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正常老年人、脑梗死及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和帕金森病组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老年组(P〈0.01),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高于帕金森病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帕金森组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检测显著高于正常老年组,但低于脑梗死组。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近两年来本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确诊为帕金森病的老年患者共100例,其中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50例,认知正常的患者50例,另抽取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统计对比PD认知障碍组和PD认知正常组患者的基本病历资料,检测比较三组入选对象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分析简易智能状况检查(MMSE)评分与血浆Hcy水平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PD认知正常组患者相比,PD认知障碍组患者病程明显延长,而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PD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PD认知正常组患者和对照组(P<0.05);血浆Hcy水平与MMSE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693,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认知障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血浆Hcy水平升高是老年帕金森病发生认知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的影响,以及PD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浆Hcy的关系。方法 79例PD患者按服药不同分为4组,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观察Hoehn-Yahr(H-Y)分期与血浆Hcy水平的关系;观察血浆Hcy水平与病程的关系;观察不同治疗组患者叶酸、维生素B_(12)含量。结果服多巴胺制剂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未服药组(P0.05);Hcy水平较高者H-Y分期较高(P0.05);病程较长的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P0.05);服多巴胺制剂组患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较未服药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多巴胺制剂可引起血浆Hcy水平升高,使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有可能促进PD进展;血浆Hcy水平高者运动障碍分期较高,病程较长,即病情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服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2组,每组30例,各给予不同剂量的叶酸,A组2.5mg,1次/d,B组5.0mg,1次/d。2组均同时联合服用维生素战10mg,1次/d;维生素B12 0.5mg,1次/d。分别于治疗前(人院48h内)、治疗15d后采血检测Hcy浓度。结果(1)各组血浆Hcy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剂量叶酸治疗后血浆Hcy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Hcy血症有明显效果;应用叶酸2.5mg即可明显降低Hcy。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浆Hcy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4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0例非急性脑卒中的对照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将研究对象(400例)分为不同临床亚组各类型急性脑梗死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心源性脑栓塞组),初发组与复发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及高Hcy水平比率,对脑梗死复发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2)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初发患者,且高Hcy水平比率(49/97)亦高于初发患者(98/31)3)(P〈0.01);(3)1年内和1年后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4)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复发与高Hcy水平、糖尿病有关(P〈0.01)1、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与高血浆Hcy水平有一定关系,高血浆Hcy水平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治疗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维生素B12等的影响.方法 分为PD组28例和健康对照组30名,测定被检者血浆中Hcy和维生素B12浓度等,PD组患者分别在左旋多巴治疗前、后测两次.结果 PD组左旋多巴治疗后血Hcy浓度[(19.19±8.01)μ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12.50±3.78)μmol/L]和健康对照组[(12.60±3.9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D组左旋多巴治疗后血Hcy水平与维生素B12呈负相关(r=-0.386).结论 左旋多巴治疗可导致血浆中Hcy升高,有必要对服用左旋多巴的PD患者群进行Hcy、维生素和叶酸的检测,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可能会降低Hcy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情况及美多巴对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06-01-2009-12-31入住作者医院的PD患者53例,按入院前是否服用美多巴治疗分为非美多巴组和美多巴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美多巴口服治疗;另选择31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检测血清Hcy水平,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血清叶酸(FA)及维生素B12(VitB12)水平。收集患者初次就诊及初次复诊时的血清Hcy、FA、VitB12水平资料至2010-01-30,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初次就诊时非美多巴组和美多巴组PD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17.28±6.79)、(18.50±6.56)μ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3.49±3.21)μmol/L〕(均P<0.01),HHcy的比例〔分别为50%(14/28)和76%(19/25)〕亦高于健康对照组〔29%(9/31)〕(均P<0.01),而血清FA、VitB12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HHcy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与FA、VitB12水平无相关性(分别r=0.118,P=0.455;r=0.001,P=0.995)。(2)非美多巴组患者复诊时血清Hcy水平〔(15.84±3.33)μmol/L〕较治疗前〔(12.92±3.15)μmol/L〕升高(P<0.05),血清FA、VitB12水平同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美多巴组患者服用美多巴治疗后血清Hcy、FA、VitB12水平同初次就诊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服用美多巴可能使PD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但可能不是PD患者伴有HHcy的惟一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FD法检测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采用离子捕获法测定患者叶酸(Fol)、维生素B12(VitB12)等指标,与40名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和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ol及Vit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血症与脑梗死相关,相对危险度OR为8.921(95%CI 2.16~30.32),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与血Fol、VitB12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主要是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且对比健康人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探讨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能否作为脑梗死诊断的指标。