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中医电子病历及中医肺病学特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计算机语言PowerBuilder开发Access数据库,建立中医肺病门诊病历采集软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查阅中医信息化及中医教材等相关文献,并使中医学与计算机数据库现代化技术的结合,设计和构建中医肺系疾病门诊电子病历,并使之应用于门诊诊疗工作中。该软件突出中医特色及肺系疾病的证候、病机及方剂特点,在明确肺系的概念及归纳其病因病机及病理特点基础上,概括最有意义的判断肺系病位的特征性症状,对肺系疾病的证素进行结构化提取。从而为进一步总结研究肺系疾病发病特点做有效工具支撑。在程序设计上提高该软件系统的实时性,人性化设计,与传统工作模式相比,该系统在收集,存储,及统计分析数据上有明显的优势。鉴于临床工作的复杂性,需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51例气虚和46例血瘀的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患者微循环多指标进行观察,发现中医肺助心行血与微循环之间有实质性联系。微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肺有关的某些调节因素,可以说是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而说明中医肺的实质可能包括了现代医学微循环系统的部分机能。对于肺系疾病的诊断,亦可借助微循环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3.
八段锦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医养生功法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八段锦在肺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的关注。文章借鉴循证医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Ovi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国内外电子数据库(所有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7年10月13日),选择研究方法学质量较高的临床文献,概述八段锦对肺系疾病及呼吸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现状,并从受试对象、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等方面对文献进行讨论和分析。文献显示八段锦对肺系疾病及呼吸功能的临床效应和安全性,体现了中医养生功法的优势,但从总体上看,八段锦中、英文临床研究文献数量仍不多,关注的疾病相对有限,安全性评价方面开展较少,值得且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中医养生功法在疾病上的有效应用对现代医学模式及构建现代健康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相关肺系生理、病理以及证治的中医文献进行了初步归纳,为系统的进行手太阴肺系证治分类做了铺垫,对进一步完善六经证治分类子课题手太阴肺系基础研究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开鬼门、洁净府”理论最早记载于《素问·汤液醪醴论》,通过查阅文献并整理,明确其具体含义指宣肺发汗、通腑排浊与清利小便之法。文章拟对现代医家运用“开鬼门、洁净府”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心、肺、肾系疾病、肢节类疾病、皮肤类疾病的应用进行梳理,体现经典理论对于现代临床疾病的指导意义与价值。“开鬼门、洁净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经典理论法则,合理应用将取得良好疗效,对中医经典理论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中医学者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中医辨证文献进行分析,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2011年以前中医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相关文献,对文献分层,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文献发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06年是一转折点。文献发表量中研究证型与指标占37.2%、证型34.3%、有合并症的辨证占16%,辨证治疗占12.4%,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整体病的辨证占66.4%。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2000年开始起步,2006年是辨证研究的转折点。研究正处于初始时期,此领域研究需要进一步细化、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氧引发肺动脉高压,最终造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临床实践中常将慢性肺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甚至外周水肿均等同于肺心病,此定义过于宽泛.中医在认识本病的基础上,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衰竭归属于喘证、肺胀等范畴.从辨证论治的角度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检索近5年文献,进行整理并综述中医...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古代中医文献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在小儿肺系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脾的气机运化、生血统血功能、运化水湿水谷功能等与肺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即脾与小儿肺系疾病密切相关;并提出肺系疾病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的病机及寒、热、虚、实辨证分型等,可从脾论治,具体治法包括培土生金、泻脾之热、滋脾阴以润肺等。  相似文献   

9.
