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肖乐  曹建彪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847-849
巢素蛋白(nestin)阳性细胞、成体干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和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是常用的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细胞的种子细胞,本文就这三类细胞的来源、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表达nestin的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并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想的供体。【方法】 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MSC,传至第6代的MSC接种在前一天涂有100 μg/L多聚赖氨酸的塑料培养瓶或培养皿中,用含100 mL/L FBS的DMEM/F12培养液添加10 ng/mL bFGF的培养液培养并以DMSO、BHA与Forskolin等诱导剂联合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流式细胞仪鉴定诱导前MSC的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前及诱导后6 h、12 h、24 h神经元特异性抗原nestin、NF*9鄄200和GFAP表达率。 【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传至第6代MSC表面抗原CD29和CD44阳性率分为98.8%,96.6%, CD34和CD45阴性。 免疫荧光鉴定传至第6代的MSC表达nestin阳性率为57.1% ± 6.9%,不表达NF*9鄄200和GFAP。诱导后30 min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诱导后6 h、12 h、24 h经nestin和NF*9鄄200免疫荧光鉴定,诱导后6 h、12 h、24 h nestin阳性率分别为96.5% ± 1.9%,88.1% ± 5.4%,33.5% ± 5.4%,NF*9鄄200阳性率分别为90.1% ± 2.9%,97.5% ± 1.3%,98.1% ± 1.6%。【结论】 骨髓来源的nestin阳性的MSC具有神经祖细胞特性并且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高泳  何秉燕  刘湘芬 《医学新知杂志》2005,15(4):37-38,F0004
目的探讨CD3AK细胞诱导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的效果.方法用细胞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电泳,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Jurkat自然凋亡率和CD3AK细胞诱导的Jurkat细胞凋亡率.结果 Jurkat细胞自然凋亡率为(4.60±2.17)%;CD3AK细胞诱导的Jurkat细胞凋亡率为(27.38±4.91)%,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15.1P<0.01).结论 CD3AK细胞能诱导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及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含有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将其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及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及RT-PCR通过对内皮祖细胞及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检测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形成梭状的内皮样细胞,部分细胞积聚成团形成克隆集落,流式细胞仪鉴定该细胞表达内皮祖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133及VEGFR.继续培养4周后细胞形成典型铺路石样改变,RT-PCR检测有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基因vWF、eNOS表达.结论 可成功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可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及成熟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5.
Marrowstromalcells (MSCs)arethenon hematopoieticprecursorsinthebonemarrowstromaofadultmammal.Underspecificexperimentalcondi tions,itcandifferentiateintoneuron[1] .Thephe nomenonhasgivenresearchersagreatsurprise .Andnow ,thehotspotistofinditstrueevidence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气道上皮细胞对大鼠髓系树突状细胞(mDCs)激活和功能的影响,为研究RSV诱发哮喘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大鼠气道上皮细胞株进行培养。在对RSV进行扩增和滴度测定后,以不同作用时间、不同滴度的RSV感染大鼠气道上皮细胞。同时分离、培养扩增大鼠mDCs,采用transwell细胞共培养系统将大鼠气道上皮细胞和大鼠mDCs共培养。其mDCs通过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标志物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大鼠mDCs与RSV感染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共培养后出现功能性成熟,包括大鼠mDCs表面共刺激分子MHCⅡ和CD86的表达增多,OX40L和TARC的mRNAs表达增高,大鼠m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结论 RSV感染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能够促使大鼠mDCs进一步成熟并且可能具有支持Th2细胞分化和局部聚集的能力,可能是RSV诱发哮喘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浸润T淋巴细胞的存在对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数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浸润T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对MDSC的募集作用。