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方牵引与FrankelⅢ矫治反(牙合)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与FrankelⅢ矫治反(牙合)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前牙反(牙合)患者分别应用前方牵引治疗(16例)和Frankel功能矫治(12例),将两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矫治方法对上颌前牙唇倾度、SNA角及下颌平面角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前方牵引主要导致上颌骨前移.结论:对于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反(牙合),宜早期开始前牵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12例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患者,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结果患者矫治前后的侧貌得到改善,并建立了正常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和后牙中性关系.治疗前后的SNA角、 ANB角、 1-SN角、 MP-SN角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效果,从而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骨性Ⅲ类错牙合得到矫治.  相似文献   

3.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矫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12例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患者 ,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结果 患者矫治前后的侧貌得到改善 ,并建立了正常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和后牙中性关系。治疗前后的SNA角、ANB角、1-SN角、MP -SN角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效果 ,从而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 ,使骨性Ⅲ类错牙合得到矫治  相似文献   

4.
两种方法治疗乳牙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和FRⅢ功能矫治器矫治乳牙骨性反(牙合)的疗效.方法 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乳牙反(牙合)患者57例,年龄3~7岁,平均5.3岁,随机分为2组,前方牵引组29例,FRⅢ组28例.对照组为正常乳牙(牙合)儿童, 30人.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 前方牵引组和FRⅢ组均可矫正乳牙骨性反(牙合).FRⅢ组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上下颌骨无明显变化.前牵引组上前牙唇倾,上颌骨A点前移2.98 mm,上颌骨长度增加2.78 mm.结论 在乳牙骨性反(牙合)的治疗中,FRⅢ功能矫治器主要通过移动牙齿消除反(牙合),无骨性作用,而前牵引除有牙齿移动外,还可以促进上颌骨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与FrankelⅢ矫治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前牙反患者分别应用前方牵引治疗(16例)和Frankel功能矫治(12例),将两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矫治方法对上颌前牙唇倾度、SNA角及下颌平面角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前方牵引主要导致上颌骨前移。结论:对于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反,宜早期开始前牵治疗。  相似文献   

