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发展快,并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随时都有发生脑疝导致死亡的危险,伤后患行首先出现的是脑机能障碍即昏迷。昏迷深浅度,可反映出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此,神经科护士必须重视对昏迷患行的观察及护理。我科自1994年3月至1996年10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20例。现将护理及观察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7~52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坠落5例,车祸13例,打击伤2例。伤后Glasgow昏迷评分6~8分12例,3~5分8例。治疗结果:痊愈7例,好转2例,未愈要求出院者4例,死亡7例。全组…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角膜损伤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由于外伤导致的眼睑肿胀和闭合不全,极易发生角膜损伤,容易影响到患者视,力甚至造成失明,影响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病人采用护理干预减少角膜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斌 《当代护士》2005,(2):10-11
通过48例患者探讨了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的护理要点。认为加强对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皮肤等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对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针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进行GCS评分及促醒率的观察。结果 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促醒率为36.4%,对照组为6.7%;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促醒率为86.7%,对照组为46.7%。结论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有良好的促醒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6例昏迷伴气管切开的患者,密切观察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予充分的湿化气道,正确彻底的吸痰,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结果38例患者顺利拔管,4例因持续昏迷带管18个月,1例因突发呼吸衰竭死亡,13例因脑损伤过重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和减少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病情发展快,并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随时都有发生脑疝导致死亡的危险。伤后患者首先出现的是脑功能障碍即昏迷。昏迷深浅度,可反映出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此,神经科护士必须重视对昏迷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黑龙江省第三医院于2000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20例。现将护理及观察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治疗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少伟  李智超 《临床医学》2004,24(11):23-2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昏迷病人在治疗中行气管切开.其中51例在伤后48h内行气管切开(早期气管切开);另35例则在伤后48h以后气管切开。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的51例中.死亡8例(死亡率15.7%),植物生存5例,38例平均昏迷时间17天;伤后18h以后气管切开的38例中.死亡11例(死亡率31%),植物生存7例.20例平均昏迷时间为26天。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病人的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能降低死亡率.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病人昏迷期的康复护理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损伤后格拉斯哥评分(GCS)3~8分,伤后昏迷时间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 h以上者[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大约为30%~50%[2],存活者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残废.国内通常在病人清醒后和恢复期才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最近的康复研究认为,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昏迷期就应及早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以预防原发及继发的各种功能障碍.我们在对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护理中做了有益的尝试,获得了成功,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促醒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促醒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执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促醒护理干预。15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促醒治疗第1疗程及第2疗程两组患者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疗程后两组患者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促醒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病情。加快苏醒过程,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中的恢复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呼唤式护理。[结果]实验组苏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有显著的催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总结了促使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日苏醒护理方法和体会。对浅昏迷患者拔除胃管刺激其自行吞咽流质饮食,同时配合让浅昏迷患者练习下地活动,锻炼肢体功能。结果65例中显效56例,占86%,有效5例,占8%,总有效率94%,有56例恢复意识。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通过精心促醒康复护理,可以缩短昏迷时间,提高了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华英 《临床医学》2013,33(4):126-127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的疗效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试验组65例采用临床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5、30、60 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清醒率,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率、响铃率、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0、60 d,试验组患者GCS评分和清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家属满意率、响铃率、院内感染率等均有所改善。结论开展临床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苏醒,同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并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脑神经、抗炎、抑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部电刺激和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疗法(MNS)。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采用单光子发射CT扫描(SPECT)技术评定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治疗期间连续7d监测患者的颅内压(ICP)变化。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GC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GCS评分改善程度[(10.53±3.8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73±2.27)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值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治疗第5、6、7天,治疗组ICP水平[(2.72±0.10)分、(2.48±0.19)分、(2.09±0.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3±0.14)分、(2.89±0.12)分、(2.53±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刺激治疗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水平,对其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促醒护理对昏迷病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护理方法,尤其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通过对促醒护理的作用与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的综述,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是协助病人把病后保存下来的某些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改善和消除疾病造成的某些功能上的障碍,使病人逐步获得自理或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通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治疗效果与患者伤后(或术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6名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通的一个疗程,患者治疗前的GCS分数差作为疗效指标,患者伤后(或术后)到首次使用尼莫通的时间作为伤后时间指标,对治疗效果与伤后时间两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关系数R=-0.4369,且P〈0.01,说明疗效与伤后时间两因素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有高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道廓清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辅以气道廓清技术排痰。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第14天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超声检测膈肌厚度分数(DTF)、成功撤离呼吸机和转普通病房的患者比率、发生呼吸机相关性性肺炎(VAP)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7及14天时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PaO2、PaO2/FiO2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PaCO2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PaO2、PaO2/FiO2升高和PaCO2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观察组患者第14天时GCS评分、DTF和成功撤离呼吸机、转普通病房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发生VAP比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辅以气道廓清技术帮助排出气道分泌物,能有效改善氧供、改善膈肌功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早期撤机率,缩短患者在重症病房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朱冬敏 《家庭护士》2009,7(2):130-131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病人进行鼻饲肠内营养是较好的营养途径,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鼻饲管护理、病人护理及并发症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