方法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于入院后的次日以及治疗病情稳定后的第7天清晨抽取血液,要求空腹抽取静脉血2mL。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同样清晨空腹取静脉血2mL。2组患者的样品采取平行操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其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明显要高于正常健康体检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并且病情稳定后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明显变化,治疗后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下降至(12.0±0.16)μmol/L,P<0.01。结论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脑梗死有相关性,检测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y)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400例脑梗死患者及200例同期住院既往无临床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总同型半胱氨酸(H cy),维生素B12和叶酸(FA)。结果血液H cy水平,脑梗死组(17.25±7.11)μm o l/L,对照组(10.48±3.01)μm o l/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在≤40岁患者中危险因素更明显。血清tH cy水平与V itB12及FA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清tH cy水平升同增加脑梗死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急性左旋多巴负荷试验用于鉴别新发帕金森病(PD)与新发帕金森综合征(PDS)患者,并筛选评价指标的临界值。方法:选择89例有PD样表现但未服用过左旋多巴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PD组(n=48)和PDS组(n=41),进行了急性左旋多巴/卡比多巴(100/25mg)试验。根据两组患者统-PD评分运动分量表(UPDRS—Ⅲ)评分的平均最大改善率进行比较,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该曲线上最大Youden指数对应的运动评分最大改善率作为临界值。结果:PD组在服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后的平均UPDRS-Ⅲ评分平均最大改善率高于P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立的ROC曲线在鉴别PD和PD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P〈0.01),对应上网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的最佳临界值为12.45%(Youden指数0.565,敏感度80.9%,特异度75.6%)。结论:急性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试验可作为PD疗效和诊断的一种辅助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伴躯体疲劳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运用帕金森病疲劳量表对113例原发性PD患者进行疲劳评估,并用统一PD评分量表,Hoehn-Yahr(分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帕金森睡眠量表、生活质量评分等量表对PD患者进行测定.结果:PD患者中,疲劳的发生率为41.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生活质量为疲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疲劳在PD患者中很普遍,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PD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组和普拉克索组。冶疗12周后评价其疗效,评价指标包括Hamilton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观察各量表评分相对于基线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普拉克索组HAM—D和Zung总评分第4周时与基线值相比已有下降趋势,而在第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作用与帕罗西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PDR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普拉克索具有抗抑郁作用,可能在治疗后4~8周时开始发挥比较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治疗8周时其抗抑郁作用强度似平接近于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可能小依赖于其对于运动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血浆尿酸(UA)水平,以及血浆UA水平与PD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以2000至2008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汉族PD患者239例中符合入选标准的55例PD患者为PD组(排除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的其他疾病),另设对照组55例(非PD患者)。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身高、体重、血浆UA等指标。结果:PD组血浆UA水平[(260±49)lamol·L^-1]明显低干对照组[(324±48)μmo·L^-1](P〈0.001)。PD病情分级和病程长短与血浆UA水平均无明显相关。PD组体重指数(BMI)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D组BMI与UA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D患者血浆UA水平降低,且低血浆UA水平存在于病程的各个阶段,提示低血浆UA水平可能与PD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视幻觉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特点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门诊连续175例原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有幻觉的PD患者采用改良幻觉调查表问询调查,并对视幻觉出现的频率、严重度及夜间病情等进行评分。分析群体中视幻觉的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PD合并视幻觉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结果:175例PD患者中无视幻觉126例(无视幻觉PD组)。存在视幻觉49例(有视幻觉PD组),发生率为28.0%。其中,男性发生率为28.7%(31/108例),女性发生率为26.9%(18/67例)。49例PD视幻觉患者中,18例(36.7%)为轻度幻觉/错觉,31例(63.3%)为复杂型视幻觉。单因素分析显示:轻度幻觉/错觉组和复杂型视幻觉组间的累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视幻觉组与无视幻觉组间在认知评分、病程、年龄、是否服用左旋多巴及剂量、是否服用普拉克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认知损害、年龄和病程与视幻觉有密切关系,是视幻觉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的视幻觉主要表现为复杂型视幻觉,可与其他精神症状伴随;其发生与认知损害、年龄和病程密切相关;其病因和发生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利用磁共振体积测量技术评价特发性震颤(ET),帕金森病(PD)患者基底节区核团体积的变化及互相间的差异。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机测量9例ET患者、5例PD患者和8例年龄匹配正常人全脑体积、尾状核和壳核体积。比较各组之间感兴趣区体积的差异。结果:PD组双侧尾状核标化体积之和、双侧壳核标化体积之和较正常人缩小(P〈0.05)。ET组双侧尾状核标化体积,双侧壳核标化体积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结论:PD患者存在尾状核和壳核体积的缩小,而ET患者无明显尾状核和壳核体积变化。  相似文献   

19.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已被证实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促进神经再生等作用,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体内外实验中有明确疗效。对于EPO治疗帕金森病(PD)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开展。目前,EPO虽然不作为治疗PD的一线用药,但有广泛运用的前景。因此,本文回顾EPO治疗PD的相关文献,结合近年来EPO治疗PD的一些新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吸烟、饮茶、脑力劳动、杀虫剂接触史与PD发病有关,而PD发病与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能预防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