6.
张进军 《口腔医学》2013,(2):140-141
目的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骨性Ⅲ错。方法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对替牙期16例,恒牙早期4例的骨性Ⅲ类错进行矫治。结果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具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患者矫治前后的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建立了基本正常的前牙覆、覆盖关系。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对矫治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期矫治术矫治替牙期及恒牙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替牙期及恒牙早期上颌骨发育不足致骨性前牙反[牙合]病例,采用面具式前方牵引+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32例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矫治结果,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面具式前方牵引+直丝弓固定矫治术可有效的治疗因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骨性前牙反[牙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矫治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疗效,并分析颌骨、牙齿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 选择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16例,采用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进行前方牵引。牵引前后均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对牵引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及临床表现比较。结果 A点前移,上前牙唇向倾斜;下颌骨生长的方向、形态改变,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趋于正常,凹面型明显改善。结论 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是矫治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与Pendulum矫治器联合应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的疗效。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前牙反患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9~12岁,平均10.7岁,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颌牙列拥挤。先采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3~6个月,然后使用改良型Pendulum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2~6个月,提供间隙供上颌牙列排齐,最后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治疗。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矫治结束后,12例患者均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ANB增加2.57°,前牙覆盖增加6.32 mm;上中切牙唇倾度增加8.58°,前移5.22 mm;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3.17°,远中移动2.87mm。结论对于伴有上颌拥挤的恒牙早期前牙反患者,上颌前方牵引联合Pendulum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临床选择病例应慎重,避免上颌切牙过度唇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不同年龄段上颌后缩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 24例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成小龄组(5~8岁)和大龄组(9~12岁),采用面罩式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用Winceph 8.0 X线头影测量软件测量分析.结果 前方牵引对两组患者均产生良好的矫治效果: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下旋,反牙合解除,侧貌明显改善;小龄组患者在更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更多的骨骼改变而牙齿代偿改变较小.结论 前方牵引对生长高峰期患者有效,在生长发育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矫治不同年龄段安氏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分为4.5~8.5岁,9~13岁两个年龄组,均行前方牵引治疗,对两组病例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结束后上颌骨前移、上颌长度增加,ANB角增大,下颌骨向后下旋转.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轻度舌倾,上唇位置前移,下唇位置无明显改变,软组织侧貌改善.两组病例对比小年龄组颌骨变化大,大年龄组牙齿的改变大.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因上颌发育不足而导致的安氏骨性Ⅲ类错<牙合>能很好地促进上颌骨生长和前移,又可控制下颌骨的生长,并有效影响下颌骨的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矫治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疗效,并分析颌骨、牙齿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16例,采用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进行前方牵引.牵引前后均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对牵引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及临床表现比较.结果 A点前移,上前牙唇向倾斜;下颌骨生长的方向、形态改变,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趋于正常,凹面型明显改善.结论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是矫治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He矫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He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12例安氏Ⅲ类骨性错He的患者,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结果 患者矫治前后的侧貌得到改善,并建立了正常前牙覆He,覆盖关系和后牙中性关系。治疗前后的SNA角,ANB角,1-SN角,MP-SN角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效果,从而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骨性Ⅲ类错He得到矫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和FRⅢ功能矫治器矫治乳牙骨性反的疗效。方法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乳牙反患者57例,年龄3~7岁,平均5.3岁,随机分为2组,前方牵引组29例,FRⅢ组28例。对照组为正常乳牙儿童,30人。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前方牵引组和FRⅢ组均可矫正乳牙骨性反。FRⅢ组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上下颌骨无明显变化。前牵引组上前牙唇倾,上颌骨A点前移2.98 mm,上颌骨长度增加2.78 mm。结论在乳牙骨性反的治疗中,FRⅢ功能矫治器主要通过移动牙齿消除反,无骨性作用,而前牵引除有牙齿移动外,还可以促进上颌骨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在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患者,用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矫治后,SNA角增大3.5°,SNB角减少1.0°,ANB角增大4.5°,覆盖增加5 mm。上唇相对E平面向前,下唇相对E平面更靠后。结论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使前牙反牙合解除,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口腔医学》2005,25(5):289-290
目的评估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在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患者,用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矫治后,SNA角增大3.5°,SNB角减少1.0°,ANB角增大4.5°,覆盖增加5 mm.上唇相对E平面向前,下唇相对E平面更靠后.结论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使前牙反(牙合)解除,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CBCT对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前牙牙槽骨形态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与下切牙唇倾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患者为实验组,20例错(牙合)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经拍摄CBCT对下前牙牙槽骨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下切牙根尖牙槽骨唇侧厚度、总厚度小于对照组,高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下切牙唇倾度与唇侧根尖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嵴顶与釉牙骨质界间的距离呈正相关,与根尖处牙槽骨总厚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前牙牙槽骨厚度低于个别正常(牙合),高度大于个别正常(牙合)。成人低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切牙牙槽骨厚度和高度与下切牙唇倾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下尖牙牙槽骨厚度和高度与下切牙唇倾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前方牵引矫治18~24岁骨性反(牙合)患者的疗效,探讨前方牵引矫治的机制.方法 选择15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成年患者,年龄18~24岁(平均19.2岁),通过上下颌活动和固定矫治器的合理配置,利用晚间上颌前方牵引联合白天Ⅲ类颌间牵引进行矫治,前方牵引疗程约7个月,总疗程约24个月.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结果 经过治疗15例患者外形侧貌及咬合关系基本正常.SNA角、SNB角、ANB角由治疗前的(79.6±3.7)°、(83.5±3.3)°、(-4.1±2.0)°变为(81.1±3.8)°、(82.6±3.6)°、(-1.5±1.8)°,矫治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下颌活动和固定矫治器的合理配置能连续实施上颌骨矫形作用,为临床矫治18~24岁骨性Ⅲ类反(牙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颌"2×4"技术和下颌(牙合)垫附拉钩施行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病例,上颌用"2×4"技术,下颌用带有拉钩的(牙合)垫式矫治器,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均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典型病例直观展示了矫治前后的形态改变.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4技术配合(牙合)垫式矫治器实施Ⅲ类牵引为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矫治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颌“2× 4”技术和下颌牙合垫附拉钩施行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病例 ,上颌用“2× 4”技术 ,下颌用带有拉钩的牙合垫式矫治器 ,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均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典型病例直观展示了矫治前后的形态改变。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 4技术配合牙合垫式矫治器实施Ⅲ类牵引为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矫治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