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实验研究所选用的动物模型,根据是否联系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分为两大类,其中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lA)模型是没有联系中医病因学说的动物疾病模型,而在上述两种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给以风、寒、漫等环境因素或使动物合并肾虚等模拟发病条件进行遣模则属于病证结合模型。目前中医药治疗RA实验研究所选用的动物模型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必须模拟各种证型的产生条件,制作病证结合的RA动物模型,以促进RA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已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149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询问,结合中医四诊合参,重点观察患者的舌脉、面色等表现,对RA患者进行分型判定,旨在探讨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同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初步探讨RA各证型的相关中医病证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长期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独特优势,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必须借助动物模型,由此构建具有中医证候特征的动物模型是关键。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结合现代医学"病"和中医"证"的优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中医动物模型。笔者拟对近年来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推动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其证候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回顾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历史及演变情况,分析RA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患者报告结局(PRO)与中医"以人为本"理念及诊疗模式不谋而合,将PRO应用于RA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立足于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两大基本特点,有利于全面综合地反映中医药在干预RA各个阶段的动态变化特色和优势。提出RA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结合中医问诊内容,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制定规范、量化的PRO量表,为RA中医疗效评价提供创新、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为例, 在流行病调查和RCT临床试验的基础上, 开展了RA 中医证候分类学的系统生物学基础研究。在重点探索RA 寒热证候的基因组表达谱区别、RA中医四诊信息分类的统计学依据以及与传统中医分类的联系、RA 中医证候分类与疾病分类指标的关联关系、RA 中医证候分类与ACR 疗效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 认为RA 中医证候分类有系统生物学基础, RA 中医证候分类能对RA 再次分类, 并对RA 的进一步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RA)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除关节功能障碍外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西医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难以兼顾用药,中医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RA发病过程的深入探索和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思路的不断完善,RA的中医病机内涵逐渐突破传统“痹证”的理论框架,毒邪在RA及其合并症的中医病因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毒邪致痹”理论进行溯源和梳理,结合现代医学病理机制的研究成果,阐述毒邪在RA中医致病因素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毒热致虚”是RA伴贫血的核心病机。正气不足、外感六淫、七情饮食失调可导致毒热蕴生,攻冲关节、腐筋蚀骨的同时内侵脏腑、耗伤气血,导致正虚血亏,治疗以解毒通络为首要原则,进行分期辨治,并基于前期研究探讨自拟方二四汤对RA伴贫血的作用机制,以期充实RA从毒热论治的理论依据,为RA伴贫血及其他合并症的中医辨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皮质酮大鼠模拟中医肾虚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胶原性关节炎模型创制出了既具人类类风湿关节炎(RA)特点,又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抑制的动物模型,符合中医RA患者大多"肝肾亏损、寒湿内侵"的病理机制,探讨了"地附饮"对HPA轴的作用机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RA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采用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用西药治疗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3个月为1个疗程,将2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姜楠  王玉明 《北京中医》2009,(4):318-31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30~40岁妇女为高危人群。其特点为滑膜增生和外周关节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但也可导致全身系统性损害。学者们借助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研究中医复方治疗RA的机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就中医复方对CIA模型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构建和应用合适的动物模型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获得与人RA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文章就现阶段中医药研究中所用的RA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个人在实验中的体会和中医临床辨证的特点,对建立符合中医药研究需要的RA动物模型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与中医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1988年至2011年发表的200余篇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从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管新生与滑膜炎症的关系、滑膜血管新生的调控和研究模型以及中医药对其干预的实验研究进展等方面归纳总结.RA滑膜血管新生是一个由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介质调控的复杂过程,机制尚不清楚,但血管新生由滑膜炎症所介导,二者相互交织、协同作用是重要原因;RA研究学者常将血管生成的体内外模型应用于滑膜血管新生的发生机制及药物的干预影响方面的研究,近年有学者将RA滑膜移植入整体动物体内以建立可供动态观察滑膜血管新生过程的模型,如非侵蚀性的RA滑膜血管皮瓣窗和SCID-HuRAg嵌合体模型等;中医将RA归属于“痹证”和“络病”范畴,有学者认为RA络病的实质是滑膜血管增生,实验研究也显示具祛风胜湿、活血化瘀、虫类搜风等“通络开痹“功效的中药和复方有较好的抗RA和滑膜血管新生作用.滑膜血管新生在RA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但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策略.中医药在干预RA滑膜血管新生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并显示良好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临床诊察的数据挖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中、西医诊断的特点及关联。方法 采集85项RA常见的临床信息,并归为病变部位、量化诊断、症状描述、普遍状况、环境因素5类;从中国期刊网和Medline中分别提取RA中、西医诊察的数据集,分析5类临床信息在中、西医数据集中的出现频数,并进行χ^2检验;并基于“同时出现”方法分析中医若干诊察与RA有关生物因素的关联。结果 中、西医学对RA的诊断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现代医学比较。中医学侧重于诊察RA的症状描述与环境因素,并与RA中的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因素具有一定关联。结论 对RA症状、环境等因素的诊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特色,具有潜在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也为探索中医学的诊断与观察特点。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以及其他疗法阐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并指出对该病进行标准统一及对有效中药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医药治疗RA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辨证论治,从整体上协调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而达到阴阳平衡,有望能够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或不发作。方法:根据笔者多年来运用中医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医治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辨证论治。结果:根据案例病人类风湿关节炎所属证型进行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效果良好,随访几年无复发。结论:西医的药物治疗虽然能有效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但治标不治本,且长期服用此类西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非常大。而中医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不能被彻底治愈,治疗现状有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三者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上的优势,中医前途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16.
The predictive roles of symptom combination traditionally evalua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were explored. Three hundred and ninety six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197 subjects receiving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WM) and 199 subjects receiving TCM therapy (TCM). A complet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18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ypically assessed in TCM were recorded before the randomization. The ACR responses were used for efficacy evaluation. ACR20 and 50 responses with WM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TCM group. The 18 symptoms in RA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4 symptom combinations with factor analysis, which represent joint symptoms, cold pattern, deficiency pattern and hot pattern in TCM respectively. TCM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weak-symptom combination 3 (deficiency pattern in TCM), and WM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 combination 2 (cold pattern in TCM). Symptom combinations judged with TCM may have influence on the efficacy of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现代文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分布特点,为中医症状术语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依据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痹证"、"痹症"、"痹病"为关键词检索2000-2009年的相关文献,并选取其中涉及症状的相关内容,在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建立Epidata数据库,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从纳入分析的文献中共获取规范化的症状名称154个,其中舌象26个,脉象17个。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而规范化研究是中医症状学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采用SPSS(13.0),选择活动期RA患者126例,研究中医证候与病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实验室指标及晨僵等主要临床症状、体征,X线征象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RA患者证候分布比例差异较大,不同证候在病程、双手X线分期上存在差异。活动期RA中医证候在主要临床症状、体征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邪从热化"趋势是活动期RA病机的主要标本特征。反映出随着RA疾病不断进展,其病机变化存在着一个由实至虚实夹杂,再到虚的动态演变规律。关节疼痛数等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ESR等实验室指标并不能反映活动期RA中医证候分布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现状,提出RA中医诊治的思路:从中医病因病机的特点以及辨治与结合现代检查,并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研究成果来发挥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提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