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有关的因素(性别、年龄、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N末端B型利钠肽原)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筛选,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各单因素对冠脉病变的独立影响.结果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冠脉病变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密切相关(P<0.05),而与血小板、血沉、血浆白蛋白无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和CRP值是川崎病冠脉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男性、年龄≤3岁、高CRP水平是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韬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53-3354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4例,通过实验室检查以及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在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有2例(5.9%)患儿出现复发现象。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的升高有关,早期诊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川崎病的168例患儿,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川崎病患儿男女比例为1.7∶1;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21.4%,5岁以下为主要发病年龄占88%;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组其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川崎病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血钠、血钾、AST、ALT、TG及ESR水平在冠状动脉损害组及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ci回归分析表明,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CRP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CRP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密切相关,应对此类患儿加强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脂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氧化酶法和GPO—POD酶法分别测定46例川崎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治疗前血TG、Tc及LDL—C增高,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HDL—C降低,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并发冠脉病变组TG、TC及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组血脂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的动态测定可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李磊  哈丽君  王军  王大卫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1049-1050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方法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72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和无冠状动脉扩张组,对其年龄、性别、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血沉(ESR)、白蛋白、血清钠离子浓度、血脂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2例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扩张者26例(占36.1%),无扩张者46例(占63.9%);两组患儿年龄、PLT、CRP、ESR、白蛋白、血钠(低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岁以下PLT、ESR及CRP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及血钠浓度低是CAL的高危因素,综合分析以上因素,有助于KD的诊治及对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C反应蛋白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时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入治疗的74例川崎病患儿,将其列为观察组,同时根据患儿是否伴有冠状动脉损害分为冠脉损害子组和非冠脉损害子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及观察组两子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冠脉损害子组患儿的急性期、恢复期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冠脉损害子组,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患儿的尤其明显,对预测患儿冠脉动脉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对比两种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2005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患小儿川崎病儿童。分成单剂给药组和连续给药组,单剂给药组直接静脉滴注蓉生静丙2 g/d,同时连续给药组静脉滴注蓉生静丙1 g,连续给药2 d,观察两组患儿急性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各项实验室指标前后变化及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情况,对比二者疗效。结果单剂给药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较短于连续给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和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相差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剂给药组患儿治疗后冠状动脉扩张均有好转迹象,单剂给药组患儿恢复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21,P=0.0365)。两组患儿治疗前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之间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川崎病单次给药剂量2g/d的效果要好于1g连续给药2d的给药方式。单次给药2g/d治疗川崎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广泛使用于临床当中。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探讨K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9年11月300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无冠状动脉损害与有冠状动脉损害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患儿皮疹较有冠状动脉损害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持续发热、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变化、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变化、肛周潮红脱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患儿血红蛋白较有冠状动脉损害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患儿血小板计数较有冠状动脉损害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表现、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总蛋白、清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患儿以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等为主要表现,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KD并冠状动脉损害有重要价值,血红蛋白下降及血小板计数升高可作为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改变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的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健康婴幼和儿童血小板参数测定及对86例KD患儿进行血小板参数动态测定。结果MPV在冠脉病变组与非冠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P〈0.01),川崎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比较,急性期川崎病组血小板计数(t=10.83,P〈0.01)及MPV(fl)(t=7.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T、MPV增高提示将出现冠状动脉改变应及早应用抗炎,抗凝治疗,其有助于诊断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收集94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指标分为肝功能正常组(n=583)和肝功能损害组(n=357),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治疗前发热天数、住院天数、冠状动脉病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等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组比较,性别、年龄、WBC计数、E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功能损害组CRP、ALT、AST、GGT、总胆红素、住院天数、IVIG无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 <0.05),PLT计数低于肝功能正常组(P <0.05),治疗前发热天数短于肝功能正常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胆红素升高是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常见,肝功能损害患儿CRP水平更高,住院时间更长,更易出现IVIG无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至2016年收治的20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是否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50例)及无冠状动脉损害组(15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0例患儿中,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患者为25%,两组患儿的热程、年龄、血钠水平及血清白蛋白等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血钠水平及血清白蛋白的降低、发热的时间过长等都是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我科确诊为KD的76例患儿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分为无MP感染组、MP感染组;按是否存在冠脉损害分为无冠脉损伤组、合并冠脉损伤组;按是否典型分为典型川崎病、非典型川崎病。