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成熟,其临床地位得到广泛认可。而Wada等报道部分颈椎病术后可并发颈神经根症状,尤以第5颈(C5)神经根麻痹多见,明显影响手术主要效果。本文就此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防治措施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融合节段的曲度变化,探讨其与颈神经根麻痹症状的关系。方法随访91例颈椎病后路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拍摄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整体曲度,及CCI指数。根据是否存在神经根麻痹症状,对患者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分类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生理曲度较术前减少,同生理曲度好转或无变化的患者相比,术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颈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较高,按CCI指数的变化评价,CCI指数变化率增大,发生神经根麻痹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结论研究表明颈椎后路术后生理弧度的变化,是引起C5神经根麻痹的可能原因之一,CCI指数的变化对于预测颈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8岁,主因"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8个月"于2006年12月20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既往有脑血栓及间断血压升高史;自服阿司匹林5~6年,入院前2个月停用.查体:双上肢肌力为~Ⅴ级,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上肢Hoffmann征( )、Rossolimo征( ),双下肢Babinski征( ).入院查凝血功能正常.术前颈椎核磁共振(MRI)示颈椎退变,椎管狭窄,C3~C7椎间盘突出.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于2006年12月26日在全麻下行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出血约300 mL.手术结束患者安返病房,给予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的颈椎手术方式进行颈椎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375名仅进行相连多节
段颈椎减压手术的患者。研究对象为进行颈椎多节段减压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后路椎板成
形植骨融合术。对于没有定期随访、由于脊髓损伤造成术前及术后无法查体对比、手术范围不包括颈5椎体的患者均被剔除研
究组。观察颈5神经根麻痹是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是否接受过颈椎手术、术前身体状况、糖尿病、吸烟、减压范围及术前
是否有上肢疾病等多因素比较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在375名患者中,60名患者被剔除,315名患者纳入研究,包括146
名女性患者和169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7.7岁(39~72岁)。本研究中颈5神经根麻痹的总发生率为6.03%(19/315),在各手术
组别中,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发生率最高,为8.62%;其次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为7.79%;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为4.68%;后路椎板成形植骨融合组为3.85%,各
组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8.28% vs 3.42%,P<0.05)。结论颈椎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
麻痹的总发生率为6.03%,与之前报道结果接近。在各种颈椎减压手术方式之间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颈
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中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病原因及与颈椎曲度变化、脊髓后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采用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4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11例设定为A组,其余63例患者设为B组。术前、术后均行MR、CT及CR明确诊断,行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以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index,CCI),测定C2-7Cobb角计算颈椎曲度变化量,MR矢状位测量脊髓后移量等。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术前JOA评分、C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CCI、曲度变化量、脊髓后移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量和术后CCI之间、JOA评分改善量和脊髓后移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有较高的发生率(14.9%),术中应避免过度矫正后凸,可行预防性切开椎间孔。术后颈椎曲度及脊髓后移与神经功能恢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椎间孔开大对降低颈椎后路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分析。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有46例颈椎病患者接受了颈椎后路减压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男性31例,女性15例。25例(A组)接受单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21例(B组)同时行椎间孔开大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以及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A组有2例患者(8%)发生了C5神经根麻痹症状,B组没有发生C5神经根麻痹症状(P〈0.05)。2例患者均诊断为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症,在随访中(24个月),均完全缓解。结论:新手术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预防C5神经麻痹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推荐在行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时对颈4-5椎间孔开大预防C5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7.
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并发症分析石志才贾连顺李家顺袁文倪斌脊髓栓系综合征是相对少见的脊柱脊髓疾患。如不及时治疗,将产生无法挽救的后果。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1临床资料我院自1981年8月至1996年7月手术治...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若不进展到严重的呼吸肌麻痹多能自愈,加上适当的治疗可以不遗留任何后遗症。若并发呼吸肌麻痹或者病变波及到延脑时,可引起呼吸衰竭,预后严重,病死率高。我科儿科从1976年~1989年共收治本病118例,男85例,女33例,男多于女。年龄1~14岁,其中3~9岁最多,共104例占88%。本组118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者49例占33.3%,不伴有呼吸肌麻痹的69例占66.7%。在有呼吸肌麻痹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比较颈椎管成形术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对术后患者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方法 9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39例(A组),行椎板切除内固定术51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手术后1周时颈脊髓的神经功能状态的JOA评分、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CCI)及Cs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Cobb角及C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颈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更低,可作为颈后路手术的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11.
李健康 《西部医学》2009,21(7):1190-1191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adiculopathy)的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椎病风寒湿型病例80例,服用加味桂枝加葛根汤,7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临床控制50例(65.0%),显效20例(25.0%),有效7例(8.75%),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96.25%。结论加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椎弓根与毗邻的神经的解剖关系。方法10例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从颈7至腰1,去除软组织、椎板、棘突、关节面和横突,测量双侧冠状面上椎间孔外神经根与正中线的角度,神经根上下方向直径及神经根与上下椎弓根缘的最小距离。结果神经根到其下的椎弓根上缘和到其上的椎弓根下缘的距离分别是1.8mm~3.8mm和1.6mm~3.5 mm;椎弓根内缘和硬脊膜紧密相接触;神经根上下方向的直径从2.8mm逐渐增加到4.2mm。结论本研究发现植入胸椎弓根时,内侧穿破椎弓根要比上下侧更危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46-149
目的探讨冲击波联合针刺对老年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压顶试验评分、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压顶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压顶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缓解疼痛,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以物理疗法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主症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显著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颈肩肢痛VAS评分、颈肩肢痛频度、颈肩肢痛持续时间、上肢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述主症评分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72.10±35.9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6.12±23.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神经根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神经根粘连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针刀组(n=20)。两组患者均在侧隐窝注射消炎镇痛液8ml,针刀组同时在C型臂引导下行椎间孔针刀松解治疗,其中经内口18例,外口2例。于治疗后2年评定远期疗效,并观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年后评价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60%(12/20例),针刀组总有效率90%(18/20例),所有患者未见并发症,经卡方检验P〈O.05。结论针刀椎间孔松解可有效治疗微创术后神经根粘连,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变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P-β1)表达的关系。方法SD大鼠50只,参照Kawakami方法,显露左右侧L4-L6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左侧用4-0肠线在背根神经节头侧端结扎神经根两道并打两个结,线与神经根相距3cm;以自身右侧相应神经根作为对照。术后1、2、4、8和12周,分别取L4-L6神经根标本进行组织观察,并借助免疫细化方法测定TGF-β1表达程度。结果实验测神经根术后1周TGF-β1开始表达,术后2周趋明显,术后4周达高峰,其表达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形成过程一致。结论TGF-β1参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化的形成,合理调控TGF-β1表达有望减轻受压神经根粘连、变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多乍因、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联合颈2神经根阻滞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DN组为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联合颈2神经根阻滞;D组单纯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方法的疗效、复发情况及两次偏头痛发作间隔时间。结果DN组有效率95%(38/40例),D组有效率为75%(30/40例)。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效果优于D组。与D组比较,DN组1次治疗有效例数多,复发例数少且复发间隔时间长、症状轻,两组有效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偏头痛效果优于单一方法,可降低偏头痛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