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智能化撤机(smart care/PS,SC)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撤机效果.方法 将79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满足临床撤机条件后,随机分为SC组(n=39)和SIMV+PSV组(n=40),分别采用SC和SIMV+PSV模式撤机.记录撤机时间、总通气时间(TVT)、人工操作次数及再插管率.结果 SC组撤机时间、TVT较SIMV+PSV组明显缩短(P<0.05);SC组人工操作次数较SIMV+PSV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有自主呼吸行机械通气的撤机患者,与SIMV+PSV相比SC模式可缩短他们的撤机时间、TVT,减少人工操作次数,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程序化撤机策略在脑梗死机械通气病人撤机中的应用,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对96例脑梗死行机械通气病人采用程序化撤机的方式进行撤机,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3d内成功撤机8例,3d~7d成功撤机69例,〉10d成功撤机8例,撤机不成功11例,撤机成功率为88.5%。[结论]脑梗死机械通气病人应用程序化撤机策略进行撤机,可提高撤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的方法对脱机训练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机械通气72h以上的患者48例。在准备撤机前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脱机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氧气管给氧通气的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变化,并了解患者的耐受性及舒适度改变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脱机后1,3,24h动脉血气分析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次数、心率、血压变化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耐受性及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可以使患者能吸入较精确的足够的氧混合气体,降低导管死腔,减少患者的呼吸做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从而能使患者达到快速、顺利脱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自主呼吸试验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在终止机械通气后,自主呼吸试验(SBT)时间对成功拔管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组与前瞻组对比的方法,回顾组将成功拔管患者按SBT时间不同及病种不同分别对SBT结果进行记录及统计不处理;前瞻组除慢慢阻塞性肺疾病(COPD)采用1-2小时SBT外,其余病种患者均采用30分钟SBT。记录并比较2组的成功率、再插管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回顾组患者按时间分组显示,拔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若按病种分别计算,COPD1-2小时组成功率要高于30分钟组(P<0.05),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0分钟组成功率高于3-4小时组(P<0.05),与1-2小时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瞻组COPD及心衰组拔管成功率均较回顾组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应根据不同病种有用不同SBT。COPD患者SBT过短只能了解呼吸肌力,不能了解耐力;而心衰患者SBT过长会增加呼吸功而诱发心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在机械通气撤机后患儿面罩吸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6例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撤机后的重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进行面罩氧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MR 850湿化器连接RT 308湿化氧疗管路对氧气湿化后进行面罩氧疗,监测并比较撤机后24 h吸痰时两组患儿的痰液黏稠度、经皮氧饱和度和撤机后48 h内的二次插管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痰液Ⅰ、Ⅱ、Ⅲ度例数分别为6,19,3例,与对照组的2,15,1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598,P<0.01);研究组患儿经皮氧饱和度为(97.39±1.62)%,对照组为(93.89±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037,P<0.01);二次插管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3,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应用于机械通气患儿撤机后可使患儿气道始终保持湿润,处于近似生理湿化状态,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提高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心理状态及提高撤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7例符合撤机标准而撤机失败的ICU患者,予以分析心理原因及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17例患者在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心理状态均有改善,最终撤机成功.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自信心,从而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镇静撤机法在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以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将46例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清醒撤机法,实验组实施镇静撤机法.结果 2组患儿在拔管过程中出现心率增快、烦躁、收缩压升高的例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例数、重插管例数、拔管后肺不张例数、拔管后肺部感染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度镇静撤机法不仅使患儿保持安静,而对其呼吸功能没有抑制,减轻拔管的刺激,有利于改善及提高心、肺功能,顺利撤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的方法对脱机训练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机械通气72 h以上患者48例,符合撤机标准,在准备撤机前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脱机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氧气管给氧通气的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变化,并了解患者的耐受性及舒适度改变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脱机后1 h3、h2、4 h动脉血气分析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次数、心率、血压变化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耐受性及舒适度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方法,可以使患者能吸入较精确的足够的氧混合气体,降低导管死腔,减少患者的呼吸做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从而能使患者达到快速、顺利脱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呼吸机支持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利用呼吸机对婴幼儿先心病患儿进行术后支持治疗以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用呼吸机不同的机械通气方式对366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进行术后支持治疗,促进其心肺功能的恢复。结果 本组366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呼吸机支持时间最长32d,最强2.5h,平均14.2h;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呼吸道感染16例(4.4%);再插管8例(2.2%);术后近期死亡率12%(3.3%)。结论 婴幼儿先心病患儿术后呼吸的支持与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抓住这些特点就可以使手术的死亡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从而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 PICCO)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13-01~2013-105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资料,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组38例和撤机失败组20例,PICCO监测撤机前15 min及撤机后15 min、30 min、48 h或再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I )、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ITBV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结果撤机失败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血肌酐(Cr)显著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血白蛋白水平低于后者(P<0.05)。