论肺瘀血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瘀血证的存在是临床客观事实。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和中医文献,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研究和探讨肺瘀血证的病理生理及辩证治疗,并认为肺瘀血证是肺系疾病的中医临床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论出土医学文献的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土医学文献包括涉医甲骨、金石、简牍、缣帛、敦煌西域医学卷子、黑水城医学册叶等。这些文献具有时间跨度长,载体种类多,内容涉及广,学术价值大,阅读研究难等特点。对其进行系统地整理研究,可探寻传世古医籍源头,梳理中医经典脉络;发掘古代医学的成就,充实、改写中国医学史;可据以校勘传世古医籍,匡正千年之讹,破释千古之谜。这项工作应成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出土医学文献整理研究历史、现状及原因作简要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医所言肺系疾病,属于现代医学呼吸系统疾病范畴.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属中医“感冒”、“肺胀”、“咳嗽”范畴.本文对我省名老中医刘尚义教授配伍运用紫菀、款冬花、百部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实用中医内科学》一书溯古探今,对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和理论成果,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这对中医内科的教学和临床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试述学习本书后的几点初浅认识: 一、突出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 中医的生理系统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本书确是以中医生理系统为指归来叙述内科杂病:肺系疾病:脾胃疾病;肾系疾病:心系疾病;肝胆疾病。特别是列出气血津液疾病、经络肢体疾病两章,是过去中医内科学教材没有  相似文献   

13.
肺系疾病病种多、病位广,是现代医学治疗的难点及热点,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可以降低肺系疾病的发生。辨证保健的目标是在疾病发生前开展精准的个性化保健,其兼具中医整体思维和辨证思维。肺系疾病的辨证保健关键点是对人的健康状态与发病趋势进行辨识,而阴阳“五态人”理论正是《黄帝内经》中对人健康状态和发病趋势的描述。运用阴阳“五态人”理论指导肺系疾病的辨证保健可提高肺系疾病保健的有效性,拓展疾病预防思路,为正确地选择保健措施提供保障,提高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中的优势地位,促进保健事业的发展,满足大众对健康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医对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医家对运动障碍性疾病已经有所认识。通过对相关古医籍的整理,就中医对该疾病的定义、名称、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等认识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并与现代医学认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培土生金”源于中医五行学说土生金的相生规律,中医认为五行对应五脏,脾属土,肺属金,脾胃虚而不能滋养肺部,需借调理脾胃上输精微营养肺脏,循环相守。以往西医研究调节胃肠道菌群以治疗肺部疾病有积极意义,而胃肠道微生态属于中医脾胃范畴。为此本文从“培土生金”的中医理论到调理脾胃改善肠道菌群失衡进而影响肺系病的治疗进行阐述,探讨肺系疾病与肠道微生态关系,为临床进一步治疗肺系疾病提供中医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医学人名志》《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等为依据,对宋金元时期的江苏针灸作一全面梳理,考证出见于著录的针灸医籍5部,涉及医家4人。通过对医家医籍的整理研究,概括总结当时江苏针灸发展的特点,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江苏针灸医学的发展历史,提高针灸文献研究水平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清血化淤法是中医独特的治则之一。近年它应用于内科肺系疾病的研究,各地已试用一些科学试验手段,从临床、实验着手阐明其内在联系,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展示了该法用于肺系病研究的广阔前景。木文就有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兹将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阳和汤是治疗阴疽证痈肿名方,该方具有散寒通滞、温阳补血的作用,主治阳虚寒凝证阴疽。文章对近十年阳和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文献归纳整理,发现只要辨清阴阳,抓住阳虚寒凝证本质,可应用阳和汤于肺系疾病、心系疾病、消化疾病、骨关节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该方随症加减,通过调整阴阳气血,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各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肺系疾病包括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再加上小儿寒热不知自调,故小儿极易感触外邪而引发肺系疾病。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热,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与肃降是肺系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气之为病,痰饮阻肺,热邪袭肺、蕴肺是肺系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气、痰、热三个方面浅谈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证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间质性肺疾病中医病名归属和辨证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间质性肺疾病中医病名和辨证施治的相关文献,探讨中医诊治进展。 结果:间质性肺疾病中医可辨为肺痹、肺痿,其病位在肺、在络,涉及脾肝肾等脏,以气虚、阴虚、阳虚为本,气滞、痰浊、痰热、瘀血为标。临床须四诊合参,抓住主要病机特点进行辨病,并综合应用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和络病辨证等方法进行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