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并评价其对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46例经临床证实AS患者骶髂天节病变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参照修订的AS纽约标准(5级分类法)对全部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进行了分级。结果研究证实,本组46例均有异常CT表现。其中,Ⅱ级(早期,7例)CT表现为骶髂关节受累,关节面轻度硬化、毛糙,皮质白线消失,关节面细小囊变,但关节间隙仍正常;Ⅲ级(进展期,35例)CT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呈虫蚀状侵蚀,软骨钙化,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略增宽或不均匀变窄;Ⅳ级(晚期,4例)CT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结论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微细结构及其病理改变,极有利于诊断AS患者早期骶髂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骶髂关节改变的X线及CT表现,探讨其早期征像,比较X线与CT对AS诊断的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摄取骶髂关节正侧位平片,其中30例患者做骶髂关节CT扫描,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并对两种检查方法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影像学表现为:骨质侵蚀、虫蚀样破坏,囊变、周围骨硬化等,对于病变征像,X线与CT显示基本相同,X线为首选方法,但是CT对细微结构显示清楚,能更直观的反映病变的范围及关节间隙的改变,对早期病变显示优于X线平片,对Ⅲ、Ⅳ级病变,如仅满足诊断要求,CT扫描并非必需,对需观察病变及评价疗效者,CT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结论:骶髂关节骨质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AS的早期征像,CT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对疗效观察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骶髂关节MRI表现及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68例确诊的A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骨盆X线平片及双侧骶髂关节MR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例AS患者中X线检出率54.41%,其中单侧骶髂关节发病11例,双侧骶髂关节发病26例.Ⅰ~Ⅱ级病变X线的检出率分别为21.05%、27.27%,MRI检出率分别为78.95%和81.82%(P<0.001).Ⅰ~Ⅱ级AS患者MRI可见关节软骨增厚、信号异常,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对Ⅲ、Ⅳ级病变2种方法检出率相似(P>0.05).结论 MRI能够发现AS患者骶髂关节的早期病变,为AS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分析了43例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并对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作了双盲X线和CT对照研究,正常成人滑膜部关节间隙宽度为2~5mm,40岁后,关节前下部间隙可出现局部狭窄,骶侧皮质厚度多小于3mm,前后均匀者占90%;髂侧中部皮质厚度小于5mm,其前部皮质厚度可大于5mm(占16%),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关节面不清晰,但无明确的侵蚀改变,关节面的侵蚀是诊断早期骶髂关节炎的重要条件,AS骶髂关节病变的对照研究表明:对平片可疑的病变,CT常可排除或肯定诊断,早期病变(Ⅱ级),CT可提高一个级别;Ⅲ、Ⅳ级病变CT和平片分级相同.CT扫描可用于临床高度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者;对Ⅲ、Ⅳ级病变如仅为诊断,则CT扫描似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CT扫描分级O级、II级与X线检查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IIII、IV级与X线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CT扫描早期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进展期、晚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扫描能够准确显示和测量关节间隙病变,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损害的CT探讨(附7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髋关节损害的CT表现及其与骶髂关节损害的关系。方法 分析 75例AS患者髋关节损害的CT表现 ,并与骶髂关节损害对照。结果  75例均有骶髂关节损害。骶髂关节炎Ⅱ级中髋关节损害为 5 6.4% ,Ⅲ级中髋关节损害为 73 .8% ,Ⅳ级中髋关节损害为 10 0 %。髋关节损害主要为股骨头增生硬化 ;髋臼增生硬化 ;髋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面不光整。结论 髋关节损害与骶髂关节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晚期髋关节损害重于骶髂关节 ,髋关节各部损害程度股骨头 >髋臼 >髋关节间隙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AS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病例进行CT扫描。其中男52例,女13例,年龄16~52岁,平均23.6岁。结果65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的患者中,Ⅰ级11例(16.9%),Ⅱ级22例(33.8%),Ⅲ级24例(36.9%),Ⅳ级8例(12.3%)。骶髂关节双侧同时受累54例(83.1%),单侧受累11例(16.9%)。早期CT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皮质中断、皮质白线消失,软骨下骨质微小侵蚀、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进展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局部骨皮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软骨下骨质囊状破坏,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稳定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9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X线片、CT、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关节面异常改变情况。结果 MRI检查对AS 0级检出率为100%高于CT检查0%、X线片检查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检查对AS I级、II级检出率分别为100%、100%、CT检查对AS Ⅰ级、Ⅱ级检出率分别为89.7%、82.1%均分别高于X线片检查24.1%、53.5%,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MRI检查、CT检查、X线片检查对AS Ⅲ、Ⅳ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检查对关节面浸润、关节面骨囊变检出率分别为96.7%、85.9%高于CT检查84.8%、68.5%,CT检查对关节面浸润、关节面骨囊变检出率分别为84.8%、68.5%高于X线片检查62.0%、34.8%,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较CT、X线片检查对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和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疑似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分析CT与MRI对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 本组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MRI诊断阳性73例,CT诊断阳性63例。MRI诊断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AS累及骶髂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骨髓水肿的诊断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检查对于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面增生硬化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累及骶髂关节患者的MRI主要表现为滑膜组织增厚,呈等长或略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中度至明显的强化,且关节软骨边缘毛糙,关节面下骨质内见片状异常信号。CT影像主要表现为关节面骨质呈锯齿状,且伴有多发小囊变,关节间隙模糊、变窄,受累处通常位于关节中下部,髂骨侧较为明显。结论 MRI早期诊断AS累...  相似文献   

10.
