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7种常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1994~2010年报道的血栓通、三七总皂苷、参麦等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这7种常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多在用药过程中半小时内发生,且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各种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在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等有各自规律与特点。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了解常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曾聪彦  梅全喜 《今日药学》2009,19(12):30-34
目的 探讨11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1994~2008年报道的刺五加、黄芪、参麦等11种常用中药注射剂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主要品种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ADR在40岁以上的高年龄组发生率较高,多在用药过程中半小时内发生,且ADR类型以过敏性休克为最多,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最高,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各种中药注射剂致ADR在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ADR类型等又有各自规律与特点.结论 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了解各种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筛选符合要求的不良反应报告,记录相关信息,结合指南和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要求的报告有204份,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涉及药品共有12种,分为3大类,其中活血化瘀类占比最大(85.5%);有51.5%存在药品联用情况;男性居多(61.8%),高峰年龄段为60~70岁(25.0%);不良反应多在用药第1天(72.1%)出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29.6%),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23.5%)和心血管系统损害(13.6%)。结论 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12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陆冰  马青松 《中国药业》2011,20(10):59-61
目的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医院2008年至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28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名称,不良反应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较多,占50.78%;其次是儿童患者,占28.13%。药物共涉及6类24个品种,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较多(占44.53%),尤其是血塞通注射液(占13.28%)。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剂量过大、滴速过快、配伍不当等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较多,不良反应经常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以及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萍  王新  栾伟 《中国药业》2011,20(10):52-54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对1994年至2009年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24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有264篇,报道例数364例。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药品为葛根素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60岁以上患者最高。结论应加强对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相关研究,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质量再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院3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为更好地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上报的83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药物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人群集中在40岁以上患者51例(占61.5%)和10岁以下儿童21例(25.3%),累及最多的系统为皮肤及皮下组织(63.9%),主要药物是参麦注射液23例(27.7%)、丹参注射剂17例(20.5%)。结论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重点人群和重点品种,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14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艳红 《中国药业》2012,21(17):49-5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报道的114份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5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多;不良反应药物以银杏达莫最多。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敏 《中国药业》2012,(20):80-8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8年至2011年162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结果不良反应报告涉及18种中药注射剂,居前4位的是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栓通冻干粉剂、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因素,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2006~2011年636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6例中药注射剂ADR以一般反应为主(92.4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寒战、发热等过敏性反应,大部分ADR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预后较好;发生ADR药品广泛,涉及51种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及时预后较好,使用不规范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测,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资料和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筛选出的81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8例ADR中男428例(52.32%),女390例(47.68%),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岁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41.81%);涉及的药物共23种,以双黄连注射液ADR发生率最高(16.99%);ADR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ADR发生率最高(37.53%)。结论临床应采取正确的给药方案,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监护,防止ADR的发生,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一2009年6月收集到的中药制剂致136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中药制剂涉及38个品种。136例ADR中,41—70岁构成比最高,占71.32%;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最常见(占68.38%);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中药制剂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7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收集的7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从家庭过敏史及既往不良反应史、溶媒的选择、药物的稀释浓度、药物的超剂量使用、药物的联合使用及具体操作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含有至少1项影响因素的52例(占70.27%),含至少2项影响因素的16例(占21.62%),含3项影响因素的4例(占5,41%),未发现使用错误的22例(占29.73%)。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操作。  相似文献   

13.
15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2~2015年发生的152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相关信息,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就ADR/ADE的发生机制进行讨论。 结果: 152例发生ADR/ADE的患者,男性74例(48.7%),女性78例(51.3%)。婴幼儿及少儿患者(≤14岁)占20.4%,中老年患者(≥45岁)占64.5%。引发ADR/ADE例数最多的药品为热毒宁注射液(19例)和注射用血栓通(19例)。中药注射剂引发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5.7%)。结论:临床医生应辨证施治,加强对重点人群(未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应熟悉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发生规律,掌握其处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63例中药制剂引起的ADR进行统计分析。发现ADR构成比和发生率均较高的四种药物分别为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和参松养心胶囊。临床表现主要是皮疹、恶心、呕吐等,但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76例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8—2010年576例中药不良反应中76例注射剂不良反应,结合中国传统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原因和药物的使用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用药频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结论: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变得更加普遍,应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1—01~2012—12收集到的有关中药注射剂的52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为8.9%,全部为静脉滴注;以中老年居多,占61.54%;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给药后30min内,占82.69%;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为23例,占44.23%。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合理应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中药注射剂354例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病例回顾跟踪随访的方式对我院354例ADR在患者、药物、处方及护理等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5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为给药剂量过大,联合用药,输液配制时间过长,老龄患者未作肝肾功能检查,适应症不合理等。结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改进处方和护理行为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说明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萍  金蜀蓉 《中国药房》2008,19(9):719-720
目的:规范和完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内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方法:对目前临床常用的34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与结论:部分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内容不规范,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该院10年间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其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规避用药风险.方法:检索2010—2020年该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的涉及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上报120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一般的ADR 118例(包括新的、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科应用中药及类中药注射剂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本院2006年~2010年共发生的125例儿科中药及类中药注射剂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5例ADR中男孩多于女孩,1~3岁年龄组患者比例最高,达52.0%.严重ADR发生的比例较高,占21.6%.细辛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