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就诊时合并高血压的早期疗效及病死率。方法: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首次发生脑出血患者284例,全部经头颅CT证实为大脑半球出血。根据就诊时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226例),非高血压组(58例)。结果:两组显效、无效、死亡情况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140-159/90-99 mmHg与血压160-179/100-119 mmHg患者临床效果、死亡情况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140-179/90-119 mmHg与血压≥180/120 mmHg患者显效、无效、死亡情况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就诊时合并高血压比血压正常者住院期间临床疗效好,病死率低。其中以就诊时血压在140-179/90-119mmHg范围内,临床效果最好,病死率最低;就诊时血压≥180/120 mmHg,临床疗效较差、病死率高。脑出血患者就诊时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20 mmHg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收缩压降至<180 mmHg、或舒张压<120 mmHg以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超高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4例,根据住院期间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HT组31例和非HT组73例,收集2组患者相关临床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患者短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梗死均是发生HT的危险因素(均P0.05)。发病14 d时,HT组患者NIHSS评分为显著高于非HT组(P0.05);发病3个月HT组mRS评分3分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P0.05)。结论:对于超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脑梗死是其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HT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脑出血急性期积极降压治疗与按指南要求控制血压对预后及早期血肿增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06年10月到2007年1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连续入院的脑出血患者共41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积极降压组(n=24)和指南降压组(n=17),分别予以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入组后立即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Hg)和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2007年指南要求的降压治疗(收缩压≥180 mmHg才开始降压治疗),24 h后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并随访患者至90 d,前瞻性比较两组90 d病亡/残疾率、近远期神经功能和24 h血肿增长情况.所得结果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90 d病亡/残疾率、近远期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血肿增长率积极降压组为16.8%,指南降压组为3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4 h平均血肿增加的绝对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 mL,5.1 mL,P=0.058);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比例两组分别为4.2%,4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脑出血早期将收缩压降到≤140 mmHg不改变脑出血预后及神经功能转归,但能显著减缓早期血肿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ACI)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收治80例老年PACI患者,入院后监测血压,并于入院时、发病14 d及3个月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改良Ba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测评,分析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中,完成3个月随访者68例,失访12例.发病时58例(85.3%)患者出现血压升高,7d内部分患者血压有自然下降趋势.3个月时7d内收缩压下降幅度10%~20%组,5%~10%组和≥20%组的NIHSS评分及M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7d内舒张压下降幅度10%~20%组,5~10%组和≥2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PACI患者急性期收缩压变化幅度与远期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发病24h以内,NIHSS评分大于等于2分且神志清楚的缺血性中风患者242例。监测入院时、发病第10天和30天血压水平,其中入院时血压采用每半小时测量1次,连测3次后取平均值做为入院血压水平。入院48h内每12h测血压。按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分为6组,分别为A组:≤140/90mmHg(1mmHg=0.133kPa);B组:141-150/91-95mmHg;C组:151-160/96-100mmHg;D组:161-170/101-105mmHg;E组:171-180/106-110mmHg;F组:〉180/110mmHg。对患者入院时、发病第10天和30天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1入院时不同组间NIHSS评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10d后242名患者中共有22名患者死亡,其死亡率为9.09%。不同组别间死亡人数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A组及C组与E组HIHSS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30d后,E组NIHSS评分均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时,血压过高或过低均提示预后不良;发病10d内收缩压在150-170mmHg之间死亡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48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对纳入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记录入院后前3 d血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危险因素及检查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把出院3个月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作为预后评价。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患者120例,完成随访106例。以间距10 mm Hg将收缩压分组,分析显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收缩压与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收缩压最适水平在160~170 mm Hg。调整其他预后相关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当收缩压<160 mm Hg时,收缩压每降低10 mm Hg,预后不良的危险率增加68.4%(OR 1.643,95%CI 1.123~2.345,P=0.043);当收缩压≥170 mm Hg时,仅NIHSS评分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353,95%CI 1.033~1.612,P=0.021),收缩压(P=0.066)、年龄(P=0.157)与预后并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偏低提示预后不良,收缩压160~170 mm Hg可能为最适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关系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4-01—2016-12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磁共振DWI-ASPECT评分分为3组:小体积梗死组(A组,21例)、中体积梗死组(B组,28例)、大体积梗死组(C组,31例)。比较血清NSE和hs-CRP浓度与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入院1d时,NIHSS评分A组B组C组(P0.05)。入院7d时,NIHSS评分A组C组,B组C组(P0.05)。入院1d的NIHSS评分与DWI-ASPECT评分呈负相关(r=-0.901,P0.05),入院7d的NIHSS评分与DWI-ASPECT评分呈负相关(r=-0.572,P0.05)。A组患者入院1d和3d时血清NSE浓度比B组和C组均低(P0.05)。入院1d的血清NSE浓度与DWI-ASPECT评分呈负相关(r=-0.412,P0.05),入院3d的血清NSE浓度与DWI-ASPECT评分呈负相关(r=-0.284,P0.05)。A组和B组患者入院3d时血清hs-CRP浓度比C组低(P0.05)。入院3d的血清hs-CRP浓度与DWI-ASPECT评分呈负相关(r=-0.272,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NSE和hs-CRP与脑梗死体积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试验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高血压脑出血,测得首次入院血压,根据平均动脉压降低程度分为A组(<10%)、B组(10~20%)、C组(>20%),并分别于入院24 h内、3~5 d、12~15 d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头颅CT和临床疗效评定.两组间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差异采用t检验;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和再出血例数差异采用X2检验,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结果 C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神经功能缺损值和生活能力评分在各期与A、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急性期发生再出血机会与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ICH早期,当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95 mmHg时,MAP降低约15%较为安全,对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和预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与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7 d内每日血压变异性(BPV)的差异。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9例,分为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入院治疗后连续7 d的收缩压资料,比较2组收缩压、收缩压标准差(SD)、收缩压变异系数(CV)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入院后7 d内收缩压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手术治疗组入院后前3 d内收缩压SD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从入院后第4天开始,2组收缩压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后7 d内收缩压C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后早期收缩压血压变异性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93例,按入院单、双日分为Ⅰ组和Ⅱ组,两组进行不同的血压管理。Ⅰ组:(1)收缩压(SBP)>180 mmHg 和/或舒张压(DBP)>100 mmHg 时,即进行药物干预,2周内血压逐渐调控至140/90 mmHg 水平;(2)SBP<120 mmHg、DBP<60 mmHg 时,适当升压处理。Ⅱ组:血压≥220/120 mmHg 或<90/60 mmHg 时才给予药物干预,当高血压者调控至180/100 mmHg、低血压者调控至120/80 mmHg 时,停止药物干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结分析两组患者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Ⅰ组优于Ⅱ组(P<0.05);综合预后Ⅰ组优于Ⅱ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血压调控是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