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住院患儿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探讨其在住院患儿儿科评定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评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6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于入院24 h内完成儿科评定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成低评分营养不良组及高评分营养不良组,同期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和问卷调查患儿性别、年龄、患病前后主要饮食类型等,并从临床病历中摘取患儿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高评分营养不良组463例(53.4%)、低评分营养不良组404例(46.6%);高评分营养不良组、低评分营养不良组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浓度分别为(144.7±50.6)mg/L和(173.6±71.3)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5,P=0.000);协方差分析在控制患儿年龄、入院前病程、白细胞数、血白蛋白、谷草转氨酶、C反应蛋白协变量后,两组住院患儿血清前白蛋白边缘估计均值及其95% CI分别为139.8(134.9~144.8)mg/L和157.9(151.9~163.8)mg/L,高评分营养不良组患儿血清前白蛋白含量仍然显著低于低评分营养不良组(F=20.433,P=0.000)。高评分营养不良并低血清前白蛋白、单纯高评分营养不良、单纯低血清前白蛋白及低评分营养不良且血清前白蛋白正常患儿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9%(95/151)、80.5%(251/312)、77.1%(27/35)及98.1%(362/369) (χ2=112.80,P=0.000),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9%(33/151)、8.7%(27/312)、22.9%(8/35)及1.9%(7/369)(χ2=63.55,P=0.000)。结论 对住院患儿进行营养不良评定筛查的同时进行血清前白蛋白检测,能更客观反映住院患儿是否存在高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儿科营养不良筛查工具(STAMP)对危重症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其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发生率,分析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相关性.方法 以2013年2至1 1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共5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STAMP评分分为低度营养风险(0~1分)、中度营养风险(2~3分)和高度营养风险(4~9分).以WHO正常儿童生长曲线为标准,采用标准差单位法(Z-score)评定营养状况.统计比较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率、器官功能障碍数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P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PICU后28 d病死率等临床结局.结果 根据STAMP评分,79例(15.6%)患儿存在低营养风险,167例(33.0%)存在中度营养风险,260例(51.4%)存在高度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0.0% (253/506),包括营养不足(225/506,44.5%)和超重(28/506,5.5%),其中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发生率分别为31.0% (157/506)、29.4% (149/506)和14.4% (73/506).高度营养风险患儿的机械通气率、器官功能障碍数目、MODS发生率、P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出PICU后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中度营养风险[45.8%比31.7%,P=0.004;1(1,2)比1(0,2),P=0.000; 45.8%比26.3%,P=0.000;8(3,15)d比5(2,9)d,P =0.000;17 (9,29)d比12 (6,21)d,P=0.001;3.81 (1.67,8.53)万元比2.09(1.13,4.85)万元,P=0.000; 26.9%比18.6%,P=0.047]和低营养风险患儿[45.8%比22.8%,P=0.000;1(1,2)比1(0,1),P=0.000; 45.8%比15.2%,P=0.000;8(3,15)d比6(3,9)d,P=0.008;17(9,29)d比11(6,20)d,P=0.001;3.81 (1.67,8.53)万元比1.57 (0.96,3.37)万元,P=0.000;26.9%比7.6%,P=0.000].营养不良患儿的MODS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营养正常患儿(39.9%比29.2%,x2=6.368,P=0.012; 8.3%比4.0%,x2=4.158,P=0.041).结论 大部分危重症儿童存在高度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且高营养风险预示临床结局不良.可采用STAMP评分对危重症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尽早予以合理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病人营养不良与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评估我院老年科住院老年人的营养不良的状况,选择同期住院营养正常的老年患者作对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慢性疾病性因素。[结果]共纳入148例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总蛋白(P=0.000,OR=0.870)、厌食(P=0.018,OR=2.705)、吞咽困难(P=0.007,OR=3.743)及存在呼吸系统疾病(P=0.004,OR=3.159)均与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相关。[结论]厌食、吞咽困难及呼吸疾病可能是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总蛋白水平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这些因素的纠正/保护,可能预防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Yu D  Liu A  Yu W  Zhang B  Zhang J  Jia F  Li J  Zhao L 《卫生研究》2011,40(6):714-718
目的 研究2009年中国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7818名.内容包括询问调查、体格测量、生化检测和膳食调查.以2006年WHO生长发育标准计算Z评分,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的计算采用WHO Anthro V3.2.2软件.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数据清理和分析均采用SAS 9.12统计软件.结果 2009年中国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5.9%,低体重率为7.8%,消瘦率为3.7%.排除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显示,那些低出生体重(OR=1.975,95% CI=1.515 ~ 2.575)、家庭年人均收入2000元以下(OR=1.813,95% CI=1.364~2.409)、看护人为非父亲/母亲(OR=1.190,95% CI=1.022~1.387)、家庭饮水不卫生(OR=1.282,95% CI=1.120~1.466)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与母亲职业为技术、干部、军人等的儿童相比,母亲是纯农民、农民工、农村手工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家务等职业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分别是前者的5.384倍(OR=5.384,95% CI=2.490~11.642)、4.244倍(OR=4.244,95% CI=1.953~9.222)、4.872倍(OR =4.872,95% CI=2.169~10.947)和5.331倍(OR=5.331,95% CI=2.438~11.654);距离住所1公里以内有医疗点是儿童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OR=1.246,95% CI=1.100~1.411);出生后9个月才开始添加辅食可增加儿童营养不良危险(OR=1.194,95% CI=1.016~1.403).结论 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不容忽视,影响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不良因素依然存在和变化.综合改善将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营养不良是导致儿童肝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我们调查了肝病住院儿童营养不良和高营养风险的患病率以及住院营养支持率。方法 :选择在我院小儿肝病科住院治疗的共2 874例1~17岁肝病病儿为研究对象,用Z评分法(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年龄别体重Z评分)评价病儿的营养状况。