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程容  朱向东 《中医药学刊》2004,22(3):512-514
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是一种哲学上的方法论,渗透到中医学中则成为中医学中独特的思维方法。认识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揭示其方法论的科学内涵,才能理解其在医学中的运用意义。探寻先秦哲学发展的轨迹,主要从早期阴阳家言,到《周易》哲学的成熟、邹衍思想的形成三个方面,结合现代科学中的地理、气候知识对阴阳五行学说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正确掌握和运用阴阳五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经》是我国医学文献的一部典籍,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也是中医学运用至今的理论基础。《内经》中不仅阐明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还阐明了阴阳五行学说在药物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在中医理论尤其是方法论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间包括各种哲学思维方式对中医学方法论研究的影响,它对于阴阳五行学说的诠释和中医临床诊疗的真实理解,将具有指导意义的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依据做出一系列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发现困扰学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因,主要是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解困难,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互动沟通,总结出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关键在于阴阳五行学说,而阴阳五行学说的教学必须从脉络上理清中国古代哲学融入中医学,并与中医学互生互长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接受中医学不同于其他医学的独特的哲学性思辨特点。  相似文献   

5.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蒙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无不受其影响。大约从13世纪起,蒙医在原来寒热理论的基础上,开始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到16世纪末期随着蒙医学体系的形成,阴阳五行学说和“三根”、“五元”等学说一样,都成为蒙医学理论组成的一个部分。在此对有关阴阳五行学说运用的概况,进行整理探讨分析。以期能达到促进深入研究蒙中医学理论,促进蒙中医结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理论性质的哲学分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哲学关于现象与实在、可能世界等的论述,并结合科学史的具体事例,分析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属性。认为阴阳五行学说中的某些命题,以及证、病、药性理论都有明确的经验基础;面对相同的经验现象,中医学运用多个公理系统作为解释经验现象的结构框架(如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基本原理),并引进不同的范畴(如空间位置、物质、时间、能量等)来规约经验现象的要素特征;中医特殊的本体论实质则是该结构框架和范畴之下的分类术语,其产生与事物运动的复杂性、人类思维的自由特性、语言使用的历史文化特性有关,并据此分析中医学理论的优势、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的进步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有过其它文化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因而被称之为“国粹”。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理论思维,离不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振兴中医药事业,也同样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因而,要认识和传承祖国医学,就必须弄清中医和哲学的关系。中医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存在着紧密相联的关系。中医学的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正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  相似文献   

8.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学就是在阴阳五行的哲学基础上得到了成长、升华。阴阳五行讲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相互制约及动态平衡,但是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其最核心应是调和、和谐、协调之意,即阴阳五行的核心是“和”。  相似文献   

9.
1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 中医学整体观是构建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贯穿在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是中医理论的本体思想和方法论原则。中医学整体观是以中国古代哲学的三大学说体系——气一元论思想、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其主要理论基础,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化中,阴阳四时五行耳熟能详。阴阳五行是符号之象,四时是表述阴阳五行的"物象"。四时唯在"变通",阴阳五行的本质都是气,以"变通"为根本特征,阐释的是事物之间的动态关系。四时是阴阳五行学说结合的中介。《黄帝内经》将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一起建构中医学理论体系,把阴阳五行学说提到了哲学本体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阴阳五行学说 [概述]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关于认识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认识论,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是用来分析和论证人体生理、病理的规律及其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学问。阴阳学说——对立统一运动是事物存  相似文献   

12.
阴阳五行学说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内经》应用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则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成为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内经》中虽然专论阴阳五行学说的篇章不多,但是,阴阳五行的思想方法和理论观点,贯穿在《素问》和《灵枢》的各个篇章之中。在学习阴阳五行学说时,主要理解《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和《阴阳离合论》等篇章的原文,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渊源——《内经》方剂配伍理论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内经》对药物的阴阳五行归类 众所周知,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医学运用至今的说理工具。要探讨《内经》方剂配伍理论,首先必须阐明《内经》对药物的阴阳五行归类。 1.1 药物的五行归类 依据五行学说的理论,《内经》根据药物五味的不同及其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体脏腑的相互关联,将药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即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 《内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是秉天地气化而生长衰亡的,在天六气的盈虚运转和在地五方的阴阳盛衰的互相感…  相似文献   

14.
运气学说是基于中医"天人相应"思想,以"气化"为理论工具,对天人之间气化关系的考察是中医气化学说的精髓所在。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在中医学的各个领域,没有阴阳五行,运气学说便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故从气化学说和阴阳五行思想两个方面探讨运气学说的哲学基础,以期深入理解运气学说的内涵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形成于古代社会 ,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接收了古代哲学气论的合理内涵 ,从而创建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本文论述了古代哲学思想 (主要是儒家和道家思想 )中的“气论”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成丽 《国医论坛》2004,19(2):52-54
中医脾肾相关学说是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一个子系统。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首先提出的。中医五脏相关学说基于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及脏象学说,是对中医经典理论五行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依据脏腑在生理功能上彼此相连相通,在病理演变上互相传  相似文献   

17.
古人从认识疾病到产生理论,不但运用了思维科学中的逻辑方法,也接受了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哲学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形成的过程中,不仅指导它的理论概括,而且两种哲学思想渗透到医学中来,就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医学特点的理论原则,本身就是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突出地说明了人体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性,与哲学上的机械平衡论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方法论和伦理学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儒家学说对中医学的形成发展、学派的形成、诊断治疗乃至医疗道德的巨大影响。研究中医学不可忽略儒家学说的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学说,这个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发展昌盛,一直到现在都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发挥着指导作用。尤其在中医理论方面,“阴阳五行”学说更是其建立和发展的基石。本文就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相关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学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优秀科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形成发展中直接引用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始。该文首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气势恢弘、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人本人伦"思想等核心哲学思想,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和基因的汉语言文字,结合中医药知识剖析汉字本身及其运用上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从传统哲学中的生命议题与中医学的赋质充值、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与运用、气一元论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中医学在创新运用中构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科技文化内核,同时从"仁心仁术"的人文精神、"和合兼容"的人文特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学的人文文化特征;并从独特的人文内容和文化根基,独特的思维观念和理论体系,独特的养生之术和"治未病"思想,独特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独特的经验、技术和文献资源五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最后分析了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阐明了中医学的科技成分和科学精神,对中医学现代科学研究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中医学理论(如藏腑经络等学说)是对一系列相关生命活动及其方式的综合,认为人是一个内部各组成之间有机统一、外与自然界时空相协同的生命系统,而中医学的人文内涵也充实了生命科学的意义。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