方法 建立BALB/c小鼠和免疫缺陷裸鼠荷瘤模型,进行裸鼠荷瘤T淋巴细胞过继实验和抗体阻断T淋巴细胞实验,观察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 (FACS) 检测肿瘤组织内MDSC的数量变化。结果 荷瘤裸鼠肿瘤较正常小鼠荷瘤的肿瘤生长更快(P<0.05),肿瘤微环境中MDSC的百分率更低,与正常小鼠肿瘤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T淋巴细胞过继后的荷瘤裸鼠肿瘤微环境中MDSC百分率有增加(P<0.05)。接受抗体阻断实验的过继荷瘤裸鼠肿瘤组织内MDSC百分率减少(P<0.05)。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浸润T淋巴细胞能直接诱导MDSC的募集,并对肿瘤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管细胞(EC)和化生细胞(MSC)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8 952份液基细胞学标本按颈管细胞和化生细胞存在状态分为EC(+)/MSC(+)、EC(+)or MSC(+)及EC(-)/MSC(-)等3组,比较各组液基标本的满意率和细胞学异常的检出率。结果细胞学异常总检出率为3.54%,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及宫颈鳞癌(SCC)检出率分别为1.11%、0.36%、0.02%;细胞学异常总检出率在EC(+)/MSC(+)组最高(7.82%),其次是EC(+)or MSC(+)组(5.21%),EC(-)/MSC(-)组检出率最低(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C(+)/MSC(+)组液基标本满意率(细胞量>40%)达89.77%,EC(+)or MSC(+)组次之(77.67%),EC(-)/MSC(-)组为7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标本中颈管细胞及化生细胞存在与否对液基标本质量和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总检出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结合CIK细胞抗肿瘤效应。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 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与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1)。结论 DC-CIK细胞比CIK细胞有更强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来源的饲养细胞是否具备支持自体mESCs未分化生长的能力。方法先诱导mESCs形成类胚体(EB),进一步诱导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mEB-dFE),以用作饲养细胞。采用形态学、集落形成率、细胞分化率、免疫细胞化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和RT-PCR对生长在mEB-dF上的mESCs的未分化特性进行鉴定。采用RT-PCR和诱导mESCs体内外分化方法鉴定mESCs多分化潜能特性。结果从EB三个发育阶段(EB贴壁10、15、20 d)分离出48个mEB-dF系,其中5个(来自15 d的EB)能维持mESCs未分化生长和多潜能性达10代以上。生长在这种饲养层上的mESCs与生长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上一样,其特性无明显差异,均表达碱性磷酸酶和特殊的mESCs标记,包括SSEA-1、OCT-4、NANOG,在体外形成EB和体内形成畸胎瘤;其他43个mEB-dF系则不具有这种能力。结论研究不仅为mESCs体外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饲养细胞,避免了MEF作饲养细胞的许多不足;而且还提示mESCs可诱导出不同功能的成纤维样细胞,其差异的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能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本研究旨在将分离出来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标记后注射到心壁内,观察其能否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方法:将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用Brd U标记,将标记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注射入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大鼠左心室壁内,假手术组仅注射等量的培养液(元细胞)。结果:反复传代可获得大量纤维状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rd U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标记率约为41.4l%。手术组细胞注射部位心脏组织中部分细胞内可见抗心室肌肌凝蛋白重链单克隆抗体(MHC)、抗Brd U抗体及抗心房利钠肽抗体、抗Brd U抗体双染色阳性颗粒,假手术组仅为单染色阳性颗粒。结论: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心脏提供的特殊微环境下分化成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2.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β-巯基乙醇(BME)、正规胰岛素(R I)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取体外扩增至3~4代的大鼠MSCs,分别用BME、R I和bFGF诱导,另设空白对照。诱导后1、5、24 h,计算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率,分别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诱导后1 h,BME组分化率最高,5 h时bFGF组分化率最高,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1);BME组和R I组各自1 h与5 h的分化率有显著差异(P<0.01);bFGF组5 h和24 h的分化率与1 h的分化率有显著差异(P<0.01),但5 h和24 h的分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氧化剂和神经营养因子能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具有较高的诱导效率。胰岛素的作用较弱;BME的诱导作用快而短暂;bFGF的诱导作用缓和而持久。  相似文献   

13.