撤机前15 min、撤机后15 min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30 min撤机失败组的GEDVI和ITBVI均比撤机成功组升高( t值分别:-3.261、-3.828,均P<0.01);撤机后48 h或再插管时撤机失败组的EVLWI、GEDVI、ITBVI、PVPI均比撤机成功组升高,(t值分别:-8.788、-4.668、-4.270、-6.884,均P<0.01)。结论 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撤机失败导致的肺水肿,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预防心内直视手术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误吸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者中3例发生了误吸,其中2例为胃内容物反流,1例为进食过程中食物呛咳至呼吸道内。结论专业的术后护理可以降低此类患者发生误吸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前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对其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335例机械通气患者用压力支持(PSV)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分别在SBT前后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红蛋白变化对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脱机成功组247例,失败组88例。SBT前两组患者基础特征和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T前后成功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小于失败组,以血红蛋白浓度变化预测脱机结果的临界值为8.3%,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80.8%,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结论SBT前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可以预测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结果。 相似文献
15.
7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呼吸道优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 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策略。方法将我科143例体质量小于7 kg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优化组74例患儿,术后给予机械通气呼吸道优化管理;对照组69例患儿术后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给予机械通气呼吸道优化管理,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0 kg以内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06例10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畸形矫治术的围术期处理资料.结果 全组患儿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2.84 h,平均ICU滞留时间为33.4 h;单用儿茶酚胺类药物99例,联合用药7例.延迟关胸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肺不张或肺部感染5例,二次插管2例.死亡2例,病死率1.9%.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结论 应掌握好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术前尽可能调整好惠儿的机体功能,术后应注意呼吸道管理、控制出入量和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频震荡通气(HFOV)新策略治疗小儿心脏术后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0年12月所有HFOV的患儿,根据是否应用新策略分为2组,Ⅰ组为旧策略组,Ⅱ组为新策略组,比较两组在使用HFOV策略上的差异及死亡率的差别。新策略主要包括:综合评估病情、及早使用HFOV,尽量降低HFOV条件、减轻肺损伤。结果:Ⅱ组HFOV时机早于Ⅰ组,高频主要条件低于Ⅰ组;Ⅰ组PaCO2低于Ⅱ组,PaO2高于Ⅱ组;Ⅰ组死亡率66.7%,Ⅱ组死亡率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更早启用HFOV通气,通气时较低的通气条件(震荡压、频率),可以明显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ARDS的早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he effectiveness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delivered by helmet (H-NPPV) as a weaning approach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s unclear.Patients and methods
We randomly and evenly assigned 64 patients intubated for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to conventional weaning with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 or H-NPPV.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a reduction in IMV duration by 6 days between the 2 groups. Secondary end points were the occurr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major complications,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weaning,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and survival.Results
The mean duration of IMV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H-NPPV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IMV group (P < .0001),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uration of weaning (P = .26) and total ventilatory support (P = .45). In the H-NPPV group, the incidence of major complications was less than the IMV group (P = .032). Compared with the H-NPPV group, the IMV group was 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 incidence of VAP (P = .018) and an increased risk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P = .049). The mortality rate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verall intensive care unit (P = .47) or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P = .37).Conclusions
H-NPPV was well tolerated and effective in patients who were difficult to wean. 相似文献19.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综合脱机指数(IWI)对机械通气脱机的诊断价值。
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0月。由2人按照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查找相关文献,并采用QUADAS-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Meta-DiS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汇总结果。
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和783例患者,IWI对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的合并诊断价值如下:敏感度为0.95(95%CI:0.90~0.99),特异度为0.81(95%CI:0.68~0.94),阳性似然比为4.46(95%CI:1.98~10.07),阴性似然比为0.08(95%CI:0.03~0.19),诊断比值比为60.34(95%CI:16.54~220.05),综合受试者曲线下面积为0.9466。
结论IWI在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辅助预测脱机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心脏手术并进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对照组则采用膨肺吸痰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力学以及吸痰后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比例。结果:密闭式吸痰方式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气道压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一次吸痰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概率密闭式吸痰方式较低。结论:对心脏手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