根据以上分组对患儿的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及热程进行分析。结果 76例KD患者中合并MP感染者18例,占总患者比例23.68%。合并冠脉损害患者36例。无MP感染与合并MP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无明显差异,无MP感染组冠脉损伤阳性率55.2%,合并MP感染组冠脉损伤阳性率2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无冠脉损伤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冠脉损伤组,冠脉损伤组热程明显长于无冠脉损伤组。C反应蛋白水平在典型组明显高于非典型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为KD病因病原之一,应及时给予相关检查及抗肺炎支原体治疗。热程与冠脉损伤正相关,热程越长,冠脉损伤机会越大,发热时间长应及时给予心脏彩超检查,以免漏诊。MP感染、血小板水平与冠脉损伤负相关,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疗程不能依据血小板水平,还要注意是否存在冠脉损伤。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全身血管炎的疾病.该病主要累及婴儿和年幼儿童,约15%~25%未经治疗的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瘤或扩张,严重者可威胁患儿生命[1].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有效防治冠脉并发症[2].本文观察了39例KD患儿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探讨上述参数在KD并冠脉病变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川崎病患儿血脂代谢变化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害的关系,探讨是否可以将血脂作为川崎病后监测指标,尤其对冠脉病变组通过早期血脂干预达到促进冠脉修复的目的.方法 选择40例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患儿,在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分为冠脉病变组和冠脉正常组各20例,同时进行血脂6项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于恢复期的1、3、6、12个月进行血脂和心脏彩超检查,两组冠脉和血脂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川崎病患儿无论有无冠脉损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但是与冠脉正常比较,冠脉病变组TG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L的升高水平、HDL-C的下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1、ApoB、LDL-C的异常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趋势比较血脂代谢紊乱恢复正常水平冠脉正常组优于病变组.结论 川崎病患儿有冠脉损害时血脂紊乱更为严重,因此对病变组尤其应注意血脂监测,可以考虑通过指导饮食、改变生活习惯、临床早期干预来达到促进冠脉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小儿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高危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分析在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将未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的100例川崎病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综合分析其因素。结果在实验室检查中,研究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而在血常规检查中,研究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以及红细胞比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则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了C反应蛋白阳性率、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时的变化.方法:选择65例KD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组)和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组,随机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65例同期住院伴发热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CRP水平,比较KD患儿与对照组患儿CRP水平,以及CAL组与nCAL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CRP水平.结果:KD患儿急性期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急性期和恢复期CRP水平均较nCA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时CRP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川崎病患儿机体中表达情况,并分析上述因子水平与川崎病合并冠脉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川崎病患儿冠脉损伤的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5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中经冠状动脉超声检查明确冠脉损伤的35例患儿纳入冠脉损伤组,将其余未发生冠脉损伤的30例患儿纳入无冠状动脉损伤组,另选取同时期内体检健康的30例儿童纳入对照组。对比各组ALB、CRP、GDF-15表达水平,再根据相关冠脉扩张标准,分析不同冠脉扩张程度与ALB、CRP、GDF-15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脉损伤组ALB水平<无冠脉损伤组<对照组,冠脉损伤组CRP、GDF-15水平>无冠脉损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冠脉扩张内径≥3mm、≥2.5mm,≥3.5mm患儿ALB水平较低,CRP、GDF-15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ALB与冠脉扩张程度呈负相关(r=-0.407,P<0.05),CRP、GDF-15与冠脉扩张程度呈正相关(r=0.672、0.225,P<0.05)。结论 CRP、GDF-15水平在川崎病患儿中呈高表达,ALB呈低表达,且ALB、CRP、GDF-15表达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冠脉损伤程度之间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ALB、CRP、GDF-15表达水平,评估患儿是否发生冠脉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并对其及时采取干预性治疗,以提高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李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1):1260-1261
目的 :研究川崎病患儿C反应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2 9例川崎病患儿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CRP(52± 18)g/L及血小板计数 (586± 12 8)× 10 9/L均显著高于急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但急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二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动态观察发现 :川崎病组未并发冠脉病变组二项参数均较治疗前低 (CRP及血小板成对比较的t值分别为 13 6与 16,P <0 0 1) ,而并发冠扩组CRP与血小板计数持续升高 ,与治疗前无差异 (CRP及血小板计数的成对比较t值分别为 0 86与 0 0 8,P >0 0 5)。结论 :CRP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1-3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在川崎病(KD)患儿中水平的变化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KD 患儿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冠脉是否损伤将其分为冠脉损伤组(n=22)和非冠脉损伤组(n=28),同时选取45 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NLR、白细胞总数(WBC)、IL-6 的水平变化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外周血NLR、IL-6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损伤组患儿外周血NLR、IL-6 水平显著高于非冠脉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后,KD 患儿的外周血NLR、IL-6 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KD 患儿外周血NLR 与IL-6 呈正相关(r=0.743,P<0.05)。结论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外周血NLR 及IL-6 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川崎病患儿病情程度及冠状动脉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秦静延  杨方源  阳明玉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28-328,334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4例急性期KD患儿并冠状动脉病变(CAL)和24例KD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NCA)血清cTnT、CRP水平和血细胞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血清cTnT、CRP水平和血细胞计数及其动态测定有助于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