调节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免疫耐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互影响,共同维持免疫耐受。哮喘是机体对吸入抗原的持续应答,肺的免疫耐受被打破所致。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哮喘的发生和发展,恢复肺的免疫耐受。树突状细胞不仅是免疫反应的起始细胞,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两种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研究调节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哮喘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对哮喘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杨  李立 《医学综述》2011,17(3):374-377
肿瘤干细胞(CSC)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关于肿瘤发生的新理论,该学说认为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突变发育成肿瘤,只有一部分特殊的细胞能够发育成肿瘤,并维持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过去几年内研究者已经证明包括肝癌在内的许多CSCs的存在,并分别针对肝癌干细胞与肝癌的关系、肝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定标志等问题展开讨论,总结了一些治疗措施。现对CSCs及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恒河猴睾丸支持细胞对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的方法,分析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表皮生长因子(EGF)、内皮素-1(ET-1)和白细胞介素-1(IL-1)对原代共培养恒河猴睾丸支持细胞与间质细胞睾酮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 GnRH、FSH、EGF和ET-1对原代共培养恒河猴睾丸支持细胞与间质细胞睾酮分泌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与共培养的支持细胞数量呈线性关系,即共培养的支持细胞数量增加,睾酮分泌水平亦明显上升;而IL-1对原代共培养恒河猴睾丸支持细胞与间质细胞睾酮分泌水平没有产生影响。结论支持细胞对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 DC的方法以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与特性。从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在培养液中加入 GM- CSF、TNF- α、IL- 3、IL- 4,培养 1 4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1 a;培养末期加入 LP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83及 HLA- DR。发现用 GM- CSF+TNF-α+IL - 4可获得 ( 3 6 .79± 3 .1 5 ) % CD1 a+ 细胞 ,LPS可使 CD83及 HLA- DR的比例从 ( 0 .5 7± 0 .5 6 ) %及 ( 40 .2 7± 6 .3 3 ) %分别升至 ( 3 2 .79± 1 2 .90 ) %及 ( 95 .5 2± 3 .45 ) %。实验证明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另一种主要来源 ,经特定细胞因子诱导可生成大量 DC,并能通过 LPS刺激 DC成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K细胞、CIK细胞及γδT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联合组(A组,n=47)和对照组(B组,n=47)两组。 B组仅予以(依托泊苷+顺铂)单纯化疗方案,A组则采用细胞免疫联合化疗方案。行为期2~5年随访,比对两组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差异,记录其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A、B两组的局限期患者在PFS及1年生存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局限期患者OS及2年生存率优于B组(P<0.05);A组广泛期患者在FPS、OS、1年及2年生存率等指标对比上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局限期患者PFS及OS均长于广泛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胡军  舒钧 《医学综述》2009,15(12):1773-1776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存在于许多成熟骨组织中的原始细胞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在适宜的微环境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鉴于MSCs具有易获得、易培养、低免疫原性、能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长期表达等优点,已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及器官移植等领域。本文对MSCs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抗原加工提呈、抗原识别及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duced killercells,CIK)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而成,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就近年DC与CIK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肪间质干细胞(ADSCs)对活化态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活化凋亡的影响及其探讨产生作用的原因。方法从肝脏及腹腔脂肪分别分离纯化培养HSCs及ADSCs,通过半透膜(transwell insert)在6孔塑料培养板上建立HSCs与ADSCs的双层培养体系,大鼠正常肝细胞系(BRLs)及HSCs培养分别作为对照。通过CCK-8比色法检测ADSCs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SCs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了解HSCs的活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ADSCs对HSCs凋亡的影响。最后通过检测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HSCs与ADSCs共培养72h,ADSCs明显抑制HSCs的活化与增殖,促进HSCs的凋亡,培养液细胞因子检测显示ADSCs比BRLs分泌更多的HGF,而较少分泌TGF。结论 ADSCs具有分泌细胞因子抑制HSCs活化增殖,促进凋亡的潜能。ADSCs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