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变化。方法选择临产孕妇160例和健康非孕妇50例,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CAPTT、TT、FIB指标,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健康非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PT、INR值明显降低,FIB水平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而APTT、TF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临产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临产孕妇160例和健康非孕妇50例,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TT、FIB指标,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与健康非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PT、INR值明显降低,FIB水平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而APTT、TT检测结果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临产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在妊娠期间.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血清雌孕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并于妊娠晚期达到高峰,这些性类固醇激素影响肝脏的代谢、合成和分泌功能,从而导致临产孕妇体内凝血成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往往伴有大量出血,极易诱发DIC等意外情况。为了解临产孕妇血液凝血功能出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145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为临床诊治产科意外提供一定的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健康临产孕妇30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时间段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结果示健康的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可及时了解孕妇的纤溶及凝血功能,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以及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诊断有重要意义,为母婴的安全提供可靠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例临产孕妇,采用ACL-8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并与随机选取的185例非妊娠正常妇女进行比较。结果临产孕妇与非妊娠健康妇女组间除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FIB浓度增高,呈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测定257例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和257例门诊体检正常未孕育龄期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酶时间测定(TT)。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APTT和TT均低于对照体检组,Fg高于对照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未孕女性相比,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有助于提高临产孕妇的安全,降低DIC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凝血6项及血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检查的94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100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凝血6项及血常规检测,观察并比较2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凝血6项及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组凝血6项指标中,除了TT指标无显著差异外(P 0. 05),其余5项均存在显著差异(P 0. 05);在血常规指标方面,2组PLT指标无显著差异(P 0. 05),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凝血6项及血常规检测能够为临床诊断妊娠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血栓性疾病等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通过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可将威胁孕妇以及胎儿的相关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318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孕妇在正常晚期妊娠时,体内纤溶活性增高,处于高凝状态,从而有利于产后胎盘剥离后的止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凝血指标测定可以确定孕妇是否存在凝血功能缺陷,应在分娩及术前测定,以防在分娩及手术过程中发生流血不止,危及生命。本文对318例临产孕妇在分娩及术前进行了4项凝血指标检测分析,并与104例门诊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及1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提示其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监测临产孕妇的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血常规与凝血四项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收治的15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由同一组检验人员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及凝血四项检测,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检测结果及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小板(218.47±9.45)×109/L,对照组血小板(221.14±8.74)×109/L,两组数据差异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12.04±2.52)×109/L,红细胞计数(3.53±0.41)×109/L,血红蛋白(110.34±5.49)g/L,各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活酶时间(23.46±3.04)s,纤维蛋白原(4.78±1.23)g/L,凝血酶原时间(9.52±1.32)s,凝血酶时间(9.04±0.82)s,四项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正常非妊娠妇女,临产孕妇血液正处于高凝状态,经常会出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情况,对检测临产孕妇血常规与凝血四项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检测结果由临床医师给予针对性干预,及时纠正孕妇贫血情况,对母婴并发症进行预防,进一步保证母婴安全,具有推广意义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围产期孕妇112例,健康非孕妇86例,采用美国ACL Ftu-rare全自动血凝仪测定PT,APTT,TT,FIB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围产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结果与非孕妇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或升高,除TT指标外,其余三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0.001)。结论:对围产期孕妇进行血凝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对于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围产期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妇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的循证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妇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循证预防治疗措施。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3期)、MEDLINE(1980.1~2006.10)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1~2006.10),收集关于产妇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临床对照试验(RCT),并评价所获得的证据质量。结果共检索到2篇Cochrane系统评价,2篇Meta分析和9篇RCT。分析结果表明,硬膜外自体血液填充治疗疗效确切,体位、液体和药物治疗对产妇PDPH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无明显影响。选择适当腰麻穿针刺和穿刺技术能有效降低产妇PDPH的发生,而蛛网膜下腔注入生理盐水和置管预防技术的价值尚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硬膜外自体血液填充对产妇的PDPH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选择适当腰麻穿刺针和穿刺技术能有效预防产妇PD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围产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变化。方法 选择围产期孕妇126例,健康非孕妇76例,采用日本SYSMEXCA53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PT,APTT,TT,FIB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围产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结果与非孕妇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或升高,除TT指标外,其余三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0.001)。结论 对围产期孕妇进行血凝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对于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围产期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12例围产期孕妇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 ib)进行测定,并测定54例健康非孕妇血凝三项指标做对比分析,现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围产期孕妇来自于我院住院患者102例,年龄15~43(平均29.01)岁,孕周21~41(平均33.61)周。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并排除相关性疾病的非孕妇54例。1.2方法采用美国ACL-2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试剂为现代百泰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采集静脉血1.8 m l加入含有3.8%的枸橼酸钠液的抗凝管中立即混合,离心分离血浆,标本2 h内完成指标测定。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  相似文献   

15.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 042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96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0.89±0.06)、APTT(29.37±2.55 s)、TT(9.84±1.05 s)、FIB(4.52±0.67 g/L)相应与对照组的PT(1.02±0.12)、APTT(30.29±3.36 s)、TT(10.06±0.65 s)、FIB(3.04±0.49 g/L)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主式屏气法”在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第二产程中运用“自主式屏气法”加强腹压,观察其对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产妇自我舒适度、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常规待产至宫口开全,进入产房准备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运用“自主式屏气法”运用腹压。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式屏气法,2组进行比较。结果“自主式屏气法”在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难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式屏气法”提高了产程质量,调动了产妇的自我潜能,是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延伸,真正体现以孕妇为主体的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血液制剂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指标,以期获得最好的肝移植术中血液保障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我院因各种肝脏疾病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中是否输注血液制剂分为输血组(n=153)与非输血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根据其术前诊断将肝移植患者分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及其他...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测定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纤溶酶原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纤溶酶原活性却下降(P<0.05),且各项指标的变化与病情轻重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HP感染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参与脑梗死发病的机制,提供临床预防脑梗死发生的新思路.方法 1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幽门螺旋杆菌(HP)IgG抗体蛋白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系统测定的患者HP抗体情况分为两组,并对比观察两组间凝血功能的不同.结果 非HP感染患者69例(37.3%),HP感染患者116 例(62.7%),其中CagA+24例,VacA+36例,CagA+ VacA+34例,CagA- VacA-22例;HP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及合并有高脂血症的患者比例较非HP感染患者明显增加(P<0.05);HP感染组患者PT、PTR、INR较非HP感染组无明显差异(P> 0.05),而APTT、TT、FIB三个指标变化明显(P<0.05),其中APTT、TT缩短,FIB含量增加,尤以CagA+患者改变明显.结论 HP感染严重影响脑梗死凝血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生,提示早期根治HP感染及尽早应用抗凝、降纤治疗,有可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9年1~4月290例子痫前期患者,根据产后1 d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肝素组(190例)及对照组(10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凝血指标差异.结果 肝素组的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1 min)低于对照组(P<0.05).肝素组与对照组在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