖腹手术中紧急内镜检查 5例原因不明的便血病人 ,全部诊断明确 ,并抢救成功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16~ 6 7岁 ,均因大量便血治疗无效紧急外科剖腹探查 ,配合内镜明确了出血部位 ,4例在小肠 ,1例在升结肠。病理结果 :3例小肠海绵状血管瘤 ,1例小肠静脉曲张和 1例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 5例中有 4例因便血曾作过胃镜和结肠镜检查 ,均未发现出血部位和病因 ,剖腹探查术时紧急内镜检查 :经肛门入路检查 3例 ,经空肠切口入路检查 2例。1 2 检查方…  相似文献   

14.
少见疾病致消化道出血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3例少见疾病引起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13例(男8例,女5例)临床资料,着重对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胃肠道内镜检查在少见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讨论。结果 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疾病有出血性胃肠血管病变(8例)、十二指肠肝癌浸润、乳癌胃转移、激光性溃疡形成、Still氏病的胃肠粘膜病损、异位胰腺等,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论 少见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较困难,且极易发生误漏诊,胃肠道内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尤其术中内镜检查,对出血性胃肠血管病变以及术中探查未能发现明确病灶,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云清  周丽华  许玲 《西部医学》2011,23(5):980-981
目的探讨胃肠壁病变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对146例需行EMR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与手术准备;术中医护人员熟练配合;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正确指导饮食。并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46例患者中,141例安全、成功地完成了EMR治疗,手术成功率96.6%;5例因病灶过大、位置过深、部位不恰当或隆起不充分而失败改为外科手术。除3例发生创面脱痂出血外,其余均无出血、穿孔、强烈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胃肠壁病变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肠镜在小肠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技巧。方法对于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而常规检查短期内不能明确病因的急性小肠大出血患者,在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并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结果
  经肠镜在剖腹探查时准确地找到出血的原因,其中有4例为血管畸形,1例是小肠憩室,1例是海绵状血管瘤,确诊后合理手术出血均得到救治。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急性小肠大出血患者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肠镜的应用是一种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病变检出率高,在基层医院也可以顺利开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龄腹部手术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采取多种综合措施以提高高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治疗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7年6月80岁以上资料完整的老龄患者腹部手术122例.结果 我院2000年~2007年6月共收治80岁以上资料完整的老龄病人共122例,其中男84例,女38例,年龄80~88岁,平均年龄85.5岁.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94例.胆道手术73例,急诊胆囊切除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3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33例.胃肠肿瘤根治术20例,胃癌根治术12例,大肠癌8例.疝修补术20例,其中嵌顿10例,行右半结肠切除1例,小肠切除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6例,Bassini修补术11例,3例行高位结扎术.小肠肿瘤1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阑尾炎5例,行急诊阑尾切除术.自发性肠破裂3例,行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前检查有一种合并病者95例,二种合并病76例,二种以上55例.死亡3例,切口感染20例,肺部感染32例.合并病加重62例.结论 80岁以上老年病人合并病多,术后并发症较多,但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和支持,注重合并病和并发症的治疗,可提高其手术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因呕血和(或)解黑便病人行急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病灶位于食管下端8例、胃底14例、胃体5例、胃窦3例、十二指肠球部4例、十二指肠球部降部交接3例,十二指肠降部5例。对Dieulafoy病灶进行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内镜治疗后再次出血的病人进行第二次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结果内镜下止血术后即时止血42例(100%),5例病人(11.9%)72h内因再次出血进行第二次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2例病人出血停止,72h总的止血有效率为(92.85%),3例(7.15%)病人因效果欠佳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止血率为(92.85%),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产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共检出病变20例,包括小肠肿瘤5例(间质瘤2例,小肠癌2例,淋巴瘤1例),血管畸形3例,新鲜出血3例,小肠多发及孤立溃疡3例,小肠钩虫病2例,小肠糜烂2例,Meckel憩室1例,结肠息肉1例。结论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率可达83.3%,且安全易为患者接受,可作为该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郑彦 《安徽医学》2004,25(3):219-220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性出血的早期诊疗。方法 对 2 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 ,诊断手段和治疗进行分析。采用胃镜 ,结肠镜 ,小肠气钡 ,动脉造影术和核素显像等定位检查。结果 良性肿瘤18例 ( 66.6%) ,恶性肿瘤 9例 ( 3 3 .3 %)。良性肿瘤以腺瘤、平滑肌瘤为多 ( 15例 ,5 5 .5 %)。恶性肿瘤预后差 ,术后生存期 3个月~ 1年。多发性病变和微小病变与肿瘤并存分别为 3例和 2例。结论 急诊胃镜———结肠镜———血管造影术序贯定位检查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尤其是动脉造影术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剖腹探查术应尽早施行 ,术中内镜检查对寻觅微小肿瘤甚有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