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的骶髂关节CR、CT及MRI表现特点,包括分级、部位和数量、钙化、关节间隙变化及关节面下骨质改变等。结果AS骶髂关节病变的CR正位及斜位片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变窄67例,关节面致密硬化22例,囊变15例,关节强直17例,钙化38例;CT显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软骨钙化55例,关节间隙变窄42例,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结构囊变43例,硬化65例,骶髂韧带钙化52例;MRI显示:关节软骨破坏40例,病变区周围水肿57例,骨内脂肪沉积15例。结论对AS骶髂关节的检查,CR为最基本的方法,CT对AS的分级较准确,而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CT特点,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AS骶髂关节CT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3例AS患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 参考相关献将骶髂关节病变分为:0、Ⅰ、Ⅱ、Ⅲ级。结果:33例AS患的64个骶髂关节受累,其中双侧受累31例,单侧2例。2个骶髂关节表现正常为0级;19个关节表现为轻度受侵破坏,关节面模糊,骨质疏松定为I级;22个关节表现为明显破坏,关节面呈锯齿状或串珠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可见囊状吸收区,周围骨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定为Ⅱ级;23个关节表现为关节强直,关节间隙变窄,可见骨小梁通过关节,严重关节呈骨性融合定为Ⅲ级.结论:根据骶髂关节的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早期A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的骨关节病变特点。方法 对64例AS临床X线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结果 骶髂关节X线显示为正常1例,可疑异常1例,明显破坏、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29例,骶髂关节严重破坏、硬化、间隙变窄18例,骶髂关节强直15例。脊柱显示结果为椎体前上或前下角破坏7例,硬化12例,方形椎41例,椎弓关节模糊或侵蚀48例。髋关节显示异常26例。结论 X线平片可显示AS的绝大多数改变,尤其中晚期改变。AS主要侵犯中轴骨,骶髂关节受累和附着病为其特征。脊柱及髋关节也易受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4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扫描,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0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骶髂关节早期CT表现为关节间隙正常,骨性关节面侵蚀破坏,基本呈对称性,关节面骨皮质毛糙不整,局限性微小皮质破坏或局限性硬化:进展期为双侧骶髂关节面广泛骨皮质破坏,呈锯齿状或毛刷状,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不规则变窄或增宽:晚期为关节骨性强直和普遍性骨质疏松。骶髂关节韧带部也可发生骨侵蚀和囊变;结论:AS骶髂关节的CT表现特点,有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8例临床诊断为AS患者行骶髂关节MSCT扫描,观察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结果:88例CT均表现为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侧,82例双侧骶髂关节受累,6例单侧骶髂关节受累。0级0例;Ⅰ级12例,占13.6%;Ⅱ级20例,占22.7%;Ⅲ级31例,占35.2%;Ⅳ级25例,占28.4%。结论:MSCT是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CT分级在临床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骶髂关节炎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参照纽约诊断标准进行分级.结果:本组中无0级表现病例;Ⅰ级:8例(占12.9%);Ⅱ级:24例(占38.7%);Ⅲ级:22例(占35.5%);Ⅳ级:8例(占12.9%).CT表现为病变多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侧,关节面毛糙或不光整,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关节间隙变窄或关节融合.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的反映AS不同阶段骶髂关节的表现,可对AS做出早期诊断并进行CT分级,为临床分期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CT和X线的对比。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73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X线和CT进行检查,比较两种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早期影像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囊变、骨质疏松等,X线对上述症状的检出率为:0.7%、33%、60%;CT检出率分别为:4%、73%、87%,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差异显著(P0.001)。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对照研究表明,对X线可疑病变,CT可确诊其是否发生病变,当CT出现阴性时,不能排除发生强直性脊柱炎。X线早期病变为(0~Ⅱ级)时检出率显著低于CT(P0.05),级别提高为Ⅲ~Ⅳ级病变X线与CT分级相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诊断在早期骶髂关节病变和强直性脊柱炎中检出率高于X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X线平片、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MR检查,MR平扫均包括骶髂关节斜冠状面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附加水激励的三维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BTFE-WATS),其中24例同时行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25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x2检验对X线平片、CT和MRI显示骨侵蚀破坏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3例患者的106侧骶髂关节中,X线平片和MRI显示关节面下骨侵蚀病变分别为16侧和63侧;25例CT检查中显示26侧骶髂关节面下存在骨侵蚀破坏.CT和MRI显示骨侵蚀敏感度相近(x2=0.16,P>o.05),两者均优于x线平片(x2值分别为14.44和17.36,P值均<0.05),在所应用的MR序列中,3 D-BTFE-WATS显示骨侵蚀破坏最佳.MRI除显示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显示骨髓水肿 32例、滑膜增厚和(或)异常强化35例,脂肪沉积16例、韧带附着点炎15例、被膜炎9例和关节软骨破坏31例.结论 MRI能发现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和滑膜炎等急性炎性改变,早期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19.
小儿骶髂关节外伤的CT 表现以往未见报导。文内报告6例,通过骶髂关节做5mm 层厚相邻层面CT 扫描、CT 随访及常规X 线照片。成长期骶髂关节外伤性分离可合并不常见的表现:半侧骨盆成长不良,相继出现骶髂关节融合及骨盆畸形伴肢体长度不等。本组5个小儿外伤后具骶髂关节间隙增宽X 线征者中仅一侧得到CT 证实。其中3例有CT 表现,而关节间隙本身无损。第5个病例在CT 上关节间隙正常,但双侧受累的骶髂关节都不规则。第6例的骶髂关节平片完全正常,但CT 显示左骶髂关节变窄。小儿外伤后伴软骨下骨折的即时CT 扫描可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表现。方法收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及CT资料。结果94例有骶髂关节表现异常,包括:早期,关节面侵蚀、骨皮质局限性增厚、硬化,关节间隙正常;后期,关节面呈虫蚀样改变,关节面皮质密度不规则增高,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最终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其中12例髋关节、骶髂关节及腰椎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结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X线及CT检查已成为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