采用STRONGkids营养筛查工具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分析不同营养风险评分对血液中的营养指标、营养支持率、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 :总体营养不良发生率38.6%,近20.0%的病儿存在高度营养风险。高营养风险组与中营养风险组相比,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明显增高(67.9%vs 31.3%)、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在两组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只有8.9%的高度营养风险病儿和3.5%的中度营养风险病儿在住院期间获得了营养支持。高营养风险病儿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P0.001)。结论:肝病病儿营养不良率高,病儿在入院时即存在高营养风险。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是区分不同营养风险的敏感指标。高度营养风险可致住院时间的延长和治疗费用的增加。肝病病儿的营养支持率仍偏低,临床营养治疗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营养不良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唐山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3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效能和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评估临床收益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2.472,95%CI:1.189~5.139)、水肿(OR=2.228, 95%CI:1.190~4.171)、贫血(OR=3.266, 95%CI:1.566~6.810)、血清尿素氮≥8.85 mmol/L(OR=3.241,95%CI:1.639~6.411)、血清总蛋白<60g/L(OR=9.166,95%CI:4.083~20.576)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3,灵敏度为74.04%,特异度为84.72%,H-L检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镁与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MIA)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至8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收集患者人体测量学指标、实验室数据等情况,分析血镁与营养不良、慢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各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MIA综合征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血清总镁水平为(1.11 ±0.14)mmol/L.营养不良者44例(36.7%),血清镁水平显著低于营养正常患者[(1.00±0.12) mmol/L比(1.14±0.15) mmol/L,t=3.576,P=0.001];慢性炎症者43例(35.8%),血清镁水平显著低于无慢性炎症的患者[(1.07±0.13) mmol/L比(1.13 ±0.15) mmol/L,t=2.138,P=0.035];动脉粥样硬化者79例(65.8%),血清镁水平显著低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08 ±0.12) mmol/L比(1.15±0.08) mmol/L,t=0.385,P=0.019];合并MIA综合征者26例(21.7%),血清镁水平显著低于无MIA综合征的患者[(1.02 ±0.10) mmol/L比(1.13 ±0.14) mmol/L,江3.534,P=0.001].血清镁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负相关(r=-0.237,P=0.010;r=-0.331,P=0.000),与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钾、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和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 =0.191,P=0.037; r=0.345,P=0.000; r=0.242,P=0.008;r=0.282,P=0.002;r=0.254,P=0.005;r=0.265,P=0.011;r=0.233,P=0.018;r =0.282,P=0.007; r=0.374,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2,95%CI=1.026~1.271,P=0.009)、hs-CRP (OR=1.415,95% CI=1.152~1.740,P=0.001)、IMT(OR=1.386,95% CI=1.009~1.904,P=0.044)、血清白蛋白(OR=0.944,95% CI=0.910~0.978,P=0.002)和血清镁水平(OR=0.886,95% CI=0.788~0.996,P=0.042)是MIA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镁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否合并营养不良、炎症状态、动脉粥样硬化及MIA综合征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6例患儿中轻度贫血占55.7%(59/106),中度贫血占37.7%(40/106),重度贫血占6.6%(7/1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接受育儿指导、患儿居住地、喂养方式、母亲受教育程度、早产/多胎(包括双胎)、就诊原因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P< 0.01或<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OR=6.721,95% CI:1.892~24.365)、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OR=1.537,95% CI:0.471~7.263)、早产/多胎(包括双胎)(OR=5.671,95%CI:1.217~37.816)、消化道感染(OR=1.978,95% CI:0.367~29.645)、消化道出血(牛奶过敏)(OR=4.629,95% CI:1.276~31.679)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贫血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多因喂养方式不合理,早产、多胎及合并诱发疾病的贫血出现早且程度重,针对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ICU住院患儿营养风险影响因素和营养支持现状,为临床实施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ICU收治的263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应用STRONGkid工具筛查营养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CU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263例ICU住院患儿中,伴低度营养风险113例(42.97%),伴中度营养风险129例(49.05%),伴高度营养风险21例(7.98%);60例(22.81%)伴营养不良,203例(77.19%)无营养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不良、血钙0.9 mmol/L、白蛋白28 g/L、25-(OH)D15 ng/ml、前白蛋白100 mg/L、病情危重、MODS及机械通气是ICU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均P0.05)。高营养风险组ICU住院患儿的总营养支持率为85.71%,显著高于中低营养风险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26,P=0.000)。结论 ICU住院患儿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尤其是合并营养不良和病情危重的患儿,为改善重症ICU住院患儿的预后,需准确评估患儿营养状况,并按评估结果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学龄前营养不良儿童血清25-(OH)D3、白蛋白(ALB)、铁蛋白(SF)与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为改善营养不良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福州儿童医院90例学龄前营养不良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学龄前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学龄前儿童予以营养指导,连续3个月,随访统计治疗后3个月内营养不良及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使用STAMP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估,分析血清25-(OH)D3,ALB、SF与学龄前营养不良患儿STAMP评分的关联性,并评价三者联合检测对营养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25-(OH)D3、ALB、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TAMP评分高于对照组(t=9.700、6.047、4.771、26.976,P<0.05);学龄前营养不良患儿血清25-(OH)D3、ALB、SF水平与STAMP评分均呈负相关(r=-0.813、-0.792、-0.829